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汶川地震后羌族的迁徙与回归 | 《寻羌》放映与导演交流

2022-06-15 17:30 作者:小K影剧  | 我要投稿

“麓影季”是寻麓书馆、凹凸镜DOC、大江大海少年影像学院、麓湖社区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的公益性纪录片放映活动,计划每一季用一个主题串联纪录片放映,以推动成都及西部的纪录片展映、交流和创作,连接作品、作者和观众,培育本土纪录片生态。

“麓影季”首季名为“麓影季:成都纪录片导演作品联展”。我们用“攒人头”的“粗暴”策展方式聚集了9位定居成都的纪录片导演,意在将成都的影像创作者串联起来,相互取暖,多多交流,同时也让成都观众们看到成都还有这么一大帮人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社会。

麓影季:成都纪录片导演作品联展”第五场放映的纪录片是高屯子导演的《寻羌》。

影片信息

《寻羌》是中国摄影家、独立电影导演、文化学者高屯子历时十年,以纪实电影、纪实摄影、纪实文学三种艺术形式平行记录、倾情表达的作品。

作品呈现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高山羌人耕种劳作的生活状态,和迁徙与回归的感人历程。

导演介绍

高屯子

独立电影导演、摄影家、文化学者。生于多民族杂居的川西北,经年游历、参访于城市与乡野之间。对文学、宗教、人类学、影像等多有涉猎与心得。

曾任某报文艺副刋编辑多年。近20年几乎走遍整个青藏高原,在国内外举办多个个人影展;是中国目前拍摄藏羌民族最深入、出版大型个人摄影作品集最多的摄影家之一。

近年致力于以电影、图片、文字平行纪录的方式,深度表现中国基础民众的精神状态与现实处境。

第七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评语

《十年寻羌》同时撬动了两个重要主题:民族迁徙和文化转型。前者是自古以来人类应对天灾人祸的惯常方式,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后者则是农耕文明应对现代性进程之影响的世界性现象。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之后,这两种现象在四川一个古老羌寨同时发生。历史的断续,信仰的追寻, 生活的改变,构成一个迷茫与挣扎的像场,影像(电影与摄影)风格典雅厚重,文字精准且有高度现场感,叙事的灵光与质感亦为时下同类作品所少见。

《寻羌》唱出了无数人心里的“羌”;拍出了人与神的悲欢离合。

——谭盾(著名音乐艺术家)

这部片子终于让我看到了今天的羌族生存状态,当我听到羌族的音乐时,非常感动!感觉近距离接触到了羌族人民。我想,在这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大家都应该关注这部影片。

——芦苇(著名编剧)

这是一部了不起的电影,它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在人类学、纪实电影的拍摄上都有新的想法和探索,我希望大家都去电影院支持这部电影,去了解羌族文化,追溯我们的历史。

——胡雪桦(著名导演)

《寻羌》传递了生活在工业文明时代,人们寻找民族的敬仰,寻回天地精神,链接祖先恩情,获取生命能量的内心需求,能启发每一个人去寻找到自己的心安之路。

——雷迦(知名策展人、出版人)


汶川地震后羌族的迁徙与回归 | 《寻羌》放映与导演交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