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神贯注的方法》读书笔记

2023-03-21 11:35 作者:考上清华就改名-  | 我要投稿


工具性书籍,比较少的原理介绍,但是相对来说很实用,起码附合我对基础专注方法的认知。人脑就是一个处理机器,它时时刻刻都会寻找信息处理,虽然保证了大多数时候的思考,也将我们的精力浪费在了许多不必要的地方。为了高效地进行工作,就必须学会专注。

第一章意识察觉训练。要学会从旁观者角度观察自己的内心,捕捉自己的思维变化。很多时候急躁、压力、情绪变动都是因为不必要的思考,带给我们很多烦恼,影响工作效率。当学会察觉意识,观察自己的想法,我们会有更多选择的自由,缩小甚至摆脱许多情绪的影响。通常的察觉练习是冥想(引导式、呼吸式、咒语式),关键在于察觉自己跑偏的意识并及时拉回,后期要随着训练逐渐增加练习时长。

第二章定义当下。主要提到心态问题,老生常谈的心里对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但更偏向中庸的态度,不要定义好也不要定义坏,与冥想时的思想类似,主要一句话不关注、不评判。

第三章从实际出发设定目标。归结起来还是心态问题,短暂可实现的目标给人以提高信心的作用,很多东西对于起码像我这一类人来说是潜意识的东西,没有成果还做不到心平气和,所以要学会设定可实现的目标来激励自己。

第四章事先想好解决方案。主要应对工作效率和工作时的心态,如果提前规划好所有方案并想到应对措施,自己的心里处在能接受的范围内、且情绪变化不大,事情才能做好。

第五章“然后呢”?应对走神。走神无非是沉浸于过去的情绪或者对未来预期的臆想,可以通过反问自己“然后呢”,理性的让自己认清楚白日梦不会改变当下的客观现实,来调整自己的走神。

第六章“完美”活法:拥抱无常。还是心态问题,主要帮读者建立“世事无常”这一认知。书内主要援引对于悲观现实的乐观实例,启示读者乐观面对。

第七章亲临现场。(没明白标题与内容的联系,感觉讲了一堆东西,但是笔者能力有限,总结不出来一个合适的词语,真的感觉有点牵强)。

个人感受:

书里面的有些例子真的感觉有点理想化,看完例子感觉:真有这种事?可能也是本人见识太少,不过鉴于作者的身份与可能的经历,也许并没有那么值得怀疑。简单归纳一下就是,第一章讲了意识训练,其他讲了理性认识(基于心理学知识的理性,个人觉得理性也是需要一些知识基础的)、调整心态,但是第四章的话倒是提到要提前准备。个人作为一个冥想练习者,前两条深有体会。

第三条的话是自己以前出现过的问题,但我觉得书里提到的还不够全面,或许应当再阐述一下将目标细化并落实到实际的重要性,一方面减轻心理压力,一方面还可以明确目标规划。但是个人经验来讲,确实与执行力和一些认知(习惯上形成的对事物变化的心态),但是不可否认这是一个需要好好学习并养成的好习惯。

对于第四章好多时候深有体会,之前与朋友去给球拍穿线,但是老球店路途遥远,想找个近一些的,但是我只是想当然(老家的球馆就这样)的认为球馆会有穿线的,并没有提前打电话确认,我也预料到可能出现早下班、或者不给穿线、或者价位不合适的情况,但是真的是羞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愣是快到了迫于自己的心理压力才打的电话(想想好傻杯),结果取得那天穿线师休假(想着穿完带着拍走人,所以没有把拍放在那),然后导航到另一个店的时候导航给的信息不准(那里修了一堵墙),只能绕了很大一个圈,到店之后穿线师下班了……我们又去了他们的总店,还好没下班。趁着师父穿线,我们去吃了个饭,结果回来的时候师父关门了(晚了十分钟),只能改天来或者邮寄。因为我的一个错误,整整浪费了接近四个小时的时间。没有提前规划完整(懒惰)是一方面,羞于认错(无用的高贵)是一方面,不好意思打电话(自我过度思考,我也想不明白怕啥)是一方面,很愚蠢值得好好反思改进。

第六章的完美活法,我觉得就是中庸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是确实很难做到。

总的来看呢,倒是不大喜欢这一类书籍,与读的心理学书籍细致、论述缜密的案例介绍,这本书相形见绌了,但是确实简单易上手,算是畅销书类。剖开个人经历引发的共鸣,思考倒是很少了。


《全神贯注的方法》读书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