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佛说:心诚则灵(致高中)

2023-06-12 20:26 作者:Showalone_VFA  | 我要投稿


    昨晚去亲戚家聚餐,亲戚家里有个孩子,也就是我的表妹,我有任务在身似的,想和她聊聊。

    我这一代人很有意思,三年前,我的表姐高考,我中考;表姐大获全胜,我险过鬼门关。三年后,我高考,表妹将在十天不到后中考;我不知落脚处,妹妹似对未来没有期望。

    去聚餐还有个原因,即是奉家人命去和难及普高线的表妹做点思想工作。

    其实我早些时候就对考试这种事有些思考,高考后沉默的几天我也在不断的调整我的看法。这次前往,我似乎想把我的想法和观点输出给妹妹,或者说,是我对这些“年轻人”的“寄托”

    我坐下来,坚定缓慢地陈述着。

    我认为第一点,我们要学会接受。

    其实理由很简单,即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现实——这是一个现实的不能再现实的现实。我们走到人生的现在这一阶段,必然理解其实人生之中的每件事情都是因果关系连接,然后逐步推进。因为今天我吹空调,所以明天我病了;因为鲁迅曾经写了很多名言,所以今天多了许多鲁迅说过的话语。那么我们想:有什么样的因,可以导致中考考高这样一个果呢?思前想后,我认为除了天赋使然,剩下的是时间的积累——无论时间积累什么,是习题?是知识?是讨巧的方法?……凡此种种,需要的是知识在时间上的累积。

    但是现实很残酷,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时,时间早就不多了,人生来都有攀比心,只不过其他的攀比有其他的解决办法,而当在学习这条路上攀比不过别人,我们只能靠自己,所以欣然接受,知足常乐,才能走好中考以后的路。

    考差了,也用不着担心,因为在考差后总有未来的一天,你碰到了一些事,一些人,一些生命之中的美好,会让你认为那所谓的考差都是为了那些人事物而发生。

     虽然这个逻辑存在因果倒置的嫌疑,但作为给人打气的话语,不为过。

     不过我认为考差这件事,无论是考前早有预知,还是考后为此伤心难过,都不应该被美化,被粉饰,因为这是你人生前进的风向标,美化和粉饰无疑是一种欺骗,最终只会害了自己。所以这样抚慰情绪就行,不要信以为“真”。

     第二点,学习需要天赋

     我看过无数篇鸡汤文学,有言考前一个月每天熬夜学习只为逆风翻盘,有言考前背书刷题只为考试三日似游鱼胜水,有言保持心态稳步学习行稳致远……但这些故事大多数都不了了之。

    不争的事实是,努力有作用,但不多。学习靠天赋,而且学习越往后走越看天赋,这一点无论是在我的思考中还是在我十二年来的学习生涯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在我的思考中,也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因果逻辑,我曾经问过我的父母:有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在世界上各行各业都有做到顶尖的人对吧,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顶尖的人在他们的行业里面能够比其他人优秀得多得多呢?父母答:因为他们方法对了,习惯好了,也足够踏实努力。我追问:那你说剩下的那些人基数那么大,难道就没有方法比他们更对,习惯更好,更踏实更努力的人吗?切比雪夫不等式告诉我们,基数够大,就一定发生。父母不言,但是显然,在不看天赋这一模型下,这句话不成立,那些做到顶尖的人总是高人一等,下面的人只能排排站。

      但这并不是你停止学习的理由,我对妹妹说。纵有你天赋决定的上限到达不了其他人摆烂的下限的说法,你也仍需要去够够你的上限,因为在此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的能力范围是不是你的子集;其次我们也要多方面发展,因为咱不知道上天赐予我们的天赋给在了哪一方面,有可能你的天赋在艺术或者音乐上,只不过很不幸的是现在的社会哦不,人们不是很认可这样的天赋。

    她问:那为什么也有不少考前短时间努力考后分很高的人呢?

    我反问:咱就这么确定人家的天赋不是比你低就是和你一样?

    她无言。

    蝉鸣奏响夏日午后的清音,微风不燥,阳光…….不太好。

     我继续:第三点,环境塑造人格

     这是我最为信奉的说法之一。我对妹妹说:你不要觉得自己考差了去了职高或者以后去了大专或者比较差的学校,自己就会努力学习,会让自己天赋尽显然后鹤立鸡群走向人生巅峰。在此打住,我认为最终那只会造成鸡立鹤群的结果。环境会塑造人格,每个人都逃不脱。我信誓旦旦地说: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在自己认为比较差的环境中拔得头筹超越他人。但这很不现实,因为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或者不能说巨大,应该说比巨大还要大得多。环境的力量无法抗拒,许多人没有经历过,所以自己总有逆袭成才的自信,但大多数最终都会同流合污,清醒的颓废。

    她问:“那为什么世界上从恶劣的环境中重获新生的例子每天都在报道?”

