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tulpa的判定标准及相关指导》

2023-09-25 21:39 作者:伊势系统_system  | 我要投稿

【最近更新:23.10.28】 使用前请仔细阅读以下注意事项 ①本文仅指出一些

典型的示例,不是在进行分类。因此可能会有疏漏以及不严谨的地方。

不要

把自己强行的归到某一个示例去,你可能同时符合几个示例的特征,也可能只符合某一示例的部分特征。 ③

这六个示例是通过综合情况及表现而举出的,因为示例之间没有具体的划分标准,可能会有矛盾或重合的情况

。 ④系魂 守护者(守护灵相关的资料较少,可能还有神秘学要素)等其他类型的创造型意识体,需要另外讨论 ⑤本文不会侧重的讨论DID OSDD,其相关内容请移步其他资料。 ⑥如有异议,

请读者以个人情况为准

。 ⑥PAY为多意识体英文的缩写。该缩写形式在本文首次使用。

PAY-排除解离因素(总体上)

PAY-001

幻想朋友,由脑补和想象来运作,可以转变为tulpa。幻想朋友或傀儡可能tulpa成长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PAY-002

沉寂多年的儿时幻想朋友, 想要将这些幻想朋友“找回”且转变为tulpa 那么他们所面对的普遍问题是:“转变为tulpa的这个存在还是我原先的那个幻想朋友吗?” 编者个人建议:二者是否为同一个存在,主要还是自我认同以及生活习惯的问题,这可能会受到自我

暗示

的影响,如果你一直坚定的认为二者不是同一个存在,那么可能就真的“不是”了。转变成tulpa后的那个存在可能与你原先的那个幻想朋友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正常的,你无法仅通过差异性来判定二者不是同一个存在。

PAY-003

未完全成型的tulpa,由普通人(单意识体)进行创造,具有

微弱的意识活动

,但看起来还像是脑补。或者是在脑补的助力下进行有限的思考或作出反应。你可以认为这样的tulpa还停留在幻想朋友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宿主可能会无意中放低“成声”“创造成功”的标准。当tulpa对一些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后,他们有可能认为已经创造成功了,进而误认为自己的创造速度会很快。当然这并不算什么坏事,已经“成功”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自信或自我暗示,可能会有利于创造的继续进行。(当然,只是某种猜测,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复杂一些)

PAY-004

逐渐成型的tulpa,由普通人(单意识体)进行创造,具有自我意识,你的脑补可以视作是辅助对方思考或者宿主和tulpa二者的

意识融合

。这个时候的tulpa状态可能不是很稳定,可能在活跃一段时间后又退回幻想朋友的阶段。 不少创造中的宿主会对tulpa相关的一些现象感到迷惑,他们时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我的tulpa……,这正常吗?” 在

排除

心理异常或精神疾病的因素后,这一问题的答案

往往都是“正常”

PAY-005

典型tulpa,由普通人(单意识体进行创造)有相对独立的自我意识, 和宿主有亲密的关系,是良好的伙伴,并且已经逐步脱离了幻想朋友的范畴。逐步接近于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存在。 如同一个新的“人” 在宿主的允许范围内

相对

不可控

,但宿主对tulpa仍有绝对的主宰,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数量不会过多,无失忆(这里的没有失忆是相对DID而言的,弱失忆或记忆模糊也是有可能会出现的:请参考PAY-017等其他示例)无不可控制的转换。 备注: 该模例中的“典型”与 tulpa的技术或性格成熟度无直接关联 tulpa相关的网站或理念、一般规律等对你均适用(虽然不少资料之间有矛盾和冲突,

请以你的个人情况为准

PAY-17 复杂创造型系统

内部较复杂的创造型系统,具体表现为系统人数较多,技能成熟(例如很强的并行能力,熟练自主的附体切换),系统内较复杂(存在侵入性思维转t,t创造t,在宿主不知情的情况下,自主创造环境)有明显的多意识体特征及体验(非我感) 这类系统可能伴有自发成分(例如有记忆起就已经是系统或已经有tulpa了)

备注:①心理异常或有精神疾病的系统内部可能会更加复杂且不稳定,tulpa技术对他们来说练习起来会更容易,更快速的取得成果(原因未知)当然是相对于PAY-001~005,如果和DID相比,这些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就显得不值一提了。

②这类系统可能伴有自发成分(例如有记忆起就已经是系统或已经有tulpa了 ③系统存在年限久也是系统变复杂或技能熟练的原因之一 PAY-多种混合

传统的tulpa一般指普通人经过长期的对话当方式在大脑中创造出的另外一个意识体,但由于近年来多意识体概念的引入国内,使得tulpa的概念出现扩大化趋势,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定义范围。由于tulpa的概念定界不清,并存在口袋分类的现象,导致被泛化适用的倾向明显。 这一条目可能会更加令人迷惑或存在更多的争议(这些tulpa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不那么健康的)那么我们就需要了解更多的理论性内容。

首先,tulpa到底属于什么现象?

