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考笔面试复盘: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July,通过2021年广东省考笔试面试。
2021年广东省考面试告一段落了,回想自己复习的这段日子,还是经历了不少波折。最后靠一点运气通过了笔试面试。
复习初期,笔者总是很困惑,为什么流程比较完整的经验贴这么少?好像只能到处搜刮一点只言片语,很浪费时间精力(也可能笔者检索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趁着等待体检的空闲时间,来复盘一下这次考试,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一、考情介绍
笔者报考的单位在户籍地,不太了解外地考生来粤落户等事宜;同时,也不清楚其他地区的考情。因此本部分主要介绍笔者在本次广东省考中用到的报考政策和了解到的考试情况,并不全面。
首先是择业期。根据《广东省2021年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在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人员”可以报考应届岗,硕士研究生及以下学历的毕业生择业期为2年,从毕业证书落款日期起算。实际操作中,笔试报名不需要提交证明文件,相关信息由系统自动审核(即考生填写的信息符合系统要求就自动过审)。笔试成绩公布后会发布资格复审公告,需要提交证明文件,可能需要:户籍地人社局/政务服务中心出具的《未缴纳社保证明》,考生本人签字的《未就业证明》,学校或者户籍地人才中心出具的《档案存放证明》。再次声明,以上证明只是笔者了解到的个别情况,具体的审核人员会和每位考生充分沟通。
其次是岗位。坊间流传着一句话:岗位报的好,先赢一半;直接决定你能否上岸的就是同岗位其他考生的水平(笔试合格分数线一般都不需要担心)。广东省考岗位表有两张——“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地区和北部生态发展区乡镇机关”(以下简称“非珠地区”)以及“县级以上机关和珠三角地区乡镇机关”(以下简称“县级以上及珠三角乡镇”)。一般来说,县级以上及珠三角乡镇的平均笔试分数比非珠地区要高,往届岗比应届岗分数更高,学历越高的岗位分数越高。
最后是考试内容。广东省考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以下简称“行测”)和《申论》两科。县级以上及珠三角乡镇考县级卷,非珠地区考乡镇卷。从近年网友回忆版真题来看,两套试卷有部分题目相同。行测90分钟100道单选题、满分100分,按照试卷先后顺序,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应用、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五部分。申论120分钟、满分100分,今年县级卷由2道小题和1道作文题(800-1000字)组成。
二、报考情况
(一)个人背景
20届法学本科毕业生,女,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原打算留学,因疫情推迟入学,毕业后找了个律所实习半年(意在说明没有“三支一扶”等经历)。除了裸考21年国考行测,没有其他复习/参加编制考试的经历。
(二)岗位情况
笔者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如下岗位筛选条件(优先程度依次递减):
1.岗位在笔者户籍地;2.应届本科过法考(一开始也把“本科以上”的岗位纳入考虑范围,最终还是决定不和研究生竞争);3.法检不考虑(复习时间太短);4.不考虑招2人及以上的(招的人多进面试的人也多,广东是笔面六四开计算最终成绩,面试逆袭有难度)。
(下图为笔者自制的岗位对比表,实际信息以公告发布的职位表为准。)
除了上述因素,笔者还考虑了岗位可能负责的工作内容以及单位地点等,最终选择珠三角某市某区司法局(限应届本科过法考,招1人)。
三、笔试复习经历
(一)磨刀不误砍柴工
笔者笔试没有报班。
