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报—对自我感动者的一点分析
(声明 本文来自于某社团的讨论,经过他人同意转载)
(本文中出现的字母基本为化名)
ls 我们都会讨厌的,但是为什么? 反正我还弄不清
我的感觉是,自我感动者感动的永远是自己的牺牲,比如他感动“我做出多少贡献”,强调的其实是“我为了做这个贡献付出了多少”
sp 我思考了一下,结合了一些人的理论,杂糅了我自己的想法,供各位批判
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讨论范围内的自我感动者的定义
就我个人而言,我对自我感动者的定义大致有下面几个要素,第一类型有这几种特点,1.是会为自己为别人做了事情而感动 2.不去想别人是否从自己的行动中有所感触,直接会认为自己的行动是有益的 3.这种人在别人对其德行为提出异议时通常会责备对方不考虑自己”贡献”,站在道德高地批判甚至辱骂对方不懂得感恩,并且在平日生活里也习惯于宣扬“感恩”
第二类型有这几种特点 看到一件可以使自己感动的事就认为别人也必须和自己一样(虽然我觉得更像情感绑架)
我讨论的的主要是这两种中的第一种,我明确了我的定义,那么在接受我定义的前提下我继续展开论述
考察这类中的第一种人的行为,就我而言,我观察到的自我感动者会认为自己做了对他人有益处的事情,其次通常会感动于自己的作为而不考虑别人实际的内心感受
然后对于这种行为,我们心里又会怎么想?
当我们对自我感动者感到不满时,实际上我们内心一般会有如下的情感体验
“他这么说好像就是我错了”
“可是我觉得他做的对我来说没那么重要”
假如这两种情感是成立的,那么站在自我的立场上,我们就会认为自己有所亏欠于ta,但实际上很多情况下,自我感动的发声都是伴随着自我与他人的争吵,即萨顿所陈述的主体性的争夺,当我们认为有所亏欠于对方时,我们的主体性就受到了对方主体性的压制,造成了对方占据了道德高地
ls 那这个厌恶实际上是由争吵带来的吗?
而自我感动是一种手段?
sp 我觉得有个人主体性被剥夺的反感,有对情感上亏欠的反感
至此,我们会认为自我感动这种手段实际上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是一种极具侵略性的行为,也就是会倾向于剥夺对方的主体性,而所谓自我感动者最擅长的手段就是自我感动
ls 我觉得自我感动者已经幻想了自己的胜利,并大肆宣扬,而实际上他幻想的东西是不存在的,我们的厌恶可能在于我们已经无法实际上打败他,成为唯一的主体。他已经不受我们控制了,他不可能成为我们眼中的受我们支配的客体了,所以我们的主体性不可能再次获得,因此感到很烦躁
sp 那么可见自我感动者的行为就是通过自我感动这么一种极具侵略性的手段剥夺了我们在交流中的主体性,将自己对自我行为的感动投影到了别人的身上,用自己的情感覆盖了别人的情感,取得自己所谓的感情同意,实现了主体性的控制,我们无法在道德上再击败对方,因为我们的情感主体随着自我主体性的消失就被对方的情感所覆盖
ls 是的,我觉得这种情况唯一的胜利方法是自己同样活在幻想中
sp 而自我(可能不是弗洛伊德的那个)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这其中就包含了自我的情感,自我竭力维护自己的主体性,于是就不可避免的开始对外来支配的投影情感产生反抗,也就是反感 ,其目的在于排外
ls 这是从另一方的角度分析。但是就我的理解,自我感动者未必是要让对方回报什么,也不是要绑架任何人,他不要求任何东西,因为他要的就是“没有得到任何东西”,自我感动者感动的是“我的牺牲”,他要依靠这种感受维持自己“牺牲者的形象”,这是他自我满足能够支撑的根源,我们去认同他并回报他是没有效用的,因为他要的就是“没有回报”,就算我们回报他,他也会坚持说“对我的牺牲来说你的贡献一文不值”
sp 按这种角度我是否可以这么理解,自我感动者向外进行自我感动并不投射情感而是更倾向于对一个自我幻影的构建, ta们的目的出于一种维护自身幻想形象,支撑自己人格的需要才自我感动
ls 他可以(或者说倾向于)不对任何人说这件事,因为这样他可能更不会得到任何东西,更能维持自己的幻想,其目的不在于外而在于内,他对别人诉说,渴望的其实是对方反驳他,这样他牺牲的就更多,别人的反驳更加满足他,别人不反驳也不会造成任何损失
sp 更强化了自己牺牲者的新形象
ls 活在这种幻想中的人是无敌的
sp 因为他面对的是自己的幻影,而不是别人
ls 是的,他的目的不在于要求别人任何东西(或者说他想要别人不给任何东西甚至剥夺他的东西),而在于维护自己的幻想
sp 因为ta们向外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自己的幻影,别人的反驳强化了边界愈演愈烈,我可以这么理解吗?
ls 这种人可能算是一种受虐狂,实际上按照弗洛伊德的看法,受虐狂是以更小的痛苦来抵挡可能的更大的痛苦。自我满足者实际上是极度害怕被抛弃的人,他们极度害怕自己被牺牲而没人给予他“爱”,他无法承受这种痛苦,所以他把没有回报的牺牲看作一种可以满足自己的好事,这样他的痛苦就不再强烈了,虽然他抱怨别人没有回报,但他同时享受这一点,那么他的痛苦就减轻了,这是我的理解。实际上我主观上是有一些同情这种人的,应该说所有种种做出另人厌恶行为的,和其他人相比略显“不正常”的,我都会有一种同情,因为他们一定都是病人。但这是一种对一类人的同情,我可能还是会厌恶他们中具体的某些人
ls 自我满足-自我感动,不过自我感动者怎么形成我还不清楚,我现在只知道他们是满足于被迫害幻想的受虐狂,但是如果这样的话,他们就没必要自己去寻找“没有回报”一事啊,这就有了矛盾
关于文章的特别说明
本文属于一个已经解散的人文社科兴趣小组的讨论集合,鉴于成员基本均为高中生,成员的学术水平,思考能力均十分有限。应当说明的是,显然,对于相关术语的引用与知识的运用很容易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敬请各位相关内容与专业的研究者指出不足,并且希望能团结到更多的研究者或者左派的同志们共同学习并进步,为进步积蓄力量。
此致,一并鸣谢曾经的伙伴或者将来的同志们,以及现在这用自己的耐心看完这篇小小微报的读者——您(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