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再读朱自清《春》(垃圾大学30岁家里蹲大叔再看课本)

2023-02-22 10:30 作者:江月笙聲  | 我要投稿

       《春》大约写于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妻子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好事连连,春风得意。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文中故活泼开朗的春天与现实中国社会相悖。此文表达的是作者的心境和对中国年轻人的期许。

       此文读起来很亲切,充满童趣,郎朗上口,像诗一样。用了大量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看似很简单,但是想要用得好很难,他需要一种敏锐的观察力,一种敏锐的觉察到相似点的能力,这出于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观察。如作者把风吹草地野花的动态美比作眼睛和星星在眨呀眨,把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不过再好的修辞手法也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让人赏心悦目。作者本身对春天的思考和寓意才是此文的精华,作者描写的春天像一个新生的娃娃,代表着新生。像一个小姑娘,充满了活力。像一个青年,健壮有力,代表着美好的未来。

        读此文,我有一种感觉,就是希望。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充满活力的春天。笔下的人们充满了未来。和现在有点沉默的社会不同,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条件好了,但总觉得没有小时候那种开朗和活力了。希望今后我们老中少共同努力,继承发展中华文化,共筑美好的未来。


再读朱自清《春》(垃圾大学30岁家里蹲大叔再看课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