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有欲得金者
去宥(节选)
齐人有欲得金者
《吕氏春秋·去宥》
【原文】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
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
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此真大有所宥也。
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
亡国之主,其皆有所宥邪?
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今译】
齐国有一个人,一心想弄到金子。一天清早起来穿戴整齐,一直走到卖金子的处所,看见有人手里拿着金子,就伸手去夺,抢了过来。
官吏把他逮住,并捆绑了起来,问他说:“这么多人都在那里,大庭广众之下,你为什么公然抢夺别人手上的金子?”
那个齐人回答官吏说:“我哪注意那么多哩?我当时根本就没有看到人,徒见金耳,看到的只是金子罢了。”
这真是大有所宥,极端的蔽塞呵。
有些受蒙蔽、有所宥的人,本来就以昼为昏,把白天当作黑夜,以白为黑,把白的当作黑的,以尧为桀,把尧帝看作是夏桀,蔽塞带来的后果也实在太大了,宥之为败亦大矣。
亡国之君,皆有所宥,大概他们都蔽塞吧?
所以,一个人必须去掉蔽塞才能明白事理,去掉蔽塞才能保全自身的平安。
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
【赏析】
那些因贪利而失去理智,利令智昏,往往会神志不清醒,头脑膨胀,丧失了清醒的判断,不顾一切,从而做出最愚蠢的事情来。
本则寓言故事告诫我们,一个人如果唯利是图,利欲熏心,为了利益,贪图诱惑,往往会失去理性,作出不好的选择,做出愚蠢好笑的事来。
古人说:“淡泊明志”、“无欲则刚”,才是正确的处事态度。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去宥》,《去宥》意思是去掉人的局限,去掉人认识事物的障碍,去掉人的主观偏见。
攫金
《列子·说符》
【原文】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今译】
从前齐国有一个非常想要金子的人,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朝市场走去,走到一家卖金子的地方,抓取了金子就走。
巡官把他抓住了,问他说:“人家都在这里,众目睽睽之下,你怎么敢抢人家的金子呢?”
这个抢金子的人说:“我抓金子的时候,没看见人,只看到了金子。”
【赏析】
贪财的欲望迷住了心窍,以致于头脑发昏,忘掉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