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资本论》学习笔记1

2022-07-02 21:19 作者:被风吹过的蓝色夏天  | 我要投稿

高中学政治的时候,有本《经济生活》必修,最开始就介绍了商品的两因素是价值和使用价值,当时未求甚解,老师也不曾侧重,只当是个死记硬背的记忆点就过去了。最近读《资本论》才对当时的知识点有了理解,也很遗憾,没能早些读这本书。

笔记:

商品首先是外界的对象,是一个靠其自然属性满足人的需要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商品作为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有用性的体现。这种需要可以是具体的实在的生理的,如穿衣吃饭,也可以是抽象的虚幻的精神的,如休闲娱乐;可以是作为生活资料的方式直接满足,如粮食,也可以作为生产资料间接满足,如原油。在这个过程中,有用物可能存在多种用途。这就是使用价值就是从质的角度来衡量物。

交换价值:商品一定具有使用价值,但具有使用价值的有用物并不一定是商品,商品还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可以用交换价值来衡量。这是从量的角度衡量物。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的交换关系或比例,如十斤小麦换一尺绢布。而且这种比例或关系还会随时间地点而改变,有时候和A地的十五斤玉米才能换一尺布,有时候B地却只用十斤小麦就可以了。

当某地某时十五斤玉米和十斤小麦都能换一尺布的时候,此时同样数量的布存在两种交换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相等,于是我们得到了玉米和小麦之间的交换比例。

这意味着,存在着一种同时可以衡量所有商品交换价值的量——价值。

价值:为了能同时衡量所有商品的交换价值,我们需要找出所有商品所共有的可量化的属性。尽管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由于使用价值是一种定性,而非定量,所以在排除商品的使用价值这一属性后,商品只剩下劳动产品这一属性了。

如果将劳动生产同样看作商品的话,那么也会有具体的使用价值,可能是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也可能是手工或机械操控,……这只是表示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生产形式,耗费了人类劳动力。所以排除掉劳动生产的“使用价值”后,具体的劳动过程化作抽象的相同的人类劳动,而不管其形式,只剩下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力的凝结,它显然不能只单一地体现个人劳动力,而是同一的平均的社会必要劳动力。

于是商品的价值量为其所耗费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力所决定,社会平均必要劳动力转化为具体商品的时间即为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平均必要劳动时间。

由于社会平均劳动力是随时间不断发展提高的,故而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在变化,商品的价值也会随之变化。

读《资本论》学习笔记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