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说动漫 |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庙会与お祭り

哈喽~大家好~鱼说又和大家见面啦~

每一期鱼说的评论小鱼都有看到哦!
感谢大家的支持!
在《鱼说木屐》那一期评论中有胖友提到了这个↓↓↓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这个听起来就十分热闹的话题
——庙会。
源于中国却常见于
日本ACGN的中华元素
(四)
庙 会
在日本ACGN里,偏现实题材的作品中大多会出现庙会祭奠(お祭り)的情节。

日本的这种お祭り多在传统节日里举行。日本的传统节日很多,大部分与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和形式相似,并且有很多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比如说元旦、七夕、盂兰盆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由于在日本影视剧作品中,お祭り元素十分常见且浓墨重彩,给国外观众留下了很深的文化印象,以至于当咱自己的ACG作品中出现庙会元素的时候,被一些胖友扣上了“模仿”的帽子。

那什么是庙会呢?
《辞海》对于庙会是这样解释的:“庙会亦称‘庙市’。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唐代已经存在。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故称‘庙会’。”
下面我们就来对比一下
中日庙会(お祭り)的异同吧~

关于形式
庙会的形成与发展和宗教活动有关,所以庙会总是带着热闹的烟火气息。
传统节日里,人们到寺庙烧香拜佛,小商小贩在寺庙周围摆起各种小摊,各类民间艺人进行表演营生,久而久之“庙会”演变成了如今人们节日期间的娱乐活动。

中国庙会常伴有传统戏曲、相声大鼓、舞龙舞狮、烟火戏法等节目。

由于传统戏曲的受众越来越小,一些乡间的庙会会用更受欢迎的歌舞来取代戏曲。

日本的お祭り虽源于中国,但在漫长的演进中融合了本土文化,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比如盂兰盆节的舞蹈(盆踊り)、京都的五山送火等。

不过!
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今,庙会都是男女相识相约、虐单身狗的绝佳时机!


北宋时东京(即开封)的大相国寺庙会极有名,据说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女词人李清照经常与夫赵明诚相偕至庙会,一同寻找中意的碑文字画~
夫唱妇随,好不羡慕~

关于衣装
日本ACGN中常见的夏日祭就是夏天举办的一些活动或节日祭典,也是日本传统节日。日本各地的政府或民间都会举行许多表演。大多数人们都会穿着漂亮的浴衣参加活动。

浴衣是一种较为轻便的和服,适合沐浴前后或夏季穿着。
在中国参加庙会的人们对衣装没有特定的需求,不过随着民族服饰文化的渐渐复兴,汉服和汉元素服饰也开始慢慢进入人们的日常,也可以见到穿着汉服或汉元素的胖友逛庙会看烟火的场景啦~


关于食与玩
对于年轻人来说,庙会最大的乐趣就是逛琳琅满目的摊位啦!
各种美食与游戏让人眼花缭乱兴奋不已~

在食与玩这方面,还是很能看出中日庙会各自不同的特色的~
现在中国庙会上,天南地北的美食基本都能吃到。
从精致的南方甜糕茶点,到豪迈的西北手抓羊肉,
煎炸蒸煮齐上阵,咸甜香辣味销魂,勾人直咽口水~

不同的地区的庙会还会有自己的招牌美食,比如有名的上海城隍庙的蟹黄灌汤包等~
从前的庙会玩的都是画糖人、捏泥人、套圈打枪猜灯谜,卖的多是走马灯、拨浪鼓、空竹鬃人九连环等等,种类繁多,制作精巧。

这些传统的东西在现在的庙会上也能看到但不多见了。
我们常常能在各种日本作品中的お祭り上,里看到炒面、巧克力香蕉、苹果糖、章鱼小丸子、鲷鱼烧、关东煮、刨冰等小吃。

而玩的是捞金鱼、捞水气球、掷飞镖等活动,还会卖风铃、假面、团扇等小物品。

这些很具日本文化特色的东西很容易和中国的庙会区分开来~
其实,也难怪有些胖友会对庙会感到陌生。现在我们的庙会更常见于乡村和一些城市的某个固定节日里,比如北京地坛庙会、上海城隍庙庙会、福建妈祖庙会等。

而随着现代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逛庙会的“刚需”渐渐降低,兴趣也大不如前。
再者,在时下最能传递信息的的荧幕中,庙会情节也并不常见,大多出现在古装剧中。

还记得电视剧《大明宫词》里太平公主与薛绍在花灯人海中那揭开面具的初遇,那情那景真是应了那句词——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希望我们能努力将这种文化、这份感动传承下去。
本期的鱼说庙会就是以上内容啦~
或许小科普有不够严谨的地方,
还请大家在评论区理性讨论哟~

感谢大家的收看~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