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音游真的需要天赋吗?
>作者: silent,DP overjoy段位认定合格
>出处: https://silent.hatenadiary.com/
>原标题:音ゲー上達の為の25の改善点~才能は大事なのか~。本译文发过其他平台,补个序重发一下。

译者序:
距离原文发表已经过去一年时间,去年看到本文之后,觉得有所收获,觉得应该试试翻译一下,毕竟这篇文章也不算短,2w多字也算是个工程,后来陆陆续续竟翻了有两个月,也算是翻完了。翻译的那段时间也顺手认真打了一阵子iidx,最后也于今年早些时候有幸成为国内前十位通过DP皆的玩家,没皆没资格写序,所以当时没敢写,很努力打了个皆(不是)。
文章虽然讨论的是iidx如何进步的问题,但除举例子以外并没有太多涉及到游戏本身的内容,想必其他玩家也能从本文当中有所收获。虽然把一款音游玩到精通需要投入相当多时间和精力(国内打dp iidx的活跃玩家能上百就不错了,小声bb),但在顶尖水平之前的道路上,音游之间共通的东西其实挺多的。这也是我翻译这篇文章分享给各位的理由。
作者今年3月也有在blog继续投稿,标题为座学论,好像比较高端,我也跑去看了一个大概,好家伙,又有本文相应的篇幅。新的文章论述了如何通过技巧性练习(一定程度上的背谱)来提升地力。简单概括的话:馅蜜技巧(正文里面有相应的解释,这里就不赘述了)是如何降低谱面信息量,进而让馅蜜之后的谱面变得接近能够处理的地力上限,使原谱变得可读并逐渐能打。本文中说到一点:变强的负担会在本应该带来快乐的游戏当中给人带来痛苦,战胜这种痛苦钻到更艰深的地方,变强了,会获得与游玩本身不同的另一种层次的快乐。作者确实贯彻了这一信条,并且坚持在这条道路上进发。
以变强为最终目的的游玩方式似乎有悖于我所理解的游戏观念,再往上冲难度如果不得不使用馅蜜这种手段进而导致游戏游玩结果与音乐变得毫无联系的话,我觉得这个难度吧,它不冲也罢。虽然确定的音游系统总归会按照难度给谱面一个分级让玩家搞清楚这个曲子该在什么时候再打比较妥当,游玩经历增加逐渐能打高难的歌曲,变强->打难歌是系统所支持的内容,但在不被体系所明确标注出来的游玩过程中也其实可以有其他的说法。本文没有提到的事情有很多,比如把曾经体验过的曲目以原来做不到的准确度打出来,并在游玩过程中享受到与音乐的起伏更加接近于适应的某种律动,这是音游带给我们的从最初开始就无时不在的一种美好。只不过这种感觉随着音乐结束就转瞬即逝,也从来不会以光明正大的姿态出现在社交场合的前台,最终似乎被人所忽略。作者在文章中也说,打九级歌练不了十二级,在交流之中重点会逐渐汇聚起来,倾向于讨论更方便交流的东西,比如爷爷今天好强又上分了呢教我,云云。
回到开头似乎是在开玩笑的一句话:没皆没资格写序,所以当时没敢写,很努力打了个皆。为什么会看上去像是在开玩笑呢,游玩水平和社交需求在这里产生了一个交叉感染。注意看,这个人在解释笑话。
谨作此序,感谢你能够看到这里。最后说两句翻译的情况,虽然我觉得自己已经努力了,但现在扫了一圈在文章各个段落中总免不了由于翻译水平所限遗留下来的不那么自然的表达方式。或许也有哪里翻错了也说不定,如果有人乐意对照原文也欢迎批评指正。此外,转载过程中由于b站文章系统并没有提供下划线功能,所以原作者标注了下划线的部分用了橘黄色代替,相应的,用了藏青色加大字号代替了原文的加粗强调,大概能保留原来的意思。

天赋
总觉得音游玩家特别喜欢提到天赋这个词。当音游指南成为希望论述的话题时,这个词就会自然而然地频繁出现在我们视野当中。才能是否是必要的?而话又说回来用这个词之前有很多事情似乎并没有说清楚,比如天赋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这个游戏需要所谓的天赋,etc…
音游当中提到的“天赋”是什么呢?
