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嘉儿的事业转折点——不插电
牛姐玛丽亚·凯莉在出道到97年《Butterfly》发行前这个阶段都可以叫“嘉儿”,缩小范围的话白日梦要单独算,毕竟到白日梦无论是vocal还是形象都有了大的变化。“嘉儿”这个时段通常与歌喉的一鸣惊人和商业的一飞冲天相联系,不论是拿下两座格莱美后连冠11周、拿下四首冠单并且成为当年专辑年冠(这点音乐盒、白日梦和释放都没做到过)的同名出道专,还是全球开花的音乐盒,商业很slay。
但实际上从同名到音乐盒的大爆这条路并没有那么好走。在1991年,当同名热度还没下来的时候,她急急忙忙地发了《Emotions》。出道最开始,嘉儿因为浑厚的胸声和音乐风格的相似被媒体拿来和惠姨相比,但我们都知道的是,牛姐是一个自我表达欲非常强的人,她是不愿意自己被视作somebody else的,所以她使出浑身解数奉献出《Emotions》这张炫技专,让人意识到她跟惠姨是两个人。从长远的角度来讲,树立起独特的自我对于一个艺人歌唱生涯的长青来讲是很重要的,但负面在于,当自己的商业还没站稳脚跟的时候就发这样一张专辑证明自己,实际上是很险的。再加上两张专辑热度互吸,这张专辑成绩不好还拉胯大姐。这张专辑的最高位也才第4,实际上打了四首单曲(如果把92年格莱美上那首惊为天人的《If it's over》算上的话)。首单《Emotions》携着上一专的热度加上令人惊叹的声乐过山车,连冠3周,二单《Can't let go》因为单曲断货卡二,三单《Make it Happen》只排在第5,对于当时出道后只拿冠单的她来讲可是实实在在的滑铁卢,虽然第五也是很好的成绩了,《If it's over》甚至根本没进榜。当时的她,大有“昙花一现”的势头。

再者,出道之初老山羊把她保护的很好,在公众面前的披露基本是完美的。他一早就发现牛姐嗓子很脆,没办法唱太久,所以除了上节目打歌之外,没开过演唱会。而牛姐又在《Emotions》里展现了变态的声乐难度。这种情况下,评论家泼了商业成绩之外的另一口冷水——你不具备开演唱会的能力。从牛姐几十年的歌唱生涯里,我们发现这个说法实际上不完全有问题,因为牛姐嗓子实在很脆,就算有很科学的发声和技术也支撑不了密集的消耗。最近牛姐的声乐表现实在是惨不忍睹了,这也使得我关注的vocal圈有不少人在重新“修正”关于她的评价,毕竟在一众她的后辈无数次糟蹋嗓子却还能比她同年龄更坚挺的时候,关于她的本钱好不好、她的技术好不好之类的评价经历再一轮崩塌和重建。但不管如何,她有着唱片史上最辉煌的声音之一,但她的嗓音一专一换,续航能力有些差,还极不稳定,就比如韭菜盒巡演LA场的前一晚还能slay,当晚却惨不忍睹。而这种不稳定和身心状态均有关系。牛姐内心里一直住着一个希望获得认同,对自己的表现十分在意的孩子,她的心理状态也极度影响她的现场表现。
但演唱会对于一个歌手的生涯来讲又是十分重要的。唱片卖钱才能有能力开启巡演,否则就只能跟着公司的要求去别的演出赚外快(历史上很多叫好不叫座的音乐人都是这样养家糊口的)。演唱会对于歌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收入,尤其在一个卖音乐已经是亏本买卖的时代,去看收入前十的音乐人,不是有副业就是大头在巡演。而巡演对于唱片卖得好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惠姨的首专和二专,以及一众摇滚乐队的专辑卖得好,背后都离不开巡演。再者,歌手的形象也和巡演相关。总之,具备开演唱会的能力,对于成为顶级的商业歌手来讲至关重要。牛姐再会创作,她也不是独立歌手,她的商业对她的地位加成非常大。而她的职业生涯中演唱会收入是相当薄弱的一环,甚至拉了她后期很大的后腿。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刚刚崛起但遭遇些许颓势、极具需要稳定地位的人需要做些什么来延续自己的歌唱道路呢?MTV Unplugged(下称“不插电”)是个非常好的机会。牛姐在1992年3月25日,在不插电节目上唱了七首歌。这个节目的意思简单来讲就是不用插电的乐器,只用原声乐器和和声等方式来诠释音乐,所以对于改编能力和演唱能力来说都是不小的要求。在牛姐之前,就有柯本等音乐人非常知名的演出。所以,对于牛姐来讲,上这样一个节目,有了多重的好处,既能锻炼自己的演唱会能力(算得上是个小型演唱会了),也能完成一次好的大众披露,证明自己的歌唱能力。
不插电当晚实际的声乐表现是比较惨烈的,可以说达到了嘉儿时期的第一次倒嗓,挤卡等问题层出不穷,就连《I'll be there》的F5连击也离不开修音的润色,未修音十分干涩。但最终,老山羊负责出来的成品还是相当不错的。这个演唱会成功到什么地步呢?成功到几乎我读到的每篇当年知名的评论文章和近年的回顾文章都对这次演唱会赞不绝口。

这场演唱会接下来的商业表现也是很精彩的。首先是翻唱《I'll be there》的单曲被紧急要求发行,而且在没有什么推介的情况下先是空降13名破了单曲空降纪录,再是直接登顶成为她的第6首全美单曲,一扫之前的商业颓势。这首单曲也是牛姐第一首打开全球市场的歌曲,在加拿大夺冠两周,荷兰三周(荷兰的第一首冠单)、新西兰五周(新西兰的第二首冠单)并成为当时牛姐在英国(peak2)和澳大利亚(peak9)最成功的单曲。此外这首歌还打入了欧洲绝大市场的前二十,而这是她先前的歌曲所未能做到的。这为《音乐盒》能够在全球的大爆做了一些铺垫,北美以外的人开始意识到牛姐的存在。
这首歌的成功也让唱片公司决定把整场演唱会收录进CD和DVD发行,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只收录7首的EP最高位是季军,超过了《Emotions》。奖项方面牛姐也在这个era拿了2座全美音乐奖,提了格莱美和灵魂列车音乐奖,呈现出很好的势头,这些都继续铺垫着音乐盒的成功。
关于不插电,虽然未经包装的它有许多不足,但不插电时期的她的确是将自己的魅力开到了full display。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MV和电视表演中看到她,大众被她吊足了胃口,但对她的了解还不深,而她当时的唱片炫技居多,歌曲本身动人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不插电则完美地补上了她先前留下的缺憾。在不插电的音乐编排下,她的嗓音魅力以一种质朴、纯粹的方式展露出来,洗去了歌曲原本编曲中迎合潮流的年代感和功利心,具备跨越时空的魅力,而她的自信和从容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true star pres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