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刷短视频成瘾,家长该怎么做?
打开手机刷刷短视频,沉迷碎片化的短视频,“乐不思学”的青少年该怎么解决刷屏上瘾的问题呢?


短视频是如何让孩子上瘾的?
短视频的内容大部分简单直白,易于孩子理解,还常常配有曲调明快、节奏动感的「洗脑神曲」,短平快的闪屏和信息轰炸,带来了持续的、高强度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引发大脑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让孩子沉浸其中,越刷越快乐。
沉迷手机

短视频平台本身的机制就是「回音室效应」,你喜欢什么,算法机制就会一直推送你喜欢的内容。
常刷短视频究竟会
对大脑产生怎样的影响?
1、影响孩子的语言、读写与认知能力
研究证明,过多使用电子产品,会引发孩子出现明显的认知和学习缺陷。
2、让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孩子们沉浸在及时的、毫不费力的快乐中,自然而然会对生活中那些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快乐的行为比如读书、运动等失去兴趣,长此以往将会失去自主思考能力。

比起进入界面后需要订阅或者关注其他人内容的平台,短视频平台是直接将随机的视频呈现给你,根据你停留的时间或者滑动的频率通过算法生成,可以快速了解用户喜欢哪些内容,不断推荐你感兴趣的视频,你可以不关注一个博主,但是一直都在刷短视频,还都是你感兴趣的内容。
高度个性化的视频提要会导致用户更加依恋该应用程序。
一项关于短视频的研究发现,观看个性化的、算法选择的视频比观看尚未专门为观众选择的随机视频更能激活大脑中的奖励中心。
当人们在应用程序上观看个性化视频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物质,让大脑的奖励中心会亮起,而在观看一般视频时,这些区域不会亮起。人会感到快乐,这种非常短暂的快乐就像糖果一样,小小一颗,但是会让你不断的想要更多。
但当看完这些视频后,人会马上进入多巴胺赤字。一次性释放大量多巴胺过后,在停止获取多巴胺的行为后,会有巨大的落差感,就像是看演唱会一样,看的时候有多high,散场过后就有多空虚,这是大脑本能出现的一种状态。想要一直保持多巴胺物质分泌,就只能不断地刷视频获得快感。

短视频的观看带来的多巴胺打击尤其会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会损害了他们的冲动控制能力,并增加了他们对即时满足的需求。屏幕时间导致多巴胺释放,这意味着观看短视频时间越长,孩子就越沉迷于短视频。
2022年3月至6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对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万多名10至16岁的中小学生进行调查显示,33.4%的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对“我不能忍受没有手机”表示同意。
对于意志力不强的孩子来说,短视频的上瘾比起其他类型的社交媒体以及视频类型快得多,就好比孩子很难在一个充满无限糖果的商店里停止吃糖。
四种孩子容易沉迷短视频
根据调查报告,有心事和压力不交流的孩子、学习负担过重的孩子、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爱的孩子,更容易沉迷短视频。

家长如何防止孩子刷屏成瘾
1.以身作则
家长要起到榜样作用,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刷短视频。若是家长经常抱着手机刷短视频,孩子们很难不受影响。
2. 专心陪伴,有效沟通
家长应该多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趣的活动,既增进彼此感情,也能在活动的过程中和孩子交流有关短视频的问题,让孩子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防止他们沉迷其中。
3. 正确合理地疏导
刷短视频成瘾,强行制止肯定不是最好的方法,很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愈加叛逆。
家长可以尝试,由孩子自行决定一小段时间,用来刷短视频。这段时间内孩子可以看自己喜欢的视频。家长监督孩子严格遵守时间约定,如有超时,便可暂时取消“短视频时间”。
4. 培养健全的价值观
健全的价值观,是最佳的抵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会孩子如何在网络世界里选择、判断和思考,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只有真正让青少年学会分辨、学会自律,他们才能真正得到成长。
现在的孩子所处的时代,每一天都在迎接新的变化,这是时代的进步,但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种挑战。照顾孩子就像照顾花园,做父母就像做一个园丁。
父母虽然无法控制孩子成长的种种变化,但提供一个充满爱且安全、稳定的保护空间,让孩子得以健康成长。如果孩子出现成瘾性行为,及时纠正治疗。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及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