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石油名词解释

2022-11-18 09:44 作者:LC201711  | 我要投稿

石油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 

石油:

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

的可燃有机矿产。 

天然气:

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 

油田水:

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油田水的矿化度:

油田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以水加热至蒸

发后所剩残渣重量来表示。 

 

储集层和盖层 

储集层:

具有一定连通空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 

盖层:

位于储集层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 

绝对孔隙度:

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有效孔隙度:

指岩样中互相连通的,流体能够通过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总体

积的比值。 

绝对渗透率:

当岩石中某一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不发生物理化学反应时,

在一定压差作用下,

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

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绝对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

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

称有效渗透率,又称相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是岩石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有效

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之比 

区域盖层:

遍布含油气盆地大部分地区,厚度大,面积广,且分布稳定的盖层

局部盖层:

指分布在某些局部构造或局部构造某些部位上的盖层。直接盖层:指紧邻储集层以上的盖层。 

上覆盖层:

指位于直接盖层之上的所有非渗透性岩层。 

毛细管力:

在两种互不混溶的流体的弯曲界面处,两边流体承受的压力不同,

凹面一侧的

润湿相流体承受的压力比凸面一侧的非润湿相的流体承受的压力大

。在毛细管中这一压力差称为毛细管力。 

排替压力:

盖层最大连通孔隙所具有的毛细管力。 

物性封闭:

储盖层之间的毛细管力差使盖层具有的封闭能力。 

圈闭和油气藏

圈闭:

指地下适合油气聚集的场所,由储集层、盖层和阻止油气运移,造成油气

聚集的遮挡物组成。 

油气藏:

是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统一的油气水界面。 

溢出点:

油气充满圈闭后开始流出的点。 

闭合面积:

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围成的面积。 

闭合高度:

也称闭合度,是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的海拔高差。 

构造幅度:

从圈闭最高点到区域倾斜面的垂直高度。 

充满系数:

含油高度与闭合高度的比值。 

边水:

如果油气柱高度大于储集层厚度,

这时油气充满圈闭的高部位

,水分布

在内含油气边界以外,这种水称为边水。 

底水:

如果油气柱高度小于储集层厚度,内含油气边界就不存在了,这时油气

藏下部全部为水,这种水称为底水 

构造圈闭:

构造作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

地层圈闭:

又称不整合圈闭,是指因地层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地层不整合圈闭:

位于不整合面之下,并以不整合面作为遮挡条件的圈闭。 

地层超覆圈闭:

储集层和盖层在不整合面上超覆沉积而形成的圈闭。 

岩性圈闭:

储集层岩性变化所形成的圈闭。 

岩性上倾尖灭圈闭:

储集层沿地层上倾方向尖灭或渗透性变差而形成的圈闭。

断层圈闭:

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圈闭。 

注:若考油气藏,则将圈闭改为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石油的生成与烃源岩

干酪根:

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 

生油门限:

随着埋深的增加,生油岩的温度增大。生油门限就是干酪根开始大

量生烃的温度或深度。 

氯仿沥青“A”:

是用氯仿从岩石中抽提出来的有机质。 

生物成因气:

又称生物化学气。是在未成熟阶段早期,沉积有机质经微生物的

发酵和分解生成的天然气。 

油型气:

I型和II1型干酪根进入成熟阶段以后所形成的天然气。

煤型气:

腐殖质有机质进入成熟阶段以后所形成的天然气。 

煤层气:

是指主要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的煤型气。 

生油窗:

有机质大量生成液态石油的温度或深度区间。 

未熟-低熟油:

在有机质演化未成熟阶段晚期和成熟阶段早期由一些聚合度

较低

的特殊有机质

在低温的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作用下生成的油气。 

烃源岩:

是指富含有机质,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生成并排出了或者正在生成和排

出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

生物标志化合物:

是石油和沉积有机质中那些来源于活的生物体,具有明显分

子结构特征,分子量相当大的有机化合物。 

CPI:

又称碳优势指数。是指原油或烃源岩的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

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是用来研究烃源岩成熟度的指标。 

TTI:

