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举行琵琶会 纪念宗师汪昱庭
说到汪派琵琶,不能不让我想起2001年在北京、上海两地,先后举行纪念汪派宗师汪昱庭先生逝世50周年的琵琶演奏会的事。在这里我要回顾一下——
我国汪派琵琶创始人汪昱庭先生是在1951年逝世的。
2001年9月,为纪念汪昱庭先生逝世50周年,北京和上海琵琶界,先后在北京、上海分别举行了专场琵琶音乐会。
我携夫人应邀参加了两地的活动。先是于2001年9月8日到京的当天下午4点,于“全安皇都饭店”二楼会议厅观摩了在京演奏会的预演,见到了诸多汪派琵琶同仁。
在演奏会前,先举行了汪昱庭先生生前用过的清代琵琶传赠仪式。


这把琵琶是汪昱庭先生传赠给得意门生李廷松先生的,李廷松先生在晚年执意要把这把琴归还给汪先生家人,汪先生的儿子汪天伟先生谢绝其好意,坚持让把这把琴留给李光祖(李先生的儿子)使用。因此,这把琵琶就传到了李光祖手中。李光祖先生赴美时,曾把这把琴带到国外。数载后,李光祖先生又把这把琵琶带了回来,要把它再传给他的弟子,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教授郝贻凡。于是就借举办纪念汪氏音乐会之机,举行一个传赠仪式。


在王恩韶先生(汪昱庭先生关门弟子)、汪天伟先生(汪昱庭先生幼子)的监证下,李光祖先生将价值连城的清代“双凤紫檀木”琵琶传赠于其弟子郝贻凡的手中,这无疑确认了郝贻凡为汪派第四代掌门人的地位。
接着演出开始,由著名音乐学家田青先生主持。
演奏会的顺序是:
上半场——
《霸王卸甲》(李廷松演奏谱)演奏:张 强
《浔阳夜月》(李廷松演奏谱)演奏:李光祖
《汉宫秋月》(李廷松演奏谱)演奏:李光祖
《塞上 曲》(李廷松演奏谱)演奏:郝贻凡
《陈 隋》(汪昱庭演奏谱)演奏:王恩韶
下半场——
《普庵 咒》(李廷松演奏谱)演奏:章红艳(有事未到,空缺)
《青莲乐府》(李廷松演奏谱)演奏:陈泽民
《灯月交辉》(李廷松演奏谱)演奏:吴玉霞(有事未到,空缺)
《月儿 高》(李廷松演奏谱)演奏:李光祖
《十面埋伏》(李廷松演奏谱)演奏:陈 音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晚会中的演奏曲目,除汪先生的关门弟子王恩韶先生演奏的是汪昱庭先生的传谱外,其余九首传统曲目全部是按照李廷松先生的演奏谱演绎的。
音乐会的预演是非常成功的。

2001年9月1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办,在中央音乐学院大礼堂正式演出了这场标题为《汪派琵琶演奏会》音乐会。


北京演奏会节目单 北京演奏会节目顺序
晚会仍由田青先生主持。演出顺序与预演时相同,预演时的六位演奏家再加上吴玉霞、章红艳共八位演奏家担纲了这台晚会的演出。晚会演奏了汪派十首乐曲,李光祖自己弹奏了三首。音乐会的成功举办,受到首都音乐界特别是琵琶界的欢迎和好评

