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随笔
最近听说有个朋友听想组乐队夹band,我连忙屁颠屁颠地跑去,想打听是否可以侵埋我一起。
没办法,谁叫我特别渴望组队玩乐器,偏偏我却不是广受欢迎的主唱 keyboard base什么的,我的乐器,是当下摇滚乐队最嫌弃的,小提琴。而且,我也只是个勉强能够应付伴奏的小提琴手(工作以后实在太多年没练),创意技巧都有限,偏偏渴望一起演奏音乐的乐趣,总想着有什么机会可以加入。
小年轻甩给我两张歌单,给,自己看,有合适的就一起呗。我连忙去看,哎,好多歌都没听过。不过,我也打算全都先听听看,或者还是需要一把小提琴的不是?
恰逢最近几天听王傑的歌听得太累了,我决定从歌单入手,换着听一下。(听王傑的歌不能仅用耳朵,得用心去听;看他的人也是,得用心去看。所以,最近因为连续在听在看他的歌,心,很累。有必要换一下。)
歌单前三首分别是《我们》《西湖》《new boy》。
我第一次听就喜欢上了,真可爱。
铿锵有力的鼓点,旋律清晰的吉他,纵情唱响的声音,满载着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果然是很可爱的音乐。
所以,想在这里,也写一下,我感觉的摇滚乐与王杰的音乐的区别。我的见解毫不专业,很粗陋,真是贻笑大方了,不过,作为音乐的探讨,也不一定非要大咖加持,平民化的见解也可以乐在其中吧。
一、从整体结构看,摇滚乐没有严格的结构,无需拘泥于 ABABB之类的格式,可以直奔主题,也可以漫无目的,果然比传统的流行乐曲更恣意洒脱。传统的流行乐曲大多紧遵一定的段落结构,更利于大多数群体的理解吸收,但也无形中囿于篇幅,格局没有那么自由。
二、从乐器选择看,摇滚乐几乎少用钢琴小提琴萨克斯这类乐器,直接采用电音钢琴电吉他这些音色更激烈的乐器,感觉不太运用不同乐器产生的对比效果,与传统流行乐比,更强调演奏而非伴奏。
三、从歌唱技巧看,摇滚乐不太依赖主唱的功力,不像传统流行乐,从主题到细节全是围绕主唱开展。
四、从情感表达看,摇滚乐擅于传达演奏群体的情绪,而传统流行乐擅于传达歌曲歌手的感情。
所以,摇滚乐本身的这些特点,恰恰是与王杰先生擅长的领域不太一样,受众的群体也不一样。
我也因此大胆猜想,王杰先生曾经尝试在澳洲制作的唱片,其实是想走这个路线,但他过于注重音乐的制作,却不知道摇滚本身最核心的是团体共情和情绪表达,因此,我个人目前觉得他那张唱片并没有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和谐,总有一点格格不入的感觉。纵然他和团队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希望把唱片做好(我也没去查实际销量什么的,毕竟最终市场传唱度知名度不及他的旧作是显而易见的),但心灵上的统一、终极的共同追求才是摇滚乐成功的灵魂,像早期的黑豹唐朝beyond……当然,我绝不是说王杰先生只应固守于一种形式一种风格,也不是说简单赞成他尝试各种形式,我应该是只想提醒他,如果要采用其他的音乐形式,除了喜好与实力以外,还有一些额外的因素需要一并考虑。
摇滚乐带来思想的共鸣,流行乐引起感情的抒发,两者各有特色。
时至今日,回想起当年几位大学学长带着我们几个学妹深宵在KTV狂飙梦回唐朝无地自容的情景,原来那曾是如此真挚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