翻看字典可以找到这个词的一些解释,但是每个人提到这一个词的时候似乎会指代不同的含义。
如果放在音乐游戏的语境下的话,我的个人观点是:
“天赋,就是为了达成特定的目标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当中,在现实允许的条件下做出相当程度的努力从而得到一些改善之后,最后还剩下来的那些不确定性因素”
(译者按:“尽人事而知天命”,是为天赋。)
说白了,为了达成某个目标,能做的事情已经尽可能做完了,但是就是离目标差了些什么,当然这样的说法比较抽象。根据排除法或许能找到与最后“剩下来”的那个东西类似的什么。
比如说:有些人天生手大,人生下来手比别人大一些的原因不太容易找到,也就成为了上述的不确定性因素。
此外,我们可以考察一下,当运动会上的所有参与人员都做到了能做的所有事情,逼近自己的极限在会场上相互竞技的情况下,其中有一位运动员打破了纪录,唯独是他而不是其他人破纪录,造成这一点的因素恐怕也只能算到不确定性因素头上。
综上,我的观点是,如果是理论整理完毕能够进行分析的范围,恐怕是不需要考虑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的。
世上有挺多我们还没思考完全的东西。
如果我们已经触及了知识的外延,理论已经整理充分,那么体育科学或者脑科学也就不再需要了,而目前为止学术体系还运转着。
换个角度,成为水平最高的1%,或者谈论能够成为某个小众项目的世界前三十,即世界上大概有其他30个人左右也能做到的水平,按照现在已有的那些理论应该是足以应付得了的,也就不需要去探究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但如果目标是成为某个项目的第一,根据项目的竞争激烈程度搞不好就会涉及到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但如果只是希望成为前述的“高水平”这个比较宽泛的范围,按照现实允许的范围内,能做的都尽可能做到的那些“特别厉害的人”曾说过的那些话,他们经历过的事情,应该已经足够整理成够用的理论了。
自认为没有天赋而感到不安的人,或许可以通过练习量、练习内容、音游以外的经历(练过钢琴等)、周围的环境、性格上能够接受的进步方案等等各种其他内容的考察,逐渐意识到,他们是把这些可以归类的内容错当成了不确定性因素的天赋。“我以为我做过了”实际上基本等同于“还没做过”。
所以,我觉得与其在不确定性因素的漩涡中永无止境的挣扎,不如老老实实考虑一下,按照目前的进度还有哪些要点可以努力一下,进行一些改善。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这样显得更加聪明一些。倦怠于进步的玩家明明有很多可以去做的事情,却把事情归结于天赋,哪晓得只盯着考虑天赋看而不采取行动并没有什么用。
于是,我回顾了一些我的经历,以及我观察到的他人的经历后,对于音游水平方面的提高值得去思考的那些因素进行了一些总结,这些内容将在后续段落加以说明。

目录
1. 提高练习量
a) 练习量
b) 练习频率
c) 持续练习
d) 抽出空余时间
e) 平时的习惯
2. 提高练习质量
a) 如何定目标
b) 练习的方向性
c) 练习的多样性
d) 对着目标回顾反思的能力
e) 练习时的身体状况
3. 改善技巧
a) 学习新指法、技巧
b) 谱面理解
c) 分析谱面的能力
d) 观察其他玩家
e) 分析其它游戏、爱好中掌握的经验的异同
4. 改善思考模式
a) 感受新事物的乐趣
b) 不过度意识他人的进步
c) 对他人的提议批判着接纳
d) 控制着让音游带来的乐趣战胜痛苦
5. 改善游玩环境
a) 创造在家也能练习的环境
b) 保持与其他音游玩家的交流
c) 将他人视作潜在对手
6. 改善阅读方法论时的方式
a) 将方法论翻译成自己水平的内容
b) 进行取舍后“立即“付诸行动
c) 不期待练习的短期成果