1月21日,开始复习。1月20日才离职的,还没来得及买书,所以先看的中公20年国考教材。从行测入手,主要原则是过一遍书、基本了解行测的考试内容,目的是确定自己擅长和薄弱的板块,以便下一步合理分配有限的复习时间。看书时,对于自己觉得比较难的板块,比如数量关系行程问题,就做几道例题,不用强求全部做完(但是做过的都要弄懂)。一轮书看下来,明确了自己言语、逻辑判断和类比推理都比较好,其中言语正确率基本上有85%-90%。因此大致的复习计划如下:先突破数量关系,其次科学推理,再次图形推理和资料分析,最后类比推理、逻辑判断、言语以及常识如果时间不够就不看了。
1月26日,开始看申论,可能看了两三天,具体不记得了。因为第一周都有一边复习一边找一些经验贴看,发现广东申论跟其他地方不太一样,所以看20年国考申论教材并没有很上心,也没有做题。
1月29日-2月2日,笔试公告出来(3月14日考),21年省考书也到了。一边分析对比岗位和打听报岗注意事项,一边对比中公省考和国考的书。发现省考和国考的知识部分大同小异,因此只挑了部分广东特色的内容看,例题也没有全做。顺便提一句,我看着别人用粉笔教材,觉得挺好的,可惜知道的时候我已经买了中公的书而且就快考试了。
(二)摸着石头过河
经过前期的经验搜集、基础自查和复习资料对比,笔者确定以B站Up主“刘文超Vin”的视频和配套资料(基本免费)作为主要复习资料。下面分板块介绍一下复习过程和建议。
1.科学推理
科学推理是广东特色题型,目前应该只有上海和广东考,主要内容是初中加部分高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知识。其中,物理考的最多。
第一周复习的时候(指的是上文“磨刀不误砍柴工”部分,下同),由于没有省考教材,科学推理一点都没看。笔者考虑到自己报的是珠三角县级岗位,数量、图推比较难,资料分析也不简单,行测占60%而且申论还毫无头绪,因此觉得科推必须拿下。笔者看的是B站的初中高中网课,还买了高中物理五三(最后题目一个也没有做)。但是,由于计划过于宏大,即使已经拼命跑了,还是在这里耗了一周(笔者开始第二部分深入复习时,离考试仅剩40天)。这还不是最令人崩溃的。更令人崩溃的是,笔者终于结束科推的知识学习,做真题来检验成果,发现自己的进步远不能达到原先想的程度。正式考试的时候,科推快一半题目就是蒙的。
如果时间能倒流,科推不要重点搞了,一共也没有几题,但是复习范围太广。
2.数量关系
被科推无情打击以后,我还是振作起来了——因为数量占的分数比科推多,如果能把数量拿下,进面也挺有希望的。数量关系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数字推理比较简单,因此先攻克数学运算。
第一周我听过一个在民间(豆瓣、微博等)口碑挺好的老师的课(名字已经忘了),觉得不错,但是做练习时没法举一反三。因此刘文超的数量课我还是认真听了,不过不按照他讲义的顺序,而是从自己最薄弱的题型开始,听完一个题型就做对应的练习。这么一套搞下来大概花了一周,最后自测的结果是,运气不好正确率60%,运气好70%。
刘文超数量关系练习题的讲解课需要付费购买,笔者认为没有必要,白嫖理论课自己找真题(带解析)做就行。如果是用粉笔复习的(买了会员或者980),直接在里面刷题就行。数量基本上是小学奥数,关键是把自己不会的题型多做,吃透解析。
3.图形推理
第一周的时候我听过蔡金龙的课,当时觉得从图形的特点出发还挺有做题逻辑的,但隔了半个月再做题,发现自己还是不会,继续老实看刘文超视频并做配套练习。全部听完,发现还是那些理论,只是讲解的条理更清楚而已。
对于图推,笔者在上考场前都是抱着“尽量做”的心态,5-10秒看不出来就下一题,做完其他再回头蒙。没有必要非得跟刘文超,粉笔或者其他个人老师的都可以。出题可考虑的因素比较固定(但难点是种类太多了而且不知道出题者用什么思维叠加),根据其他考友的经验,刷题很有用(把粉笔题库刷完的程度)。
4.申论
广东申论的特色就是爱考策论文,但是现在笔者也不知道怎么写策论文。
笔者复习申论也是翻的刘文超B站视频,先看了申论系统课,后面掐时间做的17-20年真题。申论系统课里面的例题动手写了70%左右,听着自我感觉还是良好的。做17和18年真题发现自己有个问题——小题总是很快就写完了,但是结果和参考答案差距不小。后来笔者先在草稿纸上写一遍小题答案,改一遍再写到答题卡上,有所改善,不过还是搞不太懂想让我答什么。大作文的话,考试当天,笔者觉得自己写的就是机械抓材料扣题。
笔者的申论分数在进面试的考生里面算低的。很多考友反馈申论报班比较有用,中公比较多人推荐。
5.资料分析
广东的资料分析在全国来看比较简单。复习时需要先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主要是速算技巧),再大量刷真题。先刷国考以及比较难的省份的题目,最后做广东的真题。
