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这个楼盘是巫家坝搅局者?
一般而言,品牌房企进入一地的首作,都肩负着树立品牌形象、扩大知名度、提升美誉度的重任。
但,凡事皆有例外。
自今年6月开盘面市以来,龙光入昆首作先后经历了首开遇冷、合作分手、频繁降价等一系列问题,颇有水土不服的症状。
克而瑞《2020年1-12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榜TOP200》榜单显示,2020年龙光集团销售额达1497亿元,位居第23名。
今年8月,龙光发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净负债率为60.8%,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9%,现金短债比为1.85倍,“三道红线”全部保持绿档。
从这个角度来看,龙光实力雄厚,选择昆明地产开发最为火热的巫家坝片区,颇有与其他品牌房企同台竞技,一决高下的意味。
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来,龙光·玖云台动辄挥起价格镰刀,妄图以低价博销量的举措,在品牌聚集、产品过硬的巫家坝板块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效果。
自降身价
龙光·玖云台又降价了!
为什么要说“又”?因为自今年6月26日开盘以来,龙光·玖云台已经两次公开降价了,不断刷新着昆明巫家坝板块住宅价格的下限。
在寸土寸金的巫家坝,鲜有房企围绕售价反复做文章,更多是将产品和品牌,以及片区规划配套作为核心卖点。在刚需产品竞争中比较常见的价格战,也与巫家坝较为高端的规划定位显得格格不入。
那么,龙光入昆首作频繁降价背后,是“赔本赚吆喝”还是以低价换销量?其中有什么隐情?市场有何反应?购房者买单吗?
地产中介朋友圈截图
“让朋友圈的人都有机会住上巫家坝的豪宅,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机会来了”
今年8月,类似上述的广告段子,在昆明中介的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
大家口中提到的“机会”,与中交龙光·玖云台景里(即如今的龙光·玖云台)发布的降价海报高度吻合--“14XXX元/㎡起入住巫家坝核芯品质豪宅”。
中交龙光·玖云台景里降价海报
单价14XXX元/㎡起,比周边在售项目的均价整整低了约5000元/㎡,甚至仅比同时期出让地块的楼面价高出1000元/㎡左右(今年5月,巫家坝25.31亩住宅用地的成交楼面价达到了13046元/㎡)。
巫家坝自概念成形之初,就被定位为昆明城市新中心,规划有5070亩中央公园,先后落地了十多家企业总部,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并“C位出道”,因此片区内住宅售价一直是昆明楼市的“天花板”。
而中交龙光·玖云台景里在开盘仅一个多月后毫无征兆的降价,直接击穿了片区住宅的价格下限。不到1.5万/㎡的单价入手巫家坝住宅,即便是在两三年以前都是难以想象的。
在房地产市场向来有“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对于房企而言,降价无异于对自我价值的否定,直接伤害了也购房业主的信任度,打消了处于观望状态置业者的购买欲。
一旦开了降价的口子,原本处于观望状态的购房者就更加不敢上车了。
而近日,项目再次推出26套特价房,最低单价低至14821元/平方米,似乎认定了降价才能推动去化。据媒体报道,此次推出的房源,面积段为106—128㎡,优惠力度最高的一套房,总房款降低了近19万元。
一再降价背后,龙光·玖云台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中途分手
去年12月17日,官渡区巫家坝板块KCGD2017-34、35、36号地块网上拍卖。
龙光、中交、龙湖地块位置
其中,KCGD2017-34号地块性质为城镇住宅、零售商业、批发市场、餐饮、旅馆用地,面积约17.11亩,容积率>1且≤4.5,被南宁市龙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3.82亿元底价揽入,楼面价约7435元/㎡,土地单价约2230.52万元/亩,即为龙光·玖云台项目用地。35、36号地块则分别被龙湖、中交收入囊中。
三个地块具体信息
由于地块太小,拿地后龙光和中交两家房企将两个地块合并为一个项目——中交龙光·玖云台开发销售。其中,龙光地块(34号地块)名为中交龙光·玖云台景里,作为一期开发,中交地块(36号地块)名为中交龙光·玖云台泓园,为二期。
项目于6月26日开盘,推出105、125、143平3个户型,开盘价格约18000-19000元/㎡,毛坯交付,预计交房时间为2023年年中。
据中指院数据,项目首开去化不理想。从开盘到8月底,仅备案了18套住宅,堪称惨淡。
销售数据惨淡
此后,由于营销理念、客户分配等发生分歧,中交与龙光中途分手,中交龙光·玖云台景里正式更名为龙光·玖云台,中交龙光·玖云台泓园则改为了中交·泓园。
公众号名称变更
有业内人士表示,双方的合作是拿地后在临时达成的,合作基础本身就不是很紧密,在股权关系上也处于独立状态,各自为战也就不可避免。
此外,率先推向市场的中交龙光玖云台景里销售情况不太理想,以及龙光在操盘过程中,双方营销打法上的分歧等,或是造成两者分手的直接诱因。
房企总是分分合合,但在从牵手到分道扬镳如此迅速,在昆明楼市里也比较罕见。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面对市场盘整,生存还是毁灭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是“以价换量”,还是坚持品质致胜,每家开发商都在做出自己的选择。
但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品质才是穿越市场周期的不二法门,与其在价格上做文章,不如在产品上下功夫。
来源:云南乐居
如有爆料、投稿、商务合作、侵权,请联系公众号云南楼市观察沟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