7. 总结

提高练习量
首先是确保足够的练习时间。虽然有时候会调侃说无脑多练即可,不过大部分人在这一点上还是有可以改善的余地的。
1.练习量
这里讨论的是平均到每天之后的练习量。音游水平高的人总归练习时间会长一些,比如说在机台前连续奋战五个小时。还有人在家里座学(日语音游圈专门用语,指对着谱面反复敲打桌面或者街机控制器部分的摹本,比如纸质手台,以获得肌肉记忆),在练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当然奋战到天亮总归会休息不好)。
每个人乐于在游戏上花费的精力各不相同,对于希望进步的人来说,总归是玩的时间越长越好。
平时只打五局的话就试试六局,打十局的话就试试十一局吧。
2.练习频率
比上一条更加重要。人类毕竟是血肉之躯,不可能不休息不睡觉。相同数量的练习按天进行拆分后会更加有效率,比如一天打十个小时不如分到五天每天两小时得到的经验值高。
现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周练习三次以上算是理想状况。只练两次可能就要看练习时的成效了。如果每周只练一次,恐怕在机台以外的时间不做点什么的话,可能就只能维持在现有水平了。
因进步的问题而烦恼会打消积极性,或许就会导致练习频率下降。也许可以试试看给自己定一个每周x回,或者每月x回之类的指标。很累的话会不想动,这时仅为了达成自己设置的指标打上一局似乎也能有点积极作用。
3.持续练习
就算使用科学的练习法猛攻一顿,如果不能持续下去,一般来说也没法让身体记住。
去健身房只去几天就想着要去干别的事情那开了的健身卡估计就要白瞎了。
为了让自己能够长久的练习下去,可以试试记录自己成绩的长期走向,比如以冥白灯为目标,那么可以记录两周之后的bp、一个月之后的bp、三个月之后的bp、半年之后的bp…之类的感觉。
上面只是举个例子,可以记录的指标不光是自己的最好成绩,也可以记录个人差曲目的成绩、或者五次取平均bp然后记录长期变化、再或者与冥的难度水平相近的其他曲目,如卑弥呼,把其他这类曲目的结算结果也当成同步参考的目标加以计算。
能够长时间练习的人似乎更能记住以往自己的游玩水平下干了些什么事,能够察觉到自己的更加些微的变化。
4.抽出空余时间
对充满干劲的人来说这一点不存在问题。不需要专门思考些什么就会在有空的时候去摸两把。
但是如果是没什么干劲人的话,或许偶尔有些忙,身体感到很累的时候,再或者有那么一点状况不想练习的情况下,估计就会算了。
或许可以制定一些比如说“睡前背谱十分钟”,或者“机厅快关门了摸进去打一局然后回家”之类的容易达成的指标。
毕竟比起完全不练,稍微打打总归会比较有用,而且还有行动兴奋理论的支撑,不妨一试。
行动兴奋理论指的是一旦开始行动,哪怕是无趣的工作也会逐渐进入佳境,人会逐渐能够产生干劲以及集中注意力完成工作。实际上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干劲不足觉得什么事情没有意思,但是稍微尝试之后又觉得居然有那么点意思的状况。当然在做之前总归需要克服一些障碍就是了。
现代社会中,总归很难找到不被疲劳侵蚀的个体。疲劳或者干劲低下的时候才是与对手拉开差距的时机。
5.平时的习惯
练习以外的时候也有非常多可以改善的地方。
比如说计划要去机厅的前一天,好好睡觉,休息充分了再去,第二天会显得精力充沛,能多打几局(练习质量也会有所影响)。
此外,睡觉前刷手机玩手游之类的单纯用于消磨时间用的东西,如果把相应的精力用在iidx上就能相应的提高练习的时间。当然每个人都有随意支配自己空余时间的权利,刷手机玩手游也没有在道德层面加以谴责的必要,但是如果真心想要提高音游水平,认真考虑一下削减额外的消遣时间是很必要的。
饮食方面,如果在练习之后摄入更多的蛋白质,可以加速肌肉的疲劳恢复。
如果把谱子背下来的话,在浴室里面泡澡的时候也可以做复盘训练,这也会对训练有所帮助。