八天后,在上海也举行了相同内容的琵琶演奏会。我们由北京经西安,转到上海观摩在沪举办的这场音乐会。因为事先约好,上海琵琶学会会长解金福先生接待了我们。
2001年9月23日下午二时,由上海音乐家协会、东方广播电台主办,上海琵琶专业委员会承办,同样内容的(我称之为上海版)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与上海观众见面。
这场音乐会的上半场——
弹拨乐合奏《将 军 令》演奏:上海市学生艺术团一团
琵琶独奏 《青莲乐府》(卫仲乐演奏谱)演奏:卫祖光
琵琶独奏 《汉宫秋月》(孙裕德演奏谱)演奏:周 韬
琵琶独奏 《浔阳夜月》(程午嘉演奏谱)演奏:程全归
琵琶独奏 《塞 上 曲》(李廷松演奏谱)演奏:郝贻凡
琵琶齐奏 《霸王卸甲》(卫仲乐演奏谱)演奏: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下半场——
琵琶齐奏《阳春白雪》(卫仲乐演奏谱)演奏:仲乐艺校、卢湾区少年宫
《寿 亭 侯》(卫仲乐演奏谱)演奏:仲乐艺校、卢湾区少年宫
琵琶独奏《陈 隋》(汪昱庭演奏谱)演奏:王恩韶
琵琶独奏《普 庵 咒》(李廷松演奏谱)演奏:许克巍
琵琶独奏《月 儿 高》(李廷松演奏谱)演奏:李光祖
琵琶与打击乐《十面埋伏》(卫仲乐演奏谱)演奏:东方少年宫


这个演出阵容之势力强壮,为全国少见。可以说,这是汪派琵琶传人的一次大会师,一次大检阅,一次大团聚。
这里可以介绍一下参加这场演出的演奏家们:
上海的卫祖光(为卫仲乐先生之子、汪派第三代传人)
上海的周 韬(为孙裕德先生之弟子、汪派第三代传人)
广州的程全归(为程午嘉先生之子、汪派第三代传人)
北京的王恩韶(为汪昱庭先生弟子、汪派第二代传人)
北京的李光祖(为李廷松先生之子、汪派第三代传人)
北京的郝贻凡(为李光祖先生弟子、汪派第四代传人)
台湾的许克巍(为李光祖先生弟子、汪派第四代传人)
还有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琵琶学生、仲乐艺校的琵琶学生、卢湾区少年宫和东方少年宫的琵琶学生。丰富多彩的汪派琵琶曲的演绎,展示了汪派琵琶的风采,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东方少年宫演奏琵琶与打击乐《十面埋伏》
在音乐会上,同样举行了清代琵琶的传赠仪式,让上海的琵琶同仁也见证了这一有益之举。可以说,上海琵琶演奏会同样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演出结束后上海文华乐器厂厂长蔡燮冰先生宴请参演者与各地来宾。
第二天,9月24日,在上海文艺会堂举办了纪念汪昱庭先生研讨会。会议发言踊跃,对汪氏嫡传弟子在传播、弘扬与发展琵琶艺术事业中的贡献作了充分地肯定。上海诸多媒体报道了琵琶演奏会的盛况和反响,也报道了研讨会的消



对于在两地纪念汪昱庭先生逝世50周年的音乐会活动,在汪派琵琶艺术史上,特别是在中国琵琶艺术发展史上,将记下永不磨灭的一页
今年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研究会出版的第十九期通讯《中国琵琶文化论坛》刊登了郝贻凡的一篇文章——《“汪派精神”随想》,在这篇文章中,她提到了京沪两地纪念汪先生音乐会的情况,也首次提出了“汪派精神”
郝贻凡在历数了汪派几代人在传播琵琶艺术的成就之后,她又说,纵观这三代人所共有的特性,执着的追求,恬淡的生活,……一系列对生活,对艺术的哲理是一脉相承的。文化不是私有财产,更不是追逐名利的工具。有以上那么多“汪派弟子”的努力和他们树立起的榜样,或人与德,或艺与德的关系在我心中根深蒂固。我会沿着这个方向一步一个脚印走下
这就是作为汪派第四代传人的代表,所作的一份诚挚的表
我想,在汪派琵琶传承的过程中,是存在一种精神的。存在着一种对发扬和传播琵琶艺术执着的精神;存在着一种不守门派,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精神;存在着一种轻利重义,以琴会友,真诚相处的和谐精神。那就让这种精神永放光彩,继续为繁荣我国的琵琶事业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曹积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