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真效率 ? 假效率?

2023-05-16 22:09 作者:jimy888  | 我要投稿

      真效率指的是遵循最佳实践、合理利用资源和时间实现任务的效率。在制造工厂中,真效率是指真正的生产效率,即在生产流程中用最小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产出。这是一种可持续的效率,同时也是最优化的效率。真效率通常会带来可持续的结果和长期的成功。     

      假效率是为了追求表面上的快速完成而牺牲质量、创新和长期效益的效率。假效率是表面效率,仅关注短期内的产量或表现,忽略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创新等因素。这种效率在短期内可能会达到最高,但往往伴随着不可持续的成本和问题,长期来看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从而带来更多的问题和成本。     

      真效率和假效率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真效率是建立在可持续性基础之上的长期发展,而假效率则只是表面的短暂表现。

     在制造工厂中,真效率和假效率的区别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企业需要通过量化指标来识别效率提升的真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 人均工时效率:    

        人均工时效率=产量/(人数×人均工作时长)     

      比如洗衣机组装生产,人员50人,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可生产1000台洗衣机,那么人均效率就是1000/50×8=2.5台/人/小时, 意思就是每人每小时生产2.5台,50人每小时生产125台。     真效率提升应该会带来实际生产率的增加。

    2. 设备利用率:    

        设备利用率=合格品生产占用设备时间÷设备完好时间    

        合格品指设备产出的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合格产品。     

        合格品生产占用设备时间指工序按照生产工艺要求加工产品所占用的设备时间。     

        设备可利用时间指处于完好状态的设备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被使用的时间。这个时间不包括设备的设备维护、保养、清洁等所需的时间。    

        真效率提升应该会带来设备利用率的提高。

     3. 产品直通率:   

         直通率= (投入总数- (返工+返修数+退货数))/投入总数*100%     

         直通率越高,效率越高。

      4. 成本控制:生产成本或物料成本     

          真效率提升应该会带来成本控制的优化,即生产过程中的浪费降低,成本降低,从而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不能孤立考虑,需要进行综合考虑,才能真正评估效率提升的真假。同时,需要关注多个周期,在长期运营过程中,效率提升应该是持续的,而非短暂的。

      M工厂主要从事电动工具的组装生产,主导产品为某型手持式移动电钻,客户需求为每天1000台,该产品组装线共有工人10人,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产量为800台,工人工资为25元/小时。为满足客户需求,工厂提出了2个提高产能的方法:    

      方案一.   安排组装线每天加班2小时,达成日产1000台。   

      方案二.   对生产线进行精益改善:对现有工艺流程使用ECRS方法实施改善,同时在各工序推行标准作业并配备了新设备。达成8小时日产1000台。    

        工厂对2个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进行了评估:     

        改善前:     

        单台产品人工成本 =(10×25×8)÷ 800 = 2.5元/台     

        人均工时效率 = 产量 ÷(人数×人均工作时长)=800÷(10×8)=10台/人/小时    

       方案一. 安排组装线每天加班2小时。    

       改善后的单台产品人工成本 =(工人数×小时工资×工作时长)÷ 产量                                                =【(8×25+2×1.5×25)×10】÷ 1000 = 2.75元/台    人均工时效率 

              = 产量 ÷(人数×人均工作时长)=1000÷(10×10)=10台/人/小时  

        注:按《劳动法》规定,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单台产品人工成本比改善前增加0.25元/台,人均工时效率无改善。如果长期加班还会造成危害员工的身体健康,增加员工流失风险,同时影响员工的判断力和注意力,从而导致错误的发生,短期内可能出现更多的次品和退货情况,引发安全和质量等风险。    

        方案二. 对生产线进行精益改善,达成10人每天8小时日产1000台。    

        改善后的单台产品人工成本 =(10×25×8)÷ 1000 = 2元/台    

        人均工时效率 = 产量 ÷(人数×人均工作时长)

                               =1000÷(10×8)=12.5台/人/小时    

        单台产品人工成本比改善前降低0.5元/台,人均工时效率增加2.5台/人/小时。     员工不需加班,避免了加班引起的各类风险。     

        通过2个改善方案的对比、评估,M工厂选择了方案二实施改善。同时加强了员工培训和支持,并重新调整了工作流程。最终,他们的产能和质量指标都得到了提高,员工满意度也增加了。这表明公司实现了真正的效率提升,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确保该效率能够持续下去。



真效率 ? 假效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