能够大量练习的状态需要个体约束自己以及挤出空余时间,这种细微的零碎时间哪怕分开来看很少,按月进行统计的话也是不得了的数量。只要花功夫,总归能够挤出来点时间。

提高练习质量
首先要多练,但是多练的人也有效果不佳的情况存在,恐怕他卡在了练习质量这一关。
1.如何定目标
没有明确目标随便打打,也不是没有最后变厉害的情况。以我自己的情况来说的话,没有目标我会变得没有动力。我反倒会下意识地认为,有些人因为不怎么好好制定目标,从而导致练习时看不到进步,最后会变得更加不想动。无脑多练最后还看不到成果的情况下,目标设计工作就会影响到后续继续练习的动力。
目标设定方面,以具体,详细,大量为宜。
以想把盘子搓好的人为例
想把搓盘子的水平提高到能够白灼热这个程度(具体的大目标)(译者按:虽然身边很难看到这个水平分段的玩家,但按25代数据看能够白灼热的人有2000多名,白冥的人稍微少一些,但也差不多有两千多,所以在日本的话以此为目标的人搞不好还挺多的,似乎不存在“oj说话就是不一般”这样的问题)
打好16分盘子基础,尽量把☆10~11盘歌全EXH(为了打好基础制定的细分目标)
为了锻炼应对24分盘子的能力,把蛇棍和 Watch Out! Pt.2的bp降低到x以下(应用方面的细分目标)
锻炼体力,选择Level3、黑叉这种程度的歌开随机反复训练,以x分数为目标(体力方面的细分目标)
同时尝试Plan8绿灯以及红马甲EXH(灼热白灯水平程度下横向考察的更多其他目标)
以想把盘子搓好的人为反例
想把盘子搓好(以什么为衡量标准下的好?这不够具体)
想把灼热白掉(这一点没问题,但灼热本身打不了的情况下需要一起进行的其他目标)
总之打点☆11的盘子歌吧(在巩固基础的阶段,对每个曲目单独设立小目标可以明确练习目的。此外,灼热这首歌的各种配置,为了达成目标的各个要点也应该有所把握,其中有许多配置,即便是打好了基础也会觉得很难处理,需要意识到之后进行专项练习。)
以上两组目标,作为训练指南来加以比较,哪一个更加容易执行一目了然。
2.练习的方向性
练习的方向性方面,最为重要的一条是选曲。根据选曲的不同,练习时获得的经验值、以及经验的倾向也会有所差别。向着特定目标,每打一首歌都思考一下歌曲的倾向吧。
我个人的看法是,谱面能够获得的经验值与歌曲难度、谱面特征和已经游玩过的次数有关
首先是歌曲的难度。
歌曲越难,获得的经验也就越多。当然首先得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才会有这个结论,一般而言,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按照RPG来进行比喻的话,在新手村切史莱姆切得再多也不太容易提高等级。现实和这个比喻也有一些区别,在到了一定水平之后回去打过于简单的歌,这时获得的经验值几乎就是0(☆1打上1000遍也不会对☆12的密度有所帮助)。现实中不存在砍三百年史莱姆就能满级这种好事,时刻保持挑战强敌才能够进步。
一直游玩水平范围以内的谱面对于提升地力而言获得的经验值有限,还是尽可能多的去挑战水平范围上限附近的歌曲。
虽然这里我是在谈论点灯的难度(clear难度),但是对于刷分而言这种观点也同样适用。您就好比划说,把上面的难度替换成各种谱面的AAA难度,好像结论也差不多适用。AA难度也行。
玩家或许会根据目标的不同去考察不同的难度,不过不论具体的难度是什么,我觉得积极地向更高的难度进行挑战的人进步起来会更快一些。
其次是谱面的特征。
对于有练习目标的玩家来说,明确自己对于哪些配置比较不擅长非常重要。同样难度的谱面下,根据自己擅长不擅长,有不擅长要素的或者没怎么练过的配置会更加有锻炼的效果。讨厌处理的配置肯定会显得更难一些,但如果一直不打就会一直不擅长。
因为灼热白不掉而感觉到自己不擅长处理盘子歌的人一直练习更高密度的键盘歌,也并不会让他更会打盘子歌。象征性地打打☆10的盘子歌试图进行练习的人也有,这就好比不会处理Almagest的长条,跑去真夏的花真夏的梦(spa lv.9)开随机刷十几次希望能把长条练出来一样。以这种练习清单练习就算再把真夏打个十次估计也不会对12级歌的长条有所帮助。
