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郑炳/炳哥金融专硕】大热考点 |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2023-03-23 14:05 作者:郑炳金融专硕官方  | 我要投稿

24考研备考交流群:625679286(进群备注:B站) 

23考研复试交流群:462233059(进群备注:B站 )   



一、热点背景

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二、降息和降准的区别

降息与降准都是央行调整经济市场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降息是指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的基准利率。当央行降息时,对金融机构而言,放贷利率下降,融资者的成本降低,鼓励企业投资;对资金盈余方而言,把钱存入银行的收益减少,会导致资金从银行流出,存款变为投资或消费,结果是市场流动性增加。


降准是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当央行降准时,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新增的可用于放贷的超额准备,以此扩大信用规模,增加市场流动性。


降息与降准都可以增加市场流动性。降息是直接降低资金成本,降准是通过增加供应来降低成本。


降息是官方的压低价格,这样的做法对降低部分存量债务和新增债务的融资成本有效,但本身其实并不一定能够构成新增信贷的投放,因为银行的可借贷资金率是固定不变的,货币总量并没有增加。降准则是央行从源头上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直接增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可借贷资金率,增加总体流动性。


三、银行信贷传导渠道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使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传导到居民和企业,从而引起实际经济活动和经济变量的变化,对消费和投资产生影响的过程。


银行信贷传导渠道是指货币政策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贷款变化来影响企业外部融资的过程。货币政策的变化使得银行可提供的贷款量产生变化,那么放贷量的变化会使得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进行外部融资的企业的经济行为随之改变。当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扩张政策如降准,这个时候银行超额准备金H将扩大,存款货币W的创造会增加,银行贷款数量F增多。此时企业和居民比较容易获得银行贷款,有了充足的融资资金促使企业加大投资I和消费,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M↑→ W↑→F↑→I↑→ Y↑。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是通过货币渠道和信用渠道共同传导的,而且货币渠道和信用渠道相对独立,信用渠道对于产出的影响更加有效,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我国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小型信贷服务机构、小型银行数量明显偏小,信贷渠道的毛细血管不足,货币政策传导到一定层面后,难以到达实体经济,容易造成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四、此次降准的作用


此次降准是2023年首次,预计可向银行体系释放中长期流动性约6000亿元。尽管央行已经连续4个月进行增量MLF操作,但受年初贷款高增、经济回暖预期升温等因素影响,近段时间市场利率上行较快,银行资金压力较大。其中,2月DR007(银行间市场7天期债券回购利率)月均值已略高于相应政策利率水平,3月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此时央行降准将有利于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保障国内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从国际上来看,硅谷银行、瑞信等金融机构出现了一系列的风险,此时央行释放降准的积极信号,利于缓解市场紧张情绪。同时,降准有助于稳增长、稳信心,进一步推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实体有效融资需求,特别是可以为中小微企业营造适宜的货币信贷环境。

【郑炳/炳哥金融专硕】大热考点 |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