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农民不怕吃苦,怕的是没有前途的渺茫

2021-04-09 20:43 作者:烟台老科  | 我要投稿

细雨绵绵,润化万物。清明的雨,润透了土地,愉悦了农民的心。

这几天,天气晴朗,温度升高;趁着田地干湿合适,山上有种植花生的;多是些家庭妇女和老两口子。村里也有人觉得时间有些早,地温恐怕不够,担心影响花生出芽。

现在农村青壮年男人,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家庭妇女留在家里管理土地,种植庄稼时,几家搭伙一起干,忙活完这家再忙那家。

说好的“乡村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难道就靠这些家庭妇女和老人?我们一边在确保土地红线,一边却是逐年增加的撂荒土地。“粮贱伤农”、城乡基础设施的巨大差距,为了生活,更为了儿女读书受教育以及将来就业工作,让更多的农民无奈地选择“背井离乡”,到城里打工。

农民不怕吃苦,怕的是没有前途的渺茫。但凡在家能有点挣钱的出路,谁愿意抛家舍业,在外面受尽歧视?

曾经宁静祥和的乡村,曾经淳朴热闹的劳动场面,现在成了萧条荒凉和留守的老弱病残,离别的乡愁成了睡梦中泪痕。

勤劳淳朴的农村妇女,她们也有自己的梦想,也向往着与自己男人一起到城里打拼,却默默地选择了留守,挑起勤劳耕种的重担;因为这里有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有将来干不动了还要回来的根。

“实施乡村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不能当做口号,更不是简单地“合村并镇”和大拆大建。给予现在农村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和引导,留住年轻人,做好土地文章;发展特色产业园、农业合作社、观光旅游、采摘园等;利用农村环境和居住便利以及生活成本低等优势发展养老产业,解决城城市老人养老和农村人就业等问题。

“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决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简单地复制。把农村打造成城市的后花园,成为休闲、旅游、消费、娱乐场所;利用青山、峡谷等当地优势建成不同特色的民居,成为放松心情,减轻工作压力,留住乡愁的精神寄托地。

尊重乡村民意,让农民活得有存在感,有幸福感才是最重要的。



农民不怕吃苦,怕的是没有前途的渺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