为了锻炼不会打的配置,不把类似难度下的相同配置的歌曲选对,并且以一定的频率选曲进行练习,不然没法提高。正是因为不会打,所以才必须以熟悉的歌10倍的感觉去打它。不擅长就是这么一种东西,如果按别人两倍的努力程度去练的话大概能有别人一半水平吧
最后是已经练过了多少次。
不管多么有练习价值的谱面,重复打同样的内容,获得的经验值会逐渐减少。反复多次的情况下就会记住谱面的特征。
就算是开随机,也会在逐渐的游玩之中记住谱面整体的走向,难点在哪里,这里有个交互那边有一段纵连之类的,或是如果开白在这里容易出事的部分,等等。这种倾向记住之后会逐渐让谱面显得简单起来。这种游玩方式最后会导致接收到的信息逐渐趋于单调,得到的经验值也就逐渐变少了。
通过研究原谱,在地力提升时通过点灯或者更新历史成绩的方式也能获得一些新的经验值,但在实力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如果只是靠堆次数,获得的经验就非常有限。在上古时期推崇开随机反复刷AA,而现在的环境下,已经有相当数量的☆12可以玩得到了,很难说这种方式是否仍然有效。
于是,即便考虑效率的选曲模式非常重要,与此同时也需要确保一定程度的练习曲数量,通过轮换着各种目标曲目进行练习,会收获较快的进步速度。全曲都打自然是最理想的状况,即便是做不到这一点,面对不感兴趣的谱面也应该尽可能保持与感兴趣的谱面相同的态势广泛地去接触,保持这样的习惯会比较好。
3.练习的多样性
除了选曲,每首歌的练习意识和练习方法也很重要。
想想你正在为了什么内容而练习最后才选择了这样的曲目。
如果想练比较基础的内容,比如说读谱能力、瞬间集中能力、等等,主流的方法是就用平时练习的歌曲,使用全力以更新自己的记录。
但如果你想要训练新指法或者变速歌应对等比较具体的内容,应该试着用不同方式使用练习曲,以适应练习的目的。
例如,
用割腕的方式打☆10的盘子歌。(学习指法)
随机☆10 KAMIKAZE的时候每次随机出56这种不好处理的情况时,限制自己只能用中指按5(学习指法)
把绿字调成两倍打节奏复杂的☆11歌曲(硬抗低速)
☆12中位以下的纯楼梯不开随机打原谱(加强楼梯)
要想精准地训练各种要点,如果打太难的歌会同一时间出现非常多不好处理的情况,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直接上高难度的话就会很难有意识地练习,所以建议从低级歌开始练习,即便是打正常情况下可以轻松处理,如果是平时就完全不会碰的那些难度。
通过不擅长的方式练习那些不够熟悉的元素时,成绩比普通玩的时候差一些是很正常的,但这是因为练习而不是变菜了,所以不要对此表示担心。
除了选择不同歌曲,平时也可以试试对同一首歌选择不同的练习方式,可以更高效、更愉快地继续游戏而不会感到无聊。
4.对着目标回顾反思的能力
擅长音游的人往往会回顾自己的游玩过程。
比如会对随机随得很差的谱面难在哪里心中有数,比如会知道刚才哪些段落会倾向于打出FAST判定,或者容易连打打多造成BAD连发,再比如刚才打的那一局某个地方如果弃掉盘子不打就好了……等等。
集中了全部注意力进行练习时,会抱着“想要变得更强”的强烈冲动,却在某个地方出现了失误,最后得到的失落感会变得更加鲜明。正是因为这种后悔的感觉存在我们才会记住各种各样的段落。
越是抱着重视的态度游玩的人,就越多地会去反思自己游玩时的错误,执行PDCA循环,于是更加容易进步。(译者注:PDCA是Plan、Do、Check、Action的简称,或许按照内容可以翻译为计划、执行、评价、反省,总之是一个试错反思的过程)
比如说,
NEMESIS dpa片手部分采用馅蜜技巧的情况下容易爆FAST,下次尝试时试着打晚一点(调整按键时机)
GOBBLE dph无理皿实在来不及搓,下次尝试在键盘部分提前输入一些(调整按键时机)
