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系列:《一人之下》的戏法:如何评价《一人之下》608(650)话?
写在开头
大家好,我是婺江墨客,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最近这两期的《一人之下》和番外篇《锈铁》中,已经多次出现了一个大家熟悉但又略有陌生的名词:戏法,或者说更准确的应该叫做“异人版戏法”。在异人圈子里,戏法,这个特殊的异术种类并没有佛、道、传武等名门显学来得耳熟能详,也没有巫觋、出马等地方异人圈子的固定势力范围,能够掌握戏法的流派众多,分布广泛,一些相对粗浅的手段甚至可以说门槛极低。但这种特殊的异术流派却可以称得上是异人圈子里最入世,也最古老的手段,甚至在真实世界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戏法”本就是能够和“异人”一词,划等号的存在。

观前提醒
开篇之前先叠个甲!以下内容并不讨论本期漫画剧情,单纯是分享《一人之下》中所涉及“戏法”的源流,以及中国古彩戏法(幻术)的历史发展。墨客会特别针对漫画中出现过的戏法,探究其在真实世界中的原型。由于墨客并非魔术专业人士,如有不准确之处还望各位高人斧正。
中国古彩戏法(中国古幻术)
中国古彩戏法(幻术)源远流长,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它起源自上古巫术,经过漫长的演变发展和褪去神秘学色彩,最终发展为如今的“彩门”。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部落神权逐步向王权过渡,促使一部分巫舞、巫术向娱人的方向变化,从而影响了戏法(幻术)的普及化。戏法(幻术)在古代简称“幻”或“眩”,亦称“奇戏”、“奇技”、“奇术”、“戏术”、“戏法”。《路史·后记》十三注引《史记》载:夏桀“大进倡优烂漫之乐,设奇伟之戏,靡靡之音”,《尚书》称商纣“作奇技淫巧”。这里所谓的“奇戏”与“奇技”,便是上古先民对原始戏法(幻术)的称谓。

戏法·吐火
从上古流传至今的戏法中,最为典型的案例便是号称“戏法活化石”的:吐火,即表演者可以从嘴中喷出火来。这门手段在世界各个文明圈子里几乎都有遗存,比如傩戏、祆教、吉普赛人等等。而在漫画中更是有着许多门派都掌握着这门手段,比如专修火系法术的火德宗、阿三练炁士弘达、日本虚无僧虚铎等等。
永宁元年,掸国王雍由调谴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明年元会,作之于庭,安帝与群臣共观,大奇之。——《后汉书·陈掸传》

当然,漫画中各家流派依据自身不同的修行门路,也有各自多元化的发展,比如火德宗的元素化,弘达拙火的强大控制力以及虚铎拙火“只烧生灵”的特殊属性等等。这一点上,既是米二的原创桥段,同时也是不同流派间互相借鉴学习后的必然产物。

同样以“吐火”戏法为例。据《史记》《汉书》记载,最早来华的西方艺术家就是两位罗马籍幻术师。《史记·大宛列传》载: “汉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将二万骑迎于东界……汉使还,而后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黎轩善眩人献于汉。”其中的善眩人,“眩”通“幻”,善眩人就是善于表演幻术的幻术家。他们带来了吞刀吐火等新奇的西方幻术。汉武帝非常高兴,举行了规模空前、中西合璧的百戏盛会招待来宾,附近三里的民众都来观看。中外幻术家表演了“画地为川”、“聚石成山”、“鱼龙漫衍”、“吞刀吐火”、“自缚自解”等精彩幻术。而在道家兴起之后,吐火也成为道家高人的标志性法术,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曹魏时期的左慈和东晋葛洪。

而在《鹅幻汇编》中自然就有这门戏法的记载,以及这门手段的准备工作、表演手法。

戏法·粟米千金定
哪都通西南大区的临时工王震球除了“神格面具”这门同样古老的巫优手段外,戏法·粟米千金定也是其拿手好戏。这门戏法是辅以密咒炼制的小米,撒到地上,对接触到它的物体产生强力固定的效果,施展出的效果类似于定身术。

