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航天自信和浪漫:河南“中”字写满火星,空间站使用中文系统

2023-01-05 23:23 作者:光电科技君  | 我要投稿

祝融号火星车已经在火星乌托邦平原行驶了780多天,累计行程1921米(截至2022年9月15日),这就意味着河南人民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字——“中”字被印在火星近2千米。这是河南人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


祝融号火星车的后轮上刻着一个“中”字,当它在火星上行驶时,就会在表面留下车辙印,这是中国探测火星的“彩蛋”。


有网友开玩笑:百年后,人类定居火星,这将成为火星上的“自古以来”。还有网友戏称:“祝融号”是河南人,因为它说了一长串“中中中”!


实际上这是因为祝融号有一位河南设计师,回答问题习惯性地说:“中”,于是这个字就被当作彩蛋,放到了火星车上。

这个被很多河南人点赞的设计最开始其实是出于非常实用的目的,火星车的两个后轮上各有两个凸起的“中字”,为的是检测火星车的行进情况是否正常:


“如果我们发现两个 ‘中’字之间的距离是1米,就证明火星车正常行驶在火星比较坚硬的地面上;如果两个字之间的距离只有0.5米,那就说明火星车在打滑,很可能伴随着一个比较大的沉陷,就比较危险了。最主要的目的实际上是测量车的滑移率。”


其实,不光祝融号火星车有河南元素,它能跨越5500万公里奔赴火星背后,也有很多“河南元素”:

“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大口径深空天线来自于中国电科27所和22所;洛阳黎明化工生产研制了推进剂;郑州航天电子提供了火星探测器分离信号装置;河南能源化工研制了隔热降噪材料。


河南元素一路保驾护航,天问一号探测器和祝融号火星车任务顺利实施,在冬眠前已经完成了既定的科学探测任务。1500G的资料已经传回地球,正在被分析和研究。


而作为全世界最早观测火星的河南省的力量只是一个缩影,其实航天背后是我们举国上下一同努力攻关的成果汇聚。


4200年前,古人从位于河南商丘的阏伯观星台,仰望太空,观测火星,人类第一次将目光投向了火星。


如今,我们的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并且取得丰硕成果。2022年9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73届国际宇航大会,天问一号团队获得了2022年度的“世界航天奖”,这是我们第二次获此殊荣,上一个是嫦娥四号,就是人类第一个着陆月球背面,至今还在工作的探测项目。


而中国航天的浪漫不止如此:我们的首个太空空间站,操作系统都是中文的,据悉那些以后要合作的国家的宇航员们都在紧张地学着中文,以便于以后与我国航天员交流,以及操作空间站。

太空汉字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通用语,空间站、探月、探火,以及很多很多的汉字都表达着航天人的自信和浪漫:


火星探测器“天问”、火星探测车“祝融”,月球探测器“嫦娥”,中继卫星“鹊桥”、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导航系统“北斗”、空间站中的“天和”、“梦天”、“问天”……

过去,太空的通用语是英语和俄语,现在汉字逐渐崛起,方方正正的汉字逐渐成为太空的通用语言。


这是自古以来的期望,却是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


中国航天自信和浪漫:河南“中”字写满火星,空间站使用中文系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