冥的纵连段容易连BAD,下次尝试的时候在相应段落只敲4次8分拍的节奏(修正读谱)
Scripted Connection的五连纵连用力过猛导致手抬不起来,下次尝试的时候试试放松着控制力度敲击纵连(发力方式的转变)
dbr Line 4 Ruin的时候随到了123-567这样不好处理的接续,下次对这种接续进行特攻,努力能够处理这样的配置(弱点对策)
回顾反思说到底也只是一种微观策略。
当场打不过的歌反复多打几次也许有机会过,打着觉得产生手癖了还可以先回家,回头找个时间看看有没有什么简单有效的对策方法。不过要是成为持久战的情况下,比如说搞不好用上馅蜜花上一周还不知道能不能解决的程度,恐怕就没它什么事了,可能要换个指法之类的。
除此以外,就算没能成功更新记录,只要有哪怕一点能够得到改善,这也可以算做是一次不错的回顾反思尝试。原先做得不好的地方得到了改善,就算其他的地方发挥得不好,也没什么关系,值得骄傲。
在微观上反复进行回顾反思,把它们累积起来就会收获长期范围内的进步。
5.练习时的状态
当然,练习时的状态也会影响到效率。去机厅前一天,可以在座学之后好好睡觉,确保摄入充分的糖分和蛋白质,保证当天的状态。此外还有一条我个人的感想,前一天先练习钢琴然后第二天再去机厅,这样会比平时要更加的容易发挥出状态。
让自己保持良好状态的方法因人而异。记住状态不错时的生活方式,做了些什么,或者当时的其他导致心情状态不错的来由。
以我的经验:
前一天睡得不错(这点估计对全人类都适用)
练习钢琴(虽然钢琴不能馅蜜)
喝功能饮料(特别急功近利的时候会喝很多)
精神上比较亢奋的时候(有时会在身体很疲倦了但想着还是冲一把的时候出现,意外的会很有状态)
完成学习或职责范围内的事务性工作之后(对自己非常满意的一种心理状态)
这种状态总归是后知后觉的,做了也并不能保证状态确实好。
反过来,当自己状态不好的时候去做什么就非常重要了。
还是我的经验:
赶紧回家睡觉(这也没办法)
练习不需要读高密度谱面的曲子(无理皿或者s乱这样的谱子就算脑子清醒也总归打不好,反倒可以试试)
打没打过的歌,或者就干脆随机(比如说边找边看能不能发现一首合适的练习曲)
尝试平时完全不使用的游玩方式(或许会意外的很有趣)
大概这些。

改善技巧
前面讨论了练习的量和质的问题,下面准备来聊一聊能够影响练习效率的一些技巧。
1.学习新指法、手法
指法和手法有非常多种流派。
指法当中比较有名的有:中指3,中指5,中指6,小拇指5,1048式,レゲエ式(译者注:一种dp ranker开发出的用一只手固定姿势处理七个键的手法),割腕全固定,对称固定,53全固定,片手…等等
至于手法,有馅蜜(译者注:把时间相差相对较小的若干个键通过看作是同时押进行处理,以减轻读谱难度的一种应对措施,逆馅蜜反之),逆馅蜜,中途更改运指(或着叫北斗?原文为スイッチ処理),弃皿,空POOR(译者注:或许是指漏了一个键之后明明已经赶不上了也要按一下混空POOR以降低血条损失,同样显示为POOR,放过去没按时掉血算两倍)…等等
这些运指和手法基本上练出来都会很有用,但各种手法适合处理的谱面倾向各不相同,而且在学习这些手法过程中所需要付出的努力也会各不相同。
仅仅是知道有这种技巧并没有什么用,只有感觉到有必要,然后努力练习到能够正常使用这种技巧的时候大概才会有些用处。
以下列举的是我在学习一些新的手法以及运指之后才察觉到的一些要点。
用简单的谱面进行练习(毕竟练习的是平时不使用的一种输入方式,用简单的谱面进行练习的话,才会以自己的意识加以控制着使用这个姿势。比如Feedback DPA原谱左半边3到2号键的接续,有意识地去用中指按3接无名指按2。)
正在背的谱面更有练习价值(正在背谱意味着对原谱比较熟悉,能一定程度上记住谱中的要素,对练习新运指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我自己就是在对各种各样的谱面进行专项突破的时候,无意间变成了运指mania。)