其实这门戏法的原理并不复杂,甚至不需要任何道具与高端技巧,其实就是民间常见的糯米胶。糯米灰浆在中国古代是极其重要的建筑胶凝材料,主要运用在城墙、墓葬和水利设施建造三个方面。相传秦代修筑万里长城时,便已经使用糯米灰浆。历史上著名的糯米灰浆建筑是隋代始建的浙江台州天台国清寺。明代《天工开物》中对糯米灰浆的制作方法和性能也有详细记录 :“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二分,用糯米、羊桃藤汁和匀,经筑坚固,永不隳坏,名曰三合土。”

而在民间戏法中,糯米胶是非常基础的戏法道具,应用广泛。比如著名戏法米碗挂香的关窍就是糯米胶,与之同类型的戏法还有将军挂印,只不过后者难度更大,糯米胶调制的强度更大罢了。

戏法·纸人戏法
首先要说明,漫画中至今并没有明确指出唐安的手段,是属于戏法的范畴。但根据唐安自述,他的这门纸人手段与唐门中人大不相同,考虑到唐门主攻的是用毒和刺杀的方向,墨客暂且将唐安的这门手艺归类到戏法的范畴。因为纸人正是戏法中的一大显法。

常言说,佛家有三宝,佛,法,僧;民法有三术,纸人,草人,人偶。其中的纸人术源远流长,自汉代蔡伦改良纸张后,纸人便替代了草人这种早期的巫术道具。魏晋南北朝时梁朝荆州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有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遣……”。这里的“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是指在人日这天用剪刀和刻刀在彩色丝绸和薄金属片上剪制和镂刻成人形(唐、宋时纸张普及了,剪制和雕刻人形的材料就用彩纸代替了),贴于门户、屏、帐上,或佩带于头鬓,并相互馈赠。剪制和雕刻成人形的叫人胜,剪制成花鸟形的叫华胜,亦叫花胜。还有相交的双菱形的叫方胜。这种纸人巫术主要是用于祈福祛病和诅咒魇镇。

而在戏法圈子里,纸人则能玩出更多的花样,其中最有名的正是记载在《鹅幻汇编》中的纸人捧碗戏法,这个戏法后来也被列入了所谓的“湘西秘术”之一。由于涉及太多人的饭碗,墨客点到为止就不在此处多做拆解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鹅幻》原文。

在戏法圈子里类似的纸人戏法是非常多的,比如洋人扇戏、竹仙洗浴、仙女上天等等,其中在网络上最有名的就是南宋李嵩所做的《骷髅幻戏图》,其作用原理如出一辙,只不过后人觉得骷髅太过恐怖,便将骷髅改做纸人操演。

戏法·仙人摘豆
这个戏法的名字并非原文有载,而是墨客依据其手法判断的。古代戏法中最出名的彩活是“丹、剑、豆、环”,而廖天林这手声东击西的功夫恰好具备宋代的戏法幻术"泥丸"的主要特征。源自宋代的这些手法戏法,往往并不需要特别的机关,仅凭演员灵巧的双手遮掩,便能使物件来去无踪,称之为入门级的手段也不为过,但在外行人眼中,却无法发现其手法关窍。

廖天林的出身恰好说明了一切,他是来自有着千年历史的戏法社团“机云社”。而这个“机云社”大概率就是南宋戏法大发展时期的“云机社”。
宋末元初词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有载:“百戏云集,如绯绿社(杂剧),斋云社(蹴球),·······律华社(吟叫),云机社(撮弄)”。这里的“云机社”后面注明为“撮弄”,就是指专门研究小型魔术的民间社团,宋代戏法的行当分类日趋明朗,还出现了一批高手。
历史上第一个戏法结社组织“云机社”的领头人林遇仙,虽出身于“路岐人”(特指流动卖艺的民间艺人),但他在长期流浪卖艺生涯中,磨炼出一身硬功夫,后来终于成了地位很高的戏法师,并成了戏法社团的首领。他的班子里面见诸文字记载的,就有几十位知名的戏法师,如包喜、陆寿、施半仙、金宝、金时好、宋德、徐彦、沈兴、赵安、陆胜、包寿、范春、吴须、金胜等都是宋元时代十分活跃的戏法大师。