6.类比推理、逻辑判断、言语以及常识
判断推理包括图推、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该小标题提到的题型,笔者最后没有时间复习,因此没有复习建议。
(三)行测答题的全局观
行测的分数在广东省考中举足轻重:笔试成绩=行测*60%+申论*40%。最终成绩=笔试*60%+面试*40%。同时,考试时间紧题目数量大,不可能每道题都认真做完,必然会有(甚至是有很多)题目只能匆匆扫一眼。因此,行测答题的原则是:在5-10秒内(读题时间另外算)能做出来,或者能判断自己在1-2分钟内能做出来的题目,要保证全部拿下,其他题目就看自己的蒙题习惯了,怎么顺手怎么来。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开始需要了解目标岗位的大概进面水平,在刷套卷前达到各个板块应有的正确率。
做题顺序看个人习惯。比较多人推荐先做资料分析,因为经过复习大家的正确率都比较高,如果把资料分析放到最后、时间不够没做完就会落后于人。但笔者最终选择按照题目顺序做,一是因为复习资料分析时间太短,如果遇到比较难的影响心态(模考时出现过这种情况);二是因为笔者遇到难题会非常果断地放弃,资料分析放最后自己也能保证充足时间作答。还有考友先做常识的,因人而异。
最后是模考。粉笔考前每周日有免费线上模考,印象中线下模考是9元,笔者只参加过线上的。粉笔模考难度一般比真实考试难度高,尤其是常识很难。本次省考县级卷(网友回忆版),粉笔定的难度是4.6。模考对于找到自己的考试节奏很有帮助,不管是哪个机构的模考都可以参加。
四、面试准备经历
面试准备时间不长。4月2日19点多突然开笔试成绩查询通道,4月7日19点多出面试公告,4月12日那一周完成了资格复审,4月24-27日面试。
去年面试公告的考查形式为无领导,今年公告的考查形式是无领导或结构化,实际以无领导形式面试。结构化一般分为四种题型:综合分析、组织管理、应急应变和人际关系,需要考生在20分钟内听、思考并回答4道题目;无领导一般是6-9人对材料给出的任何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不管是结构化还是无领导,都以考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口头表达能力为基础。当然,相对于结构化来说,无领导有更多技巧可用,在考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更有用。
笔试成绩出来后,根据去年的安排,预估五一前会完成今年的面试工作。准备时间比较短,而且线下练习的效果会比较好,因此笔者还是选择报班。笔者报的是粉笔8天8夜的班,主要原因是比中公和华图便宜。4月7日报道,4月15日结课,先上了3天结构化的课程,后面5天是无领导(以练习为主)。面试班的培训套路都差不多,主要还是能否有真正厉害的老师针对个人给出具体建议。而这一点,很难做到。因此,笔者的建议是,如果要报班,找一个有人推荐过的机构(大中小都可以),报最便宜(当然要是合理的价格)的非协议班即可。课程结束后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参加一些考生自发组织的线上练习。当然,也有很多考生没有报班,这种情况个体差异比较大,可以自行搜索相关经验贴学习。
课程结束回家后没有练习过了,因为面试班练习强度太大了,上完课很累,笔者在家躺到考试那天。
面试当天讨论的内容笔者不熟悉,自由讨论环节发言次数较少,最后主要还是靠笔试成绩上岸。广东省考实行异地面试政策,笔者所在考区(即考试地点而非岗位所在地)的面试流程是:存放个人物品-安检-签到-抽签(包括抽考室和抽组内顺序)-候考-面试-候分-离场。每个上午/下午分别有两场面试,笔者抽到了下午第一场,从存放个人物品到离场共3小时。如果抽到第二场,需要多等2小时。一般考完的第二天中午可以在报名系统查询到自己是否进入体检环节。
五、结语
回顾这兵荒马乱的三个月,觉得人生真是奇妙。半年前,我从没有认真考虑过进体制内工作;一开始复习的时候,主要动机也只是先用好宝贵的应届生身份、免得以后自己后悔。不过这似乎更像是人生诗篇的起承转合——花掉大半校园时光用于做法律援助的我,将在另一个地方继续这项钟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