不存在万能的运指或者手法(如果有的话所有人都会用这种方式来玩了。不能有效地理解一种技巧,就不知道什么样的谱面用这种方式处理起来更加合适,反而会变的更菜。日语中的围棋成句:定石を覚えて二目弱くなり(背完定式输两目)。
练习初期一般没办法创造纪录(毕竟是在尝试新的东西,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其实是为了将来更加厉害的自己的一种投资。也有对此感到抵触而不去练习新的运指的人,毕竟学习新指法也只是玩游戏时的一种选项,也没办法断定哪种选择更好。)
学习新的运指、手法也只是一种可行的选项。
学会了新的某种技巧可能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但与此同时,花在练习上的时间可能会深不见底,反而导致水平进步速度赶不上不去练习的时候。再退一步,就算看起来真的学会了,但如果不能对新学的技巧有所理解,不知道在什么情形下使用才好,也可能会造成水平的退步。
以我的意见,如果识谱与背谱技巧达到一定水平,这些技巧其实总归能够逐渐掌握。当然,如果你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准还是产生了瓶颈的话那就另当别论。
2.谱面理解
谱面了解到的越多,在练习时能够使用的练习曲以及采取的练习方式就会有更多选择。
平时就在textage上进行谱面确认的人在这一点上应该会有非常大的优势吧。
不断地进行谱面确认就会产生一些新的发现,比如说“这首歌比较难的地方出现的配置,与另外哪个谱面中出现的配置比较类似,可以拿来当作练习曲。”不如把手机游戏该删的删了每天上班上学路上看看textage。
特别是DP点灯最为厉害的一些人,几乎所有人都乐于使用textage。
他们在textage上发现了可能会很有趣的谱面时,敢于使用最为难打的选项挑战。这种蠢劲可能也对进步而言很重要。
在去机厅前,事先考察哪些谱面玩起来可能会有趣,哪怕是只找到一个也行。尝试挑战这个小任务的话,或许能够提高选曲的广度,丰富对谱面的理解。
3.分析谱面的能力
能分析出目标曲目在哪里打起来很困难的人,在执行练习训练的过程中,能很自然地执行需要的模式,后续背谱的时候也会更加的有效率。
遇到了很难打的谱面时可以去textage观察谱面的构造,即便只是抱着放松的心态,在脑中试着反复过几遍,遇到了打的时候感觉困难的地方,想象着自己当时的游玩状态,这样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改变。
有些人对高难度谱面的看法只是觉得非常的困难,除此以外没有更多的想法,这很可能是分析谱面的能力不足导致的。
比如说:
Timepiece phase II(CN ver.)中,出现长条+短纵连,容易把长压的指头松开,所以很难(模拟按下长条的时候击打短纵连)
嘆きの樹中的1357-246-1357的同时押段(译者注:原文为デニム,这里说的是DENIM spa的标志性难点)之前容易被2和6号键的纵连吸引了注意力,于是会多打出很多BAD,所以很难(注意一下2和6,如果出BAD了就干脆把蓝键全放掉,这样搞不好段位血条能混过去)
千年ノ理DPL4号键的轴连续出现,且出现了不得不用到无名指-中、小拇指-无名指的交互接续,所以很难(试着反复地打几遍这种配置)
Mare NectarisDPA前半段大台阶的左手,没完全接上的楼梯混在各种整的楼梯里面,所以很难(没功夫全注意到的话就试着把握不是折返的那些情况)
当然,有很多时候分析也会出错。我认为,在这种尝试-发现错误-改正的循环当中,我们应该能够逐渐逼近一种正确的分析方式。
不要只停留在“我感觉我打不动这个谱子”这个阶段,也应该进行一些探索原因的尝试,比如说自问自答。
4.观察其他玩家
正如字面意思所说,观察音游玩家也是一种能力。
首先是观察作为音游玩家的自己。
比如说,确认自己的历史成绩或者自己游玩的经验,或者录制手元进行慢放去确认自己擅长以及不足的地方。以此或许可以反思自己在练习上是否需要调整一下方向,这种观察对于特攻某首歌来说也许也有所帮助。