根据《鹅幻》所载,这门仙人摘豆还仅仅是入门级别,由此演化出的戏法种类十分庞杂,比较著名的有三仙归洞、七星聚会、金钱入木、八仙过海、三线过桥、隔掌过钱等等。这些手段都是凭借双手夹带藏掖灵巧操作,取得变幻效果的戏法。唐开元年间,“茶圣”陆羽还亲自“入伶党”(即今天所谓“票友下海”的意思),擅长表演“木偶”、“假吏”及“藏珠”之戏。“藏珠”属何种技艺,目前已不甚明了;但据记载,早在南北朝时,即有“藏珠”、“弄珠”一类的变化球体的技艺,推测起来唐代以后变化球弹的成套戏法“月下传丹”、“仙人栽豆”等,大约也是从这类戏法发展而来的。

戏法·倒转八方
李慕玄和徐翔所在流派掌握的这手“戏法·倒转八方”,按照漫画的说法已经不属于传统戏法,而是应当属于人体特异功能的范畴,也就是真正的“异能”。

其技法的作用效果虽然极为类似先天异能“念动力”,但正如墨客上期分析所提及的“人磁”三大特征,这手戏法与意念力最大的区别在于发力的对象不同,意念力的发力原理是由自身发出,对外界的人或物施展力量,是一种由外及里的发力方式。而“人磁”则是在外界构筑出一个“场”并控制“场中力”的方向,在这种“场”之中,任何力的作用方向都可以被“人磁”随意扭转,这也就是这门功夫名字的由来:“倒转八方”。

漫画中的比喻就非常恰当,意念力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可以托举抛掷物体,如果作用在一个比较弱的对象上,也可以从外用力捏扁对方,就像捏可乐罐一样。而人磁则不但可以托举抛掷物体,甚至可以作用到物体内部,利用物体内部的力(比如重力),调转力的作用方向,从内部进行破坏。

所以这就能够解释,李慕玄的招式中许多不可思议的点了。比如利用“场”偏转攻击的轨迹,不论是怀特的光线魔法还是宝儿姐射出的子弹,都能扭转方向。这种扭转不是用更大的力量去抵挡,而是扭曲了子弹或者光线在进入李慕玄“场”中时的力量轨迹,调转了力的方向罢了。

比如陆家兄妹明明已经牢牢抓住了李慕玄的双手,但是由于“场”的存在,他们越是用力,作用的方向被调整了,他们被甩出去的时候就越用力,这一点上,同样是这对兄妹擒拿贝斯迪亚的时候,虽然同样被甩飞出去,贝斯迪亚用的是蛮力,而李慕玄则是用的“人磁”,所以同样的套路却收获了不一样的体验,陆琳才会大感吃惊,甚至两人飞出去的时候手上都依旧保持擒拿时候的姿势。


再比如,当李慕玄身在半空,阳雷转眼就要击中的瞬间,李慕玄居然能比雷法还快的闪现到碧莲身边。这换做一般人身在半空无处借力,不要说反击,哪怕躲闪雷法都极难做到,但是李慕玄却可以后发先至的反击。此处也正是“场”在发挥作用,他在半空中的身周有一圈明显的“场”,他正是可以借用重力和自身踩踏“场”产生的反作用力返回地面,堪称凌空借力的高手。

这种控制外界力量方向的能力颇为类似《魔法禁书目录》中顶级能力者一方通行的绝技“矢量操作”,可以自由操纵动能、热能、电能等所有能量的方向,可以反射一切物理攻击。



考据不易,跪求点赞!评论!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