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西游记四十年!我用一本画册纪念它!——西游记摄像师王崇秋

2023-03-13 18:50 作者:闲看蜜蜂由蜜意  | 我要投稿

2022西游记四十年!我用一本画册纪念它!

https://mp.weixin.qq.com/s/hhKWYoBfXO1IqRBdOEU6uw

王崇秋 西游记摄像师王崇秋  2022-05-05

大概是从去年四月份开始,身边就有西游记迷不断提醒我:“王老师,明年是西游记四十年了,您会为此做点什么吗?”当听到有人提这个时间节点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很复杂的,既感叹于时光的流逝,又心存感动,同时又想起杨导演……五味杂陈。

静下心来,这个问题真的走进了我的心里。是啊,1982年7月3日开机,到今年7月,《西游记》诞生就整整四十周年了。我想,我很愿意并且应该为这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做点什么。有人建议我把演员们聚在一起,搞一场纪念活动。说实话,疫情不断的情况下,这是很难实现的。而且大多数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行动不便。还记得前几年中央台录制“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那期《西游记》专题,十来个小时的节目录下来,绝大部分人体力都吃不消了,岁月不饶人啊!

后来我想起一件事。前年年初,有一家出版社找到家里来,说想出一本“西游记艺术设定集”,当时我还不懂何为艺术设定集。了解后得知,就是集合了一部剧前前后后所有的设计草图、资料、笔记等,以求还原每一个细节的创作过程。这本书我还真做不了,为什么?《西游记》当年的东西我是保存了一部分,但完全没有多到可以做艺术设定集的程度。现在的影视公司、动画制作公司是事无巨细地保留创作过程中的每一张纸,我们当时真没长这个心!美工的不少图纸随手就扔在了取景地;服装设计师的大部分手稿都丢在了北京京剧院的服装车间和帽子车间;抠脸的模子随着北影厂仓库的搬家,也都不知了去向……被我保留下来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不能做艺术设定集,能做什么?前年我还没有想那么多。

去年,我的助手拿来一套叫《童话往事》的书,详述了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我国引进的上百部译制动画片。关于这些动画片的引进过程、配音考证、播出时间,这本书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求证。能对一些有历史价值的东西付出这么大的心血去还原、去制作,我对这套书的创作团队很欣赏。

后来得知,这套书的创作团队叫童话往事工作室,他们不仅出了这套书,还出了很多关于国外动画片的百科类书籍。主创人员是一群七零八零后的孩子们,热爱怀旧文化。他们聚集在一起,就是因为热爱过去的老影视剧、老动画片。要不是因为这套书,我还真不知道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不热衷于当下的流行文化,专门喜欢老的、有历史价值的东西,这与西游记迷这个群体倒是“不谋而合”了!

杨导演还在世的时候写过一本书,叫《敢问路在何方——我的30年西游路》。那本书创作于《西游记》开拍30年之际,她是用一本书的形式来纪念《西游记》的上一个十年。那我是不是来接一下杨导演的班,也用一本书的形式来纪念《西游记》这下一个十年呢?

没想到这个念头,又与童话往事工作室合拍了!

前几年,我出了两本关于《西游记》的书,将目光聚焦在了“背后的故事”上,图片只涵盖了剧中一部分演员。通过与童话往事工作室的沟通,我了解到,有很多西游记迷都想收藏一本涵盖了剧中全部人员照片的书。所以自去年以来,我与工作室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决定出版一本以“人物”为主要线索的纪念画册,基本上覆盖了剧中有名有姓的角色以及绝大部分工作人员的图片。

一些剧中的老艺术家成就很高,在戏曲艺术领域、话剧界、舞蹈界、影视界……都有很高的造诣,这里还有很多的非遗继承人,可是他们在《西游记》里只有很少的台词。也正是这些实则是“红花”的“绿叶”,托起了师徒四人的戏。他们在剧中的形象也时常被广大观众津津乐道,他们在其他经典影视剧中也有出色的表现,他们的履历大家都想知道。而这些内容,都将在这本书中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形式呈现出来。另外,关于每一集的每一处取景地,本书也将通过当年我们拍摄的现场图片及今昔对比图,进行详细地梳理。像翻查历史上的首播时间、考证每一个角色的配音是谁这种事,就更是童话往事工作室的强项了。总之,这就是一本类似于“西游记人物景物图片辞典”类的书籍吧!

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做?那就是因为,曾有数以千计的人为这部剧做出过贡献,那些小配角、那些你们从来不知道长什么样的工作人员,也值得被记住;那些出现在剧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大家都可以按图索骥,去看看它们今天的样子。那些山水,也见证了那段历史。至于拍摄过程,本书就不再赘述了。

现在,这本画册正在紧锣密鼓的内容制作当中,我几乎每天都在翻查和扫描各种照片和资料,这也是疫情之下,我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吧,希望本书能在年内出版。谢谢大家。

2022西游记四十年!我用一本画册纪念它!——西游记摄像师王崇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