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80.5分的北京申论经验(京考申论80.5分经验)

2023-08-04 15:59 作者:合一申论  | 我要投稿

本人京考申论考过80.5,保守估计应该是全市前十,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京考申论的一些感悟。后附部分京考真题参考答案。

其实很多人觉得京考难度大、特色鲜明、材料多、贴实事,而市面上能把京考讲得透彻的少得又少,这让京考又更具神秘色彩。但其实,如果把京考的历年真题放在一起对比和研究,就会发现其内在的规律,抓住京考的命题特点,考好也会是常态。

从宏观角度看,京考每年都考4道题。第一题,归纳概括题:目前有两种形式,一是材料范围限制小,根据一两则材料即可作答;二是材料范围比较大,需要根据很多则或全部材料来作答。第二题,词句理解题/观点看法题/综合分析题:综合分析题只在18年和23年考过,除此之外考的要么是词句理解题要么是观点看法题。第三题,提出对策题:此题有时难度较大,需要完全根据自己积累来提对策,有时难度一般,直接从材料里梳理摘抄即可。第四题,大作文:京考的大作文通常是考某个具体的方面,往往需要根据所有材料来确定主旨。


从微观角度看,每类题都有特定技巧。

一、归纳概括题是最具有北京特色的,尤其是需要根据所有材料来梳理答案的时候,要想答好这类题,必须要掌握“抓主旨+抓细节”的技巧。如果材料范围有限,就以段落为单位,看一下邻近的段落是否讲的同一件事,若是则把握住其核心当成主旨,然后再从材料里找原词原句作为体现主旨内容的细节;如果材料范围较多,则以一则材料为单位,把握这一整则材料的核心作为主旨,然后再到材料寻找围绕该主旨的一级细节来体现主旨,这种情况通常是一则材料写一个点即可,且一般每个点的长短是差不多的。

二、第二题北京是交叉考察多个类型的题目,先说一下词句理解题,该题型北京通常是考察多主体型的词句理解题,比如“情感和责任”“硬资源和软支撑”等,作答此类题时则在解释后分主体作答;再看一下观点看法题,这类题在北京的考试中是属于难度比较大的一类题,因为其对理解材料的要求比较高,也是最能考察申论思维的一个题,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材料观点或感情暗示,然后围绕观点来理解材料进行作答;最后说一下综合分析题,此类题最大的特点就是“题目所问和材料所写”似乎不是一个东西,即给人一种从材料里找不到什么要点的感觉,其实往往是需要带着题干的眼光去审视材料,从材料里进行分析推导。

三、提出对策题北京考察较多的就是两类,一类不需要自己提什么对策,从材料中摘抄梳理即可,但是在摘抄时要注意主旨一致的则合并在一起,如果摘抄的这个对策无法解决问题,则自己再简单且到位的提一点对策;二类时需要自己提很多对策,这种考法难度较大,但根据历年真题来看,一般可以运用我们的政府工作思维五步走来解决,且屡试不爽。再说一下题目没有明确要求写问题的情况下是否需要写问题,如果题干里出现了“问题”这两个字的字眼,则需要从材料里把核心问题写上,次要的问题用来反推对策即可,如果没有“问题”这两个字的字眼,则不需写问题。

四、京考的大作文,特点也比较明显,往往是AB类的,23年的考试也是在其基础上延伸出的ABC类。题目一般有两种,一是给中心论点,自己去寻找分论点,如18年给“幸福的建筑”,寻找到物质和精神两个分论点;二是给分论点,自己去寻找中心论点,如19年给“精心规划和用心治理”,寻找到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心论点。论证时,一般是写一个分类点A,再写一个B,然后写一个A+B即可。大作文的话题一般较小,且通常立足于北京的时事政治。所以,京考的大作文,命题痕迹比较明显。

我是合一,一个把申论当科研的实战派申论老师!

80.5分的北京申论经验(京考申论80.5分经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