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华美军P-61A“黑寡妇” 机组乘员回忆录 02:逃走

本文紧接上集内容:

[本文内容可能是作者自己可能把地理名词什么的搞混了,导致本回算是整个系列里我认为较为不合理的一段之一,各位斟酌观看……]
【英美在单位上经常使用英里、英尺、磅等我国不怎么用的单位,因此从本篇开始直接用百度换算成我国常用单位,数值是大概的】
【兴趣爱好,用爱发电,随时停更。英语水平不佳+时间不够用,在机翻的基础上修改,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碰巧就在这个我们灰头土脸的时候,我们收到了一封来自以前在训练学校时的朋友“索里”.所罗门("Sollie" Solomon)的信,提到他在台湾有一个中队。“索里”的中队装备精良,执行着富有成效的飞行任务,他希望我们能想办法转场过去加入他们。
我们打听了下,从我们目前所在的西南中国到目的地,两个基地之间约有1931km的距离,我们有了一个想法:P-61的航程保证我们可以很轻而易举地飞那么远,而且在这里也没有任何人会想念我们。————


停一下,停一下,停一下……
这里可能是史密斯把台湾(原文为Formosa,即为我国台湾省)跟其他太平洋岛屿搞混了……众所周知,1945年二战结束之前台湾是日占的。
我实在是好奇这个“索里”.所罗门是何方豪杰,毕竟如果有他相关的记载的话就可以大概知道史密斯跟阿布他们大概要去哪了。
去查了一下。这个“索里”.所罗门他在二战之后的1962年改了一次名字,改成了李.肯德尔(Lee.Kendall)。以这个名字去查就可以发现更多信息,他隶属于第548夜间战斗机中队,座驾为有炮塔的P-61B-2-NO 42-39408 “暗夜淑女(Lady In the Dark)”。他在1944年4月时为B-24的飞行教官,不满意这活的他申请调任为P-61飞行员去前线,因此成功升为548中队的飞行员。

548中队的wiki词条显示他们在抵达前线后,先后服役的场站为塞班岛(44年12月15日,仅一支分遣队)、硫磺岛(45年3月5日,一说2月底)、冲绳伊江岛(45年6月12日)。肯德尔的机组驾驶这架飞机在1945年8月15日夜间击杀了一架Ki-44“钟馗”,成为了美国陆军航空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次敌机击坠记录。




▲该机留下了数量相当可观的照片
但是问题又来了,1944年12月时548中队主体是还在夏威夷,分遣队在塞班岛,不管怎么说都和史密斯提到的台湾相去甚远啊……
这里个人感觉应该是:肯德尔希望他们去的是离台湾比较近的菲律宾,然后再从那转场到太平洋前线。所以下文原文是Formosa的我都直接改成南海地区。
注:根据英文维基,P-61B-20-NO的本体航程为2170公里,加了四个副油箱后的最大航程为3100公里

不得不说塞班岛、硫磺岛那里貌似真的是看上去活比较多,可以在海面上拦截夜间来袭的日机。1945年2月底-3月初,硫磺岛中央机场还没完全竣工时,548中队就进驻这里以进行护卫,虽然整个中队最后没有多少击坠数,但是他们的存在确实让日军放弃了夜间袭击这一企图。

回到正题——
我们可以假装说我们在确认友机身份时迷航了,在燃料不足的情况下不得不飞往南海地区。我们可能会被臭骂一顿,但绝对不会被送上军事法庭,也不会被遣回昆明。
我们对这个想法跃跃欲试,但这个方案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在这片区域的飞行导航很困难,而且我们也没有南海地区的地图。
事实上,我们现有的导航用图,都是美军根据收录于《国家地理*》的19世纪的探险家的笔记制作的,而这些粗略的数据明显是过时而不可靠的。而南海变幻莫测的天气,更是会给我们意料之外的惊喜口牙~
(*就是今天最有名的美国的那个《国家地理》,这杂志创办于1888年)
为了收集图表资料,我们找上了航空运输司令部的人(ATC, Air Transport Command,主要负责人员调动,就像航空公司一样,但其运作的设施都不太便利,比如有时飞机连个座位都没)。我们谨慎地向气象官戴夫.格里菲斯询问华南和南海的天气信息,根据每日的天气预报来决定是否行动。
如果下次我们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完成GCI(Ground Control Intercept,地面拦截引导)分配的任务,我们在完成任务后就切断无线电联系然后偷跑,假装飞到了任何卫星都探测不到的亚马逊雨林里,实则了飞往南海彼岸。

