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福利日】第五期:历史文化街区设计资料

栏目介绍
“福利日”是规划研学社推出的一个特色专栏,每周周三发布,每期为读者讲解一个知识点或传授一个技能,或放送相应考研福利包。设计福利日旨在为同学们介绍业内的经典知名设计案例。
本期的设计福利日主题为:历史文化街区设计资料。
本期主持人:同济C学长

历史街区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比较完整和真实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历史街区的特征包括三点:(1)原真性:保留有一定比例的真实历史遗存物,携带着真实的历史信息;(2)完整性:具有较完整的历史风貌,能反映某历史时期某一民族及某个地方的鲜明特色,在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3)永续性:历史文化街区应在城镇生活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生不息的,具有活力的生活社区,这就决定了历史文化街区不但记载了过去城市的大量文化信息,而且还不断并继续记载着当今城市发展的新信息。历史街区的保护内容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1)历史建筑:必须保护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反映地区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2)街巷格局:街巷布局与形态,街巷功能,街巷空间及景观;(3)空间肌理及景观界面:通常结合建筑保护进行,空间肌理重点在于空间功能和形态,空间联系的结构关系和界面的景观特征的保持。
案例分析:

桂林正阳街东巷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规划
项目背景:相比于国内其他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历史文化街区,正阳路东巷所包含的历史建筑物较少,但这是桂林特殊的历史环境造成的。众所周知,桂林古城曾遭受战火破坏,这些战争印记正是本项目乃至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之一。作为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桂林历史文化的载体,正阳路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保护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完善桂林城市格局;(2)丰富王城地区历史景观氛围;(3)传承桂林街巷系统。
启发借鉴:功能组织:动静分离+适度混合;交通组织:沿袭骨架+机非分离。

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设计
项目背景:青果巷,旧称“千果巷”,常州古老街巷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年(1581年)前,有着“江南名士第一巷”的美誉。青果巷位于常州老城区中部偏南地段,南临古运河,东起正素巷,西至晋陵中路,直通南大街商业中心,北至古村。整个街区东西长约400 m,南北长约200 m,占地面积约为8.7公顷。
启发借鉴:空间格局:青果巷总平面的空间格局可以概括为“三横五竖向”的街巷布局,在规划中对这一格局严格保护,加以整修和完善;景观节点:整体景观设计思想延续常州古典园林含蓄不张扬的特点,展小做大,以简胜繁,虚实相生,破法度、师造化、任自由,以期达到不落畦径的逸格。

上海静安东斯文里城市设计
项目背景:东斯文里坐落于新闸路北、大田路东侧,占地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共有二三层砖木结构石库门住宅388幢。不同于南京西路沿线那些比较精致的石库门,这里的石库门算是“经济型”——单开间、进深窄、前后天井和底层客堂很紧凑,亭子间和晒台也很迷你,屋内没有卫生设备。建筑联排排布,整体以行列式布局,通常一排有20多个门洞,排与排之间的弄堂宽度仅3米左右。研究者称,这样的石库门定位清晰:适合当时中等收人水平的小型家庭。时过境迁,在72家房客的“缱绻”下,东斯文里的生活早就变了样——空间逼仄,电线错落,“万国旗”飘扬,穿着睡衣提着马桶的人穿街走巷……“匍匐”在高楼间的东斯文里已越来越不适合都市人的居住。启发借鉴:运营方式:通过社会民间资本的注入,政府牵头提供政策扶持及基础设施,并组建专家委员会对风貌保护进行评估,对开发商的改扩建方案及运营模式进行评审和监管,在保证整体风貌不被破坏的情况下,三方协力共同将斯文里打造成有活力的城市品牌街区。
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好的历史街区保护方案多为保护为主,新建为辅,谨慎进入的新建筑和新功能应尊重在地的文脉和肌理,同时适应未来城市地区发展的需求。历史文化街区塑造应把握的重点:非物质内容的保护:建成环境的保护离不开市井气息、民俗习惯等特色文化的支持,丧失了非物质文化内核的历史街区难以让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原住民诉求的满足:历史街区的基础设施环境往往相对较差,原住民是在地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载体,在历史街区保护的过程中常呼吁留住原住民,而更重要的是满足原住民真正的需求,改善其生存环境,控制好游客对居民生活的干扰。整体与细部的并重:历史街区应回应城市的文脉,格局上亦应遵从城市整体格局,而景观节点的细致刻画有利于提升街区的空间品质从而吸引更多人感受、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可持续机制的塑造: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有效的融资运营保障以及后续的评估监管体系是不容忽视的,需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协调作用,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同时强调专家和民众广泛参与的监督评价。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的建成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历过开发与保护的激烈博弈,造成了大量文化资源的流失,而我国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和方法亦不断完善。基于时代特征,在尊重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寻求创新,满足市民的物质精神需求,或许是城市特色塑造的根本动力。
如何获取
关注研学社B站并在后台输入:福利0510,即可获取
加入规划研学社学习交流q群,获取当期资料
选报规划研学社系列课程之一,每周获取4期资料
资料包包含以下内容:
① 上海新天地
② 南京老门东
③ 成都宽窄巷子特色街区案例分析
④ 桂林正阳街东巷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规划
⑤ 常州青果巷
⑥ 福州八一七路及鼓屏路沿线改造及城市设计整治及复兴方案
⑦ 北京国子监
⑧ 上海静安东斯文里城市设计
⑨ 清名桥沿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⑩ 汉正街改造方案

第六期预告
5月17日我们将分享空间句法相关软件及教程
欢迎广大规划考研人联系我们,提出你们的建议和期待,研学社希望能与大家相互交流促进,祝各位考研人能不负春光,年少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