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资讯】公务员政审,这几种情况要注意,谨防不通过!
国考报名结束,正处在报名确认的流程,报名的考生又是一大批。在传统的公务员招录的观念中,很多人认为只要面试通过了,那基本就属于准上岸人了。但是,还忘了面试之后的体检和政审,尤其是政审,在当前形势下是越来越严格,有些情况可能被直接刷掉,今天就带领大家来了解了解。

一、政审更严格
以前的政审,有这几种行为是不能被录取为公务员,分别是:因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被开除公职的、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但现在,又多了两种情形,一是被开除党籍的。这里也包含了开除团籍,只要履历中有被开除的记录,那就不能通过政审。二是被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也就是最近几年频现的老赖,这种人不仅会被限制消费行为,同时也是被禁止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但是,只要按照规定还清债务,这个限制是可以解除的。

二、考察方面变多
以前政审的时候主要是考察考生的个人履历,没什么大问题就过去了。但是现在除了考生本人要调查,连亲属也要考察。再加上其他方面新增的考察,可以用“德、能、勤、绩、廉”来概括了。“德”是指考生的品德修养,如果弄虚作假,损人利己,则不过关。“能”是指考生的基本能力,必须保证自己提交的各类证书、职称、资质、奖项真实可靠。“勤”是指工作态度和勤奋精神,如果考生在考试之前是有工作,且存在无故旷工或者消极怠工的情况,那么也会影响政审。“绩”是指考生工作实绩,包括以往工作中完成的数量、效率等,通常不允许出现重大工作事故。“廉”是指考生纪律性和原则性,一旦发现考生有过以权谋私,拉帮结派等情况,那么政审基本就难以通过了。

三、注重党性修养
虽然在招录的时候许多岗位并没有要求是党员,但是既然踏入公职人员的队伍,那么党性修养就是不可或缺的。这就要求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政治要求。
因此,考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也会受到考察。如果考生有出现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等问题时,要通过政审那就很麻烦了。

公务员政审之所以变得越来越严格,也是为了能够让更合适的人来为人民服务。所以,既然有想考公务员的打算,那在日常生活中,就一定要高要求、严标准地待自己。大家对政审变得严格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喔。

渝岸公考,专注面试,小班教学好!讲义、真题、热点等更多公考干货,可移步至同名工纵号(渝岸公考),回复“B站”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