我们找到了所需的导航用图,但是我们因为询问1931千米外的天气被戴夫给看穿了,他当面戳穿说我和阿布是想润。万万没想到的是戴夫的回应是:
让我也加入吧!吔——!
可见其也是有很劲的冒险精神呀*。
(*原文语气绝对没这么激动,纯整活。)
作为飞行领队,我们可以在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让非空勤人员一起登机,甚至在机上执行任务,所以我们同意了戴夫的加入。所以我们决定,以戴夫想对昆明地区的地形进行夜间观察并进行一些相关的太阳观测为借口,带他一起执行任务。他承诺对这事绝对保密,开始和我们一起值警戒班。
几天后,南海的天气晴朗,所以我们抢了一个检查友机的活儿。将其确认为友机后,GCI取消了警报,并发出指令,令“奥斯卡“(Oscar,我们的呼号)返回基地,我们假应“收到”,实则开着飞机,反方向朝着朦胧无月的漆黑扎过去。
约30分钟后,GCI再次通讯,要我们回应当前的方位,得到的确实我们的静默。随后他们呼叫了一次又一次,直到甚高频信号因为距离的递增而中断。我们给机腹油箱装了够飞6小时的燃料来提高我们的飞行安全度。然后,我们的飞行就要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
首先是飞行了2小时后,我们的雷达出现了故障,而雷达对我们穿越南海的航行至关重要。没有雷达,我们的航线可能会偏离几度,导致在黑暗中错过关键岛屿。不过只使用雷达的手动控制,我也能够准确读取下方的地势高度。目的地*是个大岛,读取出来的地形高度至少能告诉我们何时着陆,然后我们就可以通过我们的无线电联系岛上的友军,这么想着,我们继续飞行。
(*这里原文依然是福尔摩沙…不是,那时候台湾岛还是日据啊喂!——9月7日第二波翻译时再次吐槽)
然后在飞行的第三小时,雷达图像发生了惊世变化。在我看到的不太可靠的地形图像上,突然出现了巨大的圆型光点。当我们盘旋时,这些光点出现在我们周围的地形上。我以前从未听说过会有这样的信号反馈,更别提训练手册中没有类似的描述。
雷达图像的这种现象无法解释,因此是没法进一步依赖我们的雷达了。此时我们已经飞行了约965公里,再这样飞行下去,怕是要踏上一条不归路,因此我们决定退回昆明。
两小时后,我们联系了GCI,他们以为我们已经没了,并且很高兴再次听到我们的讯息。GCI相信我们的说法:“我们因为无线电和雷达失灵迷航了,并且以为我们身处机场南方航向,而实际上我们飞到东面去了,所幸雷达不知怎么回事又恢复正常了。”
就这样,飞行了6个小时,我们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回来,着陆时天已渐明。之后,我们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我们这趟实际上跑哪去了。



▲后世还原的P-61后座雷达官座
四十年后,我在《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一篇讲中国桂林的文章。桂林位于昆明和我们当时的目的地之间。在照片上,一千英尺高的陡峰怪石,遍布于这片地区的山谷之中。我立刻明白了,这些正是当年把我们吓回昆明的雷达屏幕上的圆点。
不久后的一天晚上,一架日军轰炸机在夜空偷溜而来,数次低空通场,在机场留下一簇簇小型人员杀伤炸弹。我们的一架战机紧急起飞试图拦截,但是没有找到对方,GCI也没能在空中大量的在飞行友机中将其发现。袭击时我也在现场,生平头次在战场上中受到攻击,附近连绵不绝的爆炸声让我本能地感到害怕,但好奇心又让我想了解附近发生了什么。
机场一片灯火通明,没有任何警报响起。日军的轰炸机悄无声息地滑翔过来,把炸弹撒在我们周围,随后以低功率溜之大吉。我寻到一个散兵坑并在里面坐下,以防日机又来通场,这时一个下士也来了,挤到我身上。
大门武神,何时来的?
是了,我也爱你。*
因为他魁梧的身材,我们给他起了“大门(Big Stoop)”这个绰号。他为挤压到我而道歉,但当时我很感激,他226斤重的身躯成为了我的肉盾,所以我反而感谢了他。
(*海虎梗,只是翻译整活,原文绝对没有这么扯淡的对白。)
还有一次,我们值警戒班,并且紧急起飞,去检查一些友军飞机,与此同时真的发生了一起袭击。一架日机像上回那样不讲武德,欺负我老GCI,来骗,来偷袭。那时我眼下的雷达屏上,因为夜间大量友军的存在而布满了目标。当我们在跟踪一架友机时,阿布看到一连串炸弹在机场上炸开,这驱使我们驾机向事发地靠近。
几乎同时,我们发现有个目标正迎面向我们靠近。在第一次实战对抗带来的兴奋下,我们没意识到我们的飞机正以约442.6km/h的速度向前冲。当两架飞机靠近到只有几百英尺(1英尺约等于0.3048米)时,我们直接飞了个180度的大弯,想拐到目标飞机的后面,结果此时我们还有241.4km/h的存速,直接飞过头了。
随后我们用雷达搜索,试图在黑夜中捕捉住那架飞机,但是已经无济于事,随后也没看见任何我能确定是敌机的目标。我好一段时间为没能截住那架飞机而难过。这时候,我被中队里的人当作“最红雷达官(hottest RO)”来看待,但是我不喜欢,而且有些队友开始戴有色眼镜来看我了。
1944年的平安夜,我们紧急升空,在GCI的指挥下查了几架友军。在寒冷的天气下,我们的任务一直执行到午夜,并且保持着和代号为“虎”的GCI的通讯。这时一个陌生的嗓音从无线电通信传来:
Hello, Oscar, this is 'Donald Duck.' Merry Christmas!
你们好,“奥斯卡”!这里是“唐老鸭”,圣诞快乐!
代号“唐老鸭“,即为时任第14航空队司令,克莱尔.陈纳德少将。此时战斗机的部署和GCI无线电通信都由他24小时管控,据说甚至在他睡觉时也是。
作为回应,我们也同样祝将军圣诞快乐。

几天后,我们被一个新的夜间战斗机中队接替了,我们则并被命令前出到成都,加入我们的中队本部。
次回:

文案来源:http://www.nightfighter.us/Chapter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