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人的面碗里,盛着多少历史和传承
陕西是吃面大省,陕西人也确实是热爱面食的。这种爱不是一时兴起,不是三分钟热度,而是骨子里自带的热爱,是世代赓续的历史和传承。
陕西的面多种多样,比起大碗吃面,热油多辣,走“粗犷”风格的油泼面、biangbiang面,岐山臊子面,无论是外形上,还是口味上都“秀气”了许多。
喜欢面食的人是不分季节的,春有春的味道,冬有冬的享受,岐山臊子面也是如此。岐山臊子面的历史极为悠久,起源于商周时期,清代已经颇负盛名,是著名的西府小吃,岐山臊子面的流传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历史传说。

有别于油泼面的宽,一碗正宗的岐山臊子面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的。面条劲道爽口,臊子够鲜够香,红油浮面,汤味酸爽香辣,一口下去,不论老少,食客们皆被圈粉。
当然,也会遇到另辟蹊径的臊子面师傅,抛弃臊子面一贯的酸爽香辣口味,改为清爽版。清澈鲜香的面汤下,依然是细长的面条,胡萝卜、豆腐以及各种蔬菜丁,这种时候就需要食客们手动加一勺香醋进去。面入口,总会听到有人感叹,“还是那个味儿”。

臊子面在关中地区有其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逢年过节、孩子满月、老人过寿、迎接亲朋、婚宴等重要场合都离不开它,人们也都爱它。
岐山臊子面是宝鸡市岐山县特产之一,发源于岐山,起源于西周。是岐山县地理标志产品,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是当地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全县臊子面经营户1100余户。


如果来到岐山吃面,当然要吃得尽兴才好。除了岐山臊子面,还有很多面食值得一尝,比如细、薄、筋、酿,口感爽滑,口味酸辣的岐山铡面一定要尝尝,这种面不仅营养丰富,还易于消化;可热炒、可凉拌的岐山面皮,也是岐山必吃面食之一,口味酸辣有嚼劲;还有懒人必备的岐山挂面,面条白细,面香浓郁,耐煮耐储存。

岐山县享有“青铜器之乡”、“甲骨文之乡”、“中国千年古县” “民间艺术之乡”和“陕菜之乡”、“转鼓之乡”等美誉,或许,再增加一个“臊子面之乡”不为过。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