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桓范|吾谋足应,奈何未亲明主

2023-08-11 10:59 作者:这里是东墙呀  | 我要投稿

桓范作为曹爽的谋士足智多谋,常为其出谋划策,时人谓之“智囊”。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曹魏太傅司马懿趁曹爽和皇帝祭拜魏明帝曹叡之机,突然发动高平陵政变,篡夺朝政。桓范谏言曹爽奉天子幸许昌,招兵聚粮,号召天下讨平逆贼。然而曹爽兄弟却错信司马懿说客之言,束手就擒,不战而降。事后司马懿诛灭曹爽一党,桓范被屠三族。 “智囊”和“谏移”的典故正源于此,桓范的才智可以辅弼明主,若主公从其谏言,便可得“智囊”相助,如虎添翼,如若明珠暗投,君臣便会招致杀身之祸。 “智囊”这个技能本身和曹爽的“擅专”联动性极强,众所周知一名角色拥有手牌区、装备区、判定区共计三个区域,通常情况下只有使用装备牌会使装备从手牌区进入装备区,而曹爽的“擅专”却可以使受伤角色的装备区或手牌区的牌进入判定区,曹爽获得“智囊”后就可以一边“擅专”一边摸牌。 纵使队友不是曹爽,装备区有牌的队友也可以选择一选项,桓范可以将其装备区一张牌交给一名角色,自然也包括该角色自己,如此收回装备牌可以摸一张,出牌阶段使用此装备又能摸一张。 不过曹爽还不是和桓范最契合的武将,能够在回合内将装备区所有牌回手至多四次的步骘或许才是和他契合度最高的武将,这二人的过牌,上下限都十分恐怖。当然这些配合的前提都在于队友装备区需要有牌,而第一回合除了冯方女这种能回合外装装备的武将,等闲武将很难有装备,这也就引出了桓范的锁定技“偃蹇”。

“偃蹇”取自“仕途偃蹇”,意为仕途困顿、不顺。桓范曾三次出仕,第一次 m因与下属有房屋纠纷,意欲杀之,被对方抢先奏告而免官;第二次出仕因不满才能不如自己的人当上司而称疾不上任,他妻子说他这是既不会做上司也不会做下属,被戳到痛点的桓范竟怒而以刀环猛戳孕妻的腹部,致其流产而亡。最后一次出仕一跃至中央,官拜大司农,因其与曹爽为同乡,故而就进入了其圈子,但曹爽偏爱清谈,与何晏、夏侯玄更亲密,桓范始终不能进入核心,也未后面曹爽不从其谏言埋下了伏笔。 私以为桓范仕途的困顿是由于其自视甚高的性格底色决定的,因为房屋纠纷便怒而杀人,因为被揭短就能对发妻家暴致使一尸两命,不满上司才能不如自己就不出任他这种近乎偏执、病态的眼高于顶的形象已跃然纸上。所以我想他面对曹爽的若即若离绝对不会曲意逢迎,也许他的才智过人,但其政治智商必然极低,造就这种困境的并非孤直,恰是他那病态的自傲。而“偃蹇”恰亦有傲慢之意,故而此技能既是其命运的概括也呼应了其性格底色。 装备牌增多象征其仕途的进展,而每当其仕途发展到一个高峰,便会直坠低谷,扒空装备、跳过出牌和弃牌阶段象征其沦为布衣远离权力,但这只不过是为其卷土重来积蓄力量的过程,他每次致仕再出仕官职都会水长船高,而他的装备区的牌也并非全部弃置而是收回手中,留待下个出牌阶段配合“智囊”再次使用。 “智囊”在桓范第一个出牌阶段结束时就会失去,以后想要使用“智囊”就只能在自己的回合通过“谏移”获得。“偃蹇”和“智囊”之间我有一些设计,不在于收回装备再次使用,而是跳过出牌阶段,这样自然就不会失去“智囊”,回合外只要有人使用装备,桓范就能摸牌,而配合“谏移”的一选项,更是双倍摸牌双倍快乐。 这个将还有很多值得打磨的地方,三技能我认为设计的不是非常巧妙,足智多谋的b友们,一定还有更好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桓范|吾谋足应,奈何未亲明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