又称时间-温度指数。是根据时间和温度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

初次运移:

把油气从烃源岩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初次运移,也称为排烃。 

二次运移:

把油气进入储集层以后的一切运移称为二次运移。 

地层压力:

地下地层岩石孔隙中流体的压力。 

地静压力:

又称静岩压力,是指地下岩石重量产生的压力。 

静水压力:

静止水柱的重量产生的压力。 

剩余压力:

又称超压,是指地层压力与相同深度静水压力的差值。 

正常地层压力:

如果某一深度地层的地层压力等于或

接近于静水压力

,就称该

地层具有正常地层压力。 

异常地层压力:

如果某一深度地层的地层压力明显高于或低于静水压力,就称

该地层具有异常地层压力 

异常高压:

高于静水压力的地层压力。异常低压:低于静水压力的地层压力。 

压力梯度:

地层压力随深度的变化率,单位是Pa/m。 

压力系数:

测点的地层压力与相同深度的静水压力的比值,没有单位。 

折算压力:

测点的地层压力与测点到基准面的水柱压力之和。 

输导体系:

从烃源岩到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的空间组合。

输导层:

具有发育的孔隙、裂缝或孔洞等油气运移基本空间的渗透性地层。 

流体势:

单位体积的流体相对于基准面所具有的总机械能。 

流体封存箱:

沉积盆地中具有异常压力的相互独立的流体密封单元。 

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 

油气聚集:

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后无法继续

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 

差异聚集:

在一系列溢出点依次抬高的连通圈闭中,溢出点较低的圈闭中聚集

天然气,

溢出点较高的圈闭中聚集石油,溢出点更高的圈闭中可能只含水

,这种现象称为差异聚集。 

生储盖组合:

是地层剖面中紧密相邻的包括烃源层、储集层和盖层的一个有规

律的组合。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烃源层中生成的丰富油气能够及时运移到良好的储集层中,

同时盖层的质量和厚度

又能保证运移至储集层中的油气不会逸散

,这种生储盖组合称为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有效圈闭:

曾经聚集并保存有工业价值油气藏的圈闭。 

凝析气:

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逆蒸发形成的气体。 

凝析气藏:

气藏和油藏的含气部分凡能确认

在产层中具有逆蒸发现象

的就是凝

析气藏。 

深盆气藏:

是储集在低孔低渗储层下倾方向的气水倒置的气藏。*水溶气:指溶解在水中的天然气,包括低压水溶气和高压水溶气。 

天然气水合物:

也称固态气水合物。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由甲烷与水相互

作用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

次生油气藏:

油气藏被破坏,圈闭中的油气发生再运移,遇到合适的圈闭条件

重新聚集起来,形成次生油气藏。 

油气聚集与分布单元 

含油气盆地:

具备成烃成藏要素,发生过成烃成藏过程,并已发现有商业性油

气聚集的沉积盆地 

油气田:

是受单一局部构造因素控制的,在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

的总和。 

油气聚集带:

受同一个二级构造带或

地层岩相变化带控制的

,互有成因联系的,

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含油气系统:

是一个包含一个有效烃源岩体和与该烃源岩体有关的所有

油气组

成的自然系统

,其中包含形成油气藏所必需的所有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 

关键时刻:

是油气系统生排烃作用、圈闭形成作用、油气运聚作用与成藏作用

的最佳匹配期。 

 

油气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 

裂谷盆地:

是岩石圈板块在拉张作用下减薄下沉而形成的沉积盆地。 

前陆盆地:

是发育在收缩造山带与相邻克拉通之间的,平行于造山带呈狭长带

状展布的不对称的冲断挠曲盆地。 

克拉通盆地:

发育在具有厚层大陆壳的克拉通地块上的沉积盆地。 

二级构造带:

盆地中由一系列相似的单一构造所组成的构造带。 

控制储量:

是某一圈闭的预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

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

,在评价钻探过程中钻了少数评价井后所计算的储量。

转自一点石油

石油名词解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