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者总结北约在乌克兰的教训:连打仗都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北约在乌克兰危机中虽然没有置身事外,但是又显得非常团结和强大。随着美国正在推动北约影响力向亚洲扩散,中国似乎也要面临这个强大的对手。
面对这样的压力,中国国内有很多人认为北约就是中国未来的大敌,认为北约实力非常强横。事实真是如此吗?虽然北约因为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与中国存在血仇,但是要说北约的军事实力能对中国有很大威胁,那就外行了。
近日,亚洲时报发表知名战略学者斯蒂芬·布莱恩的文章,总结了北约在乌克兰战场上的惨痛教训,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北约的虚弱。
第一,北约缺少真正可用的野战防空系统,这几乎阻止了乌克兰军队的大反攻的战果。北约国家援助给乌克兰的西方防空系统很多, 有爱国者、NASAMS、IRIS-T SLM、“响尾蛇”和35毫米自行高炮,除了最后一种高炮能伴随乌军进攻作战以外,其他武器系统几乎都是要地防空系统,而且大多数还是用空空导弹改的。
这与中俄列装的红旗-61、红旗-19、道尔、凯甲等完全不是一回事。如果没有先进的野战防空系统,就必须有办法夺取制空权,问题是北约与中国打仗能夺取制空权吗?看看歼-20现在没有同等极别的对手就明白。北约在防空体系建设上的不思进取,还表现在美国和德国到现在才考虑购买以色列的箭式防空系统,而且仍然是一种防守性的要地防空系统。
第二、北约过去作战的主要优势之一是来自太空,也就是态势感知能力、卫星通信能力和导航定位能力。然而,当北约与中国这样的对手打仗时,几乎在每一方面都没有绝对优势,或者说是双方几乎现实了双向透明和技术优势对等。
第三、北约在巡飞弹、自杀式无人机领域也没有优势。不要说中国这样的全球最强大的无人机产业国,就是俄罗斯生产的柳叶刀无人机,西方都拿不出与对应的武器。
第四、商用无人机正在改变微观战场的态势,但是北约各国都离不开中国生产的无人机,或者是中国无人机供应链。
第五、北约在应对无人机群的威胁方面同样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与中国在珠海展示多种廉价防空导弹的情况完全不同。相比俄罗斯的柳叶刀,中国早已经展示了成熟的无人机蜂群作战系统,这在当前是北约几乎无法克制的。
第六、北约没有成熟的坦克主动防御系统,当然俄罗斯也没有的。中国虽然展出过相关系统,但是也没有大规模列装,这一领域的技术竞争也很重要。
第七、在任何战争中,对弹药和替换武器的需求都将巨大。乌克兰战争耗尽了北约的武库和库存,说明西方在生产武器的工业能力方面已经衰落。许多生产设施早已关闭,必须创建新的生产设施。供应链需要更新,但对于较旧的武器,供应链可能不再存在,这些问题说起来简单,解决起来千难万难,甚至连工人都招不到。
第八、正如雷神公司总裁明确指出的那样,许多零件和材料依赖于中国的供应。最近,中国开始限制出口到美国和欧洲的无人机电子产品和其他稀有材料。也就是说,北约国家打仗离不开中国供应链,这个就太扯了,但又是事实。
另外,大多数北约国家虽然面临乌克兰危机,但是又不愿意将国防预算增加到GDP2%,而美国的军费因为政府债务上限几乎摸到了天花板。
西方学者认为,乌克兰战场证明,北约甚至还没有准备好保卫自己的领土,被俄罗斯人用一场消耗战打出了虚弱。可见,北约就这点实力也想和世界工业实力第一的中国军队较量,完全是自寻死路。所以,美国利用北约与中国竞争是一回事,北约真能对中国构成威胁,那可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