    我答:“这也是个很残酷的现实,因为那些被披露的例子都是个例,是人群中凤毛麟角的个体,而在人生发生的无数件事情中,个例永远无法反驳比例,于是你只能相信自己是分母,而不是分子。

    第四点,阶段性学习

    我的高中班主任告诉我: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对你过去三年的检索,然后对你和人群进行分类。举个例子,有的同学在二本上汽修专业,有的同学考上了985,但是上二本的同学因为业绩优异,被派进了国企,而985毕业的大学生也不差,进了高薪私企。总的来看,上二本的同学未来要比985毕业大学生“混”得好。我的意思是,中考也是一样的,尽管你在过去三年的阶段中做的或许不尽如人意,但那也只是阶段性的,高中三年你也许会超过别人,也许不会,未来的人生的每一阶段,或是大学,或是工作,或是结婚,这些都是在你的能力范围内不断的进步,总有一个阶段,我们会达到一个临界点,我们会超越对应的人,但也要知道,这个阶段,可能在我们入土前,也可能在入土后。

    第五点,自食其力

    这也是我们一生的保障。我认为:其实考不好没有太大关系,落后于人也可以接受,不结婚不生子尚可。从哲学的角度讲,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了物质的充足和思想的丰盈。就算我们现在再“差劲”,未来能够赚一份钱养活自己,不啃老不求人,拥有独立的思想和感情,这就足够了。不给人找麻烦是一种礼貌,给自己一个生活的机会亦是一种素质。

    看开点,生活的美触手可及

    说至此,喋喋不休的嘴终于停了下来。

    妹妹沉默,我也沉默。我看着眼前的妹妹,不免有些落寞。教育启迪人心,但教育也是一把双刃剑,教育让妹妹更有素养,同时也让以前活泼的她身体发福,性格逐渐老沉,在餐桌上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与其说她长大了,不如说她被“限制”了,成为了九年义务教育培养出来的“哑巴”

    “你能教我几道题吗?”她开口问道。

     我愣了一下:“可以啊,但是语文除外啊!俺也不会”

     考虑到妹妹现在改革后学语数外物化生史政地美音体共十二科,我只说能教她五科。

     她给我看了到初中的数学题,是一道我三年前颇为熟悉的尺规作图题,但在这张卷子上是一道次压轴题。

     我看了半天,傻眼了。明明是一道角平分线定理的应用,我却没有任何头绪可以解开,愣了半天:“啊这,我也不会啊哈哈哈哈哈。”尬笑了半天,我觉得我可以当场入土。

     至于是为什么解不开那道题呢?我后来也思考良久,大概是因为每个阶段有不同阶段的学习方法,我用高中的思维可以解这道题,但是却都是了初中的思维,进步由此产生;同理,那张卷子最后一题是抛物线压轴题,而今年高考数学最后一题同样是解析几何,这何尝又不是一种代代相传呢?我给妹妹输入我的看法时,不知道她是否和三年前我的姐姐给我加油打气鼓励讲理的时候一样有一种桀骜不驯的戾气呢?总的来说,无论是讲理还是解题,在现在所处的阶段都是为未来的社会服务做准备的,初中毕业出来工作,我们就以初中的方法服务社会,博士结业出来工作,就以博士的教养服务社会。人在一生的一个个小阶段中越走越远,也就意味着,在每个阶段中,我们会有更好的方法,更完善的方案来帮助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也许学习的意义就在于此。我们心知尽管处在的阶段不同,但最终都是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国家。

    蝉鸣止,夜幕将临,走到屋外,我长抒发一口气,望着暖阳西下,想着我们何尝不是努力只为了眺望着人生中每天被夕阳染红的半边天,或是被繁星点缀的蔚蓝大海。我想着刚刚和妹妹诉说的想法,这些话又何尝不是我对自己倾诉的,或许是对自己完成了一场高考后的自我救赎吧。

       ——《碎意》


补充:高中生活就这么结束了,说实话还是很可惜的,不只是因为和同学的离别,也是对自己成长和进步的担忧,未来该何去何从?往后是否有所依归?这都亟待考虑。与其是高考完之后的玩乐,沉默和迷茫占过半。高考前所有人都在祝福,三年不见的初中老师仍然记念着我们,在微信群祝金榜题名,欣慰和期待满溢;全国人民为高考生开路,唯独高考生感受不到旁观者清的气氛,剩下的都是回忆与牵挂;似一场里应外合的派对,一切都是因果安排前进;也似一场梦境,苏醒尽是思量恍惚。或许高考不应如此浩大,或许中高考也不该如此重要,或许是人们太敏感,或许是我们太浮躁,也或许,平常的生活就很美好。——写给自己


佛说:心诚则灵(致高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