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学生捡到一枚26面“骰子”上交,十年后专家才识破为国宝!

2022-01-21 11:54 作者:墨点课堂  | 我要投稿

很多文物看铭文,尤其是书法精良,又是名人用物且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孤品文物,那必定是无价之宝。当然前提是遇到识得泰山的人。下面这件极其特殊的“书法文物”,可有意思了。


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本指古人在青铜礼器上加铸铭文以记铸造该器的原由、所纪念或祭祀的人物等,后来就泛指在各类器物上特意留下的记录该器物制作的时间、地点、工匠姓名、作坊名称等的文字。



1981年的某天,陕西省旬阳中学的一位名叫宋清的学生,在放学回家路上偶然捡到了一件浑身漆黑,大小如同“骰子”的圆形石头,但定睛一看,它竟然有26面,且每面都刻有大小不同的红色书法铭文。学生感到好奇,猜想应该是一件老古董。



但是,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又有作什么用的呢?少年宋清不解,于是拿着这枚捡来的稀罕物件,来到了旬阳博物馆。但哪知博物馆工作人员拿着这枚“骰子”揣摩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最终只能当普通“老物件”留了下来。


就这样,这枚身世不明的文物,就被当地博物馆随意搁置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躺就是10年。


▲旬阳博物馆


在偏僻角落里搁置10年,险被遗弃,原因不难理解,毕竟普通常人甚至博物馆工作人员在看到这件“不明物件”时,就只知刻着汉字。但若给稍懂书法的人过目,一眼就能看出这件文物的书法风格偏魏碑,且笔法精良,骨力遒劲,气势开张。


而魏碑,距今已经1500年......并且我们所知魏碑书法都是刻在石块上的,从来没见过这样制式的吧?比如:


▲魏碑《张黑女》


▲《封君夫人长孙氏墓志铭》


种种迹象表明,这绝不是一件普通的文物。一个石破天惊的谜底,即将揭开。



终于,在这枚被少年捡到的文物上交县博物馆10年之后,陕西省一位考古专家到当地博物馆考察交流见到这枚“骰子”时,他竟异常兴奋地喊道:


“这不是独孤信的印章吗?天哪,原来在这里!”


至此,经过多位专家研究认定,这枚“骰子”的身世才终于被揭开:这就是鼎鼎大名独孤信的“多面印”。


▲独孤信画像


独孤信是何方神圣?他中国历史上最传奇人物之一,祖籍云中县(今山西省大同市),鲜卑族,北朝武川镇(今内蒙武川)人,生活于502年-557年,史称“美容仪,善骑射”。少年时代喜爱修饰,讲究穿戴,故在军营之中享有“独孤郎”之美称。后因治绩突出,“信著遐迩”,被西魏权臣宇文泰赐名为信,即为独孤信。


▲剧照/电视剧《独孤天下》


独孤信也被称中国历史上“最牛老丈人”和“天下第一岳父”,他有7个女儿,都非常美丽,其中三个还成为皇后。


独孤般若:独孤信的长女。嫁给了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尽心辅佐宇文毓,最终在宇文毓称帝时,成为独孤信家的第一位皇后,被称为明敬皇后。也因为她,独孤信被封卫国公,自此独孤家也一门荣耀。只是这个女儿命薄,年纪轻轻便去世了。


独孤曼陀:独孤信的四女儿。是唐开国皇帝李渊的母亲,李渊称帝后追封自己的母亲为元贞皇后,独孤信也跟着女儿受到追封梁王。


独孤伽罗:独孤信的小女儿也就是七女儿。则是嫁给了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谥号文献皇后。而且她还创造了两个记录,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一夫一妻的皇后,标准的一夫一妻。第二,中国历史上唯一上朝时,皇帝和皇后同时听政。


所以独孤信连续三朝都是国丈,位高权重。


而眼前的这枚多面印章,就是他极高社会威望的最好说明。


▲剧照/《独孤皇后》(陈乔恩饰演)


这枚多面印章,高4.5厘米,宽4.35厘米。是由煤精制作而成,煤精是珍贵宝石,又称煤玉,韧性极大,非常适合雕刻。煤精抛光后具有明亮的沥青和金属光泽,在中国古代,煤精常被作为贵族文人墨客的文房四宝,如笔筒、砚台等的原料,有时也被制为串珠或陈设品,价格不菲。


▲独孤信多面印镜像


此枚煤精印章一共包括8条棱26个面,其中正方形面共18面,其余皆为三角形。在其中14个正面上,有楷书阴文镌刻着独孤信在北魏朝中的职位,印文的内容可分为三大类:公文用印,如“大都督印”、“大司马印”、“柱国之印”、“令”、“密”;上书用印,如“臣信上疏”、“臣信上章”;书信用印,如“独孤信白书”、“信启事”,这些内容,佐证了独孤信的显赫地位。


“大司马印”、“柱国之印”:印文所谓“大司马”,指大统十二年(546年),独孤信攻占凉州,擒宇文仲和,并“虏其民六千户送于长安”之后,“拜大司马”;“柱国之印”指大统十四年(548年)“进位柱国大将军”。“柱国之印”当是“柱国大将军印”之简称。


▲公文用印


“上疏”“上章”:“疏”是古代臣僚上书皇帝陈述下情时使用的一种文书,“臣信上疏”多为独孤信在上书议论政事时使用;“章”是古代臣僚上书皇帝谢恩时使用的一种文书,“臣信上章”多为独孤信在向皇帝谢恩或论事、庆贺时使用。


▲上书用印


“耶敕”:“敕”一般有两种解释:一作告诫;二是自上命下之词。由于“耶”通“爷”,而“爷”在当时即“父亲”之意,“耶敕”一印,当为独孤信寄书子女时所专用。


“令”“密”:魏晋南北朝时,百官府中,上级对直属下级发布命令时称“令”;所谓“密”,则当为“秘密”或者“机密”之意。


▲书信用印


因为所担任的官职太多,为方便起见,独孤信便将所有的官职都刻在一块印章上,无论是使用还是携带,都非常方便,令人大开眼界。这枚国宝的发现,不仅是多了一件重要的“书法作品”,且补白了我国古代用印研究。


▲“独孤信多面印”组印拓片


这枚来自民间的怪石头,后被证明是研究北魏印玺制度不可多得的文物—煤精多面印,是我国迄今为止印面最多、正文字数最多的印章,集三种用途于一印。



这枚刻满书法铭文的印章文物,将已知楷书入印的历史提早了400多年。在我国现有出土文物中是首次发现。因为它稀有的历史价值,后来被调藏至陕西历史博物馆,如今,已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留言互动

你还知道哪些稀有文物的故事呢


中学生捡到一枚26面“骰子”上交,十年后专家才识破为国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