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处方上药盒上这些洋字码是些什么梗?

2023-03-04 20:57 作者:蠢笨罂语  | 我要投稿

先请您看几张医院的处方:

      发现没有每张处方上都有个RRx的英文字母。这个RRx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一直搞不明白。什么时候处方上开始有了这个洋字码,我也不知道。

      如果问一百个大夫它的确切意思,九十个都不知道这个垃圾洋字码到底是啥来头,到底有什么用。可能对患者来说那就更惨了,估计一百人中九十九个都不知这是个啥玩意。即便有人较真,使劲盯了半天,查了半天百度,最后还会唉声叹气:管它呢,反正看病拿药,管它是个什么东西的。有人说:你可真没文化,我知道啊,你问我呀,那不就是按方抓药的意思吗?”。既然是按方抓药,那就直接印上按方抓药好了。为何非要让中国人不认得这个字呢?其实,在我看来,即便是这四个字,也是可以省掉的。处方标题是干什么吃的?标题不是把这张纸是做什么用的写明白了吗?有处方二字还表达不够清楚吗?扯出这个洋字码不是多此一举吗?在我看来在这个设计不是蠢就是坏。再说,都快到3000年了,神州大地还有文盲吗?哪个中国人不知道医生开出来的一堆纸票不是交钱检查就是交钱拿药的,还会有其他理解吗?哪个人都处方二字都不解其意呢?

      还有人会说,有了这个东西可以增加处方的权威性可信度啊,洋字码可以增加权威性可信度?那你怎么不把处方上所有字都换成罂文呢?写上一个莫名其妙的符号有如果就有权威性,那还要专业医生在处方上签中国名字干什么?

      其实,这个洋字码的意思也未必像上面人解释的那么确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同的医院写法还是有差异的有的医院写成R×,有的写成R,有的写成Rp(或者RP),请见如下几例:


      医疗界特别喜欢洋字码洋腔洋调,比如一个消灭了近二十年的非典型性肺炎,老百姓早就把它简化成非典了,而医疗界的一些专业人士非要在大众媒体上把它称作为SARS,盎撒人其实当年也没有几个得这个病的,没几个人会注意这个病这个词。新冠肺炎也已经被中国人很明白地简化为新冠了,医界一些大师非习惯于把它写成或说成convid-19。即便不愿意直接把洋字码写出来,医界人士也要接鬼洋人的语言,而不去用智慧的表意汉语做系统化的中文定名。比如把伯克利大学巴里克生物武器开发者研发的第二代产品直接叫成德尔塔,把第三代叫做奥密克戎,最近又对巴里克的新杰作叫做XEXD等。试问这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名字成体系吗?一会洋文一会中文一会希腊文切换不费劲吗?希腊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把那个蠢笨希腊文官方地位给废了,我们还何必跟着洋人跑呢?我们不是曾经成功地对病毒性肝炎命名过吗?称为甲肝、乙肝、丙肝,这样的表述不是挺简单明了的吗?

       还有药盒上的OTC标志也横行有些年头了,OTC到底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我就一直搞不清楚。当我上网查询时,发现跟我一样搞不清楚这东西意思的大有人在。当年那个制订标准的机构,你们不会中国字吗? 为何不把这个标注直接写成非处方药?为啥要让我们百姓的脑筋多转几圈呢?如果真想接鬼,那你们为何不把药盒与说明书上的所有文字全都换上罂文呢?洋人也未必都高明吧?如果这个信息确实重要,很有必要做出标注,那我认为,第一,需要标注的应该是处方药而不是非处方药,第二,不可以简写,应该标注为仅限医生开具处方方可使用。罂文缩写OTC除了医学上的非处方药的意思外,还有一大堆意思。海洋技术中心(Ocean Technology Center)的缩写是它,战区牧师局(Office of the Theater Chaplain)也是它, 交通运输处(Office of Transport and Communications)还是它。 

       直到写完这篇文章,这些处方上药盒上的洋字码的确切意思,我还是没有搞明白。我看大了半辈子医生了,就一直没开窍过。但冥冥之中似乎又获得一种特别的感觉:只有让我不知道它的意思,才是它的意思,这样我才能觉得白衣大褂和高楼大厦的神圣,只要神圣了,单子一给我,我就得立马乖乖地掏出银子交钱。

 


处方上药盒上这些洋字码是些什么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