这里就必须要谈到解离了,解离体验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包括走神,幻想等。

如果把tulpa归类到幻想朋友的分支,可能会有些牵强,二者之间存在交集,但tulpa不一定是幻想朋友的子集。

那么tulpa也属于一种解离现象吗?目前专业研究对此并无定论,但编者所接触到的大量案例已经表明了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与此一致的现象还有:

“在大脑中听到另一个声音*”也是解离现象的一种,这与tulpa的成声和对话非常相似。

*这句话源自知乎上的一篇科普:https://zhuanlan.zhihu.com/p/634255795,但也仅仅是提了一句,没有做具体的解释。

编者认为如果你个人相较于普通人更容易解离,解离反应系统更敏感,解离体验更明显的话,那么这种体质可能会为tulpa的存在创造了条件,可能会加快创造的速度,也可能会tulpa提升各方面成长的上升空间。(这里提醒一下,加快创造的因素还有很多,本文不会过多涉及) tulpa圈子虽然一向主张创造周期需要以月或年为单位来进行计算,但事实上,创造速度更快案例并不少见。 当然了,如果你的解离现象使你感到痛苦,影响了社会功能。那么现象就变为了症状。本条目的内容可能将对你不再适用。 你可能会更加关注“……现象是否正常?”的问题。

在排除心理异常和精神疾病的影响因素后这一问题的答案往往也是“正常”

有些tulpa的来源可能会显得奇奇怪怪,但经过长期观察后,这些tulpa的特征可能也和上一条差不多,显得相对健康或正常。这并无大碍。

因为这个“正常”是以你和tulpa的精神健康状况来衡量的,或者可以兜底地认为那些令你迷惑的现象并不是解离障碍导致的,至少你不会是DID(分离性身份障碍 人格分裂)

对外宣称请谨慎使用“tulpa”这一词汇,因为绝大部分情况下tulpa一词指的是模例三的情况,如需使用的话,最好向他人解释清楚自己的个人情况,否则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在你已经承认了自己是多意识体的前提下,可以初步判定为混合型系统。

PAY-005 可能有解离,可能很轻微,也可能没有

非典型的tulpa,宿主可能心理异常或有精神疾病,其tulpa可能会有和宿主一样的心理或精神问题,创造速度可能很快,有创造以外的原因推动tulpa产生(如压力,刺激,创伤等),可能数量较多,可能会有更高的权限,宿主的“主人”地位可能不那么明显,tulpa可能更加活跃,更加“真实”,可能更不稳定。并且可能在技能掌握的顺序上呈现多样性,例如先附体后成声。

PAY-006 非创造起源的tulpa

个体受到较大刺激,或在情绪非常崩溃时产生的tulpa。并且去安慰,鼓励宿主。给宿主提供心理支持。 此类tulpa由压力源堆动产生,宿主可能会在日后通过创造行为使其完善。

PAY-007

不是tulpa 没有创造行为,数量庞大,无宿主,宿主不具有“主人”的地位,有失忆,或融绝大量创伤记忆,有不可控制的切换,符合以上

任意一条

均不属于tulpa。 (典型案例:2023年4月份左右一位心理咨询师UP主发布视频介绍了自己的一位来访者。 来访者情况:自称有2000以上个tulpa。内部时常发生“夺权战争”以更迭到第四代“主人”但这位来访者并没有对此表现出临床意义上的痛苦,也没有报告解离症状,也没有存在解离失忆。因此可以归类为健康度意识体,但是不可以使用tulpa的概念。 该视频已被发布者删除)

tulpa一定要以创造为源头

,其他的只能作为助推。另外,关于混合型多意识体同样难以界定。 这一类tulpa虽然可能也是健康与安全的,但是已经逐渐脱离了tulpa的定义与范畴。

请勿

对外宣称其为tulpa,否则后果自负。在你已经承认了自己是多意思体的前提下,可以初步判定为

混合型系统

,建议使用“成员”“意识体”等一类的称呼。 目前并没有什么太合适的词语可以概括这一类非创造型意识体。(这里指认为是含有创造成分的意识体) PAY-解离对此有较大影响

可能是tulpa,也可能不是,因为实在乱的很,所以得看你个人情况了。

PAY-008

DID患者创造tulpa,创造速度可能会非常快。也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创造多个。这些tulpa可能会被赋予很高的权限,成为新任宿主或主人格。 但如果患者的系统内部和谐度较低,并且比较混乱的话,这种创造行为可能存在潜在风险。tulpa可能会在日后转变为迫害者人格。 (这种迫害者人格的出现是否是由于创造而导致的目前仍不明晰,可能是由于系统本身内部混乱的缘故,导致某些意识体会转变为迫害者,没有创造并不一定代表迫害者就不会出现) 主编:刿 校对:OCL

《tulpa的判定标准及相关指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