比如说:
灼热的交互段,原来是按键部分掉的更多(希望克服片手交互弱,再次确认那里掉了链子)
Zrikfied原谱结尾的纵连跟不上,实际上是太在意后面的纵连段了,导致前面的按键掉了许多,还有后面纵连的时候太过用力(因为在乱打切换到纵连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调整力度。试着在游玩纵连开始之前的段落时把关注点放在乱打接纵连的力度变换上。或许可以用Liberation之类的曲目来练习这种技巧)
Go Beyond!DPA两乱开头的螺旋虽然随到了456这种不太好处理的配置,但意外的打得很好(在混高速螺旋的配置时打得不错,很有想法,也许再练练可以考虑在打渚の小悪魔DPA的时候开随)(译者按:我看懂了每一个词分开来在说什么,但连起来看使我大受震撼)
不仅是自我观察,站在边上看别人玩也能直观感觉出他人的弱点或者擅长的地方。这也许能够成为突破的关键。
不仅仅是历史成绩,考虑游玩方式、练习内容、思考方式等各个方面之后,或许能够得出一些按照某种方式进行思考并加以练习之后会自然而然地擅长某种配置,不擅长某种配置的结论。
比如说:
DP☆12上打分比较厉害的人一般而言也会擅长点高BPM曲的灯(或许是克服高速曲的突破口)
DBR☆11练习较多的人,一般能够打最难关谱面的两乱Hard,相对的,EXHard的灯就不是很多(从旁佐证了DBR练习对高密度耐性十分有用,但是对于处理EXHard时需要的更加细致的配置准确性上就不那么有用了)
虽然擅长读谱但能够调用的指法较少的人在随机时的bp涨落会更大(为了追求安定感可能拓展能够使用的指法会比较好)
突破自己的强项,克服自己的弱点
参考他人的强项,吸取他人弱点做反面教材。
四个方向要是都能做到那再好不过,但有的人靠突破一点打到相当高水平,或许可以说他人的弱点就是别的方向上的强项(比如容易癖或许是因为肌肉记忆力比较好)。每个人的目标本来也各不相同。
5.分析其它游戏、爱好中掌握的经验的异同
同样是第一次玩iidx的玩家,可能有的人完全没接触过音游,有的人接触过其他音游,还有人可能之前还练过什么乐器。这三类人在同样的练习量下进步速度肯定会有显著的差别。
练过乐器的人,他所练过的那些手指肯定比普通人的手指要灵活许多,作为玩家来说也更加熟悉背谱的过程。
有其他音游游玩经验的人对音乐游戏所共通的那部分还会有特定的一些感觉,转换到别的音游的时候也会更加熟练知道进步的一系列模式。
除此以外,音游以外的经验也会有影响。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事方式,比如说有在体育项目当中不断练习进步、最后水平能够取胜的人,有较高的自我管理意识的人,性格上不受限于眼前利益的人,这些不同处事方式以及经历,决定了玩家的背景条件以及特征。
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游玩音游时的上手迅速与否这点上能观察到差异也就不足为奇了。
于是,如果作为玩家没有一些上面提到的有利的背景环境,我觉得不妨从以下内容进行思考,放松心态。
要明确了解到,刚上手时的状态或者进步速度并不完全是由才能所决定的。(有些玩家是从练习钢琴转过来打音游的,相比之下他比我更擅长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像这样明确态度之后应该就能保持理性和自己平时的节奏了。)
为了做更加成功的自己,现在主修的、最为擅长的音游中得到的经验,对于进步而言最为重要。(旧的经验已经是过去的东西了,但是眼下所采取的思维模式最后对于将来而言又会成为过去的经验。)
培养其他兴趣,比如练习其他音游(当然成年人总归得先考虑可供支配的自由时间,培养新的兴趣得有投入一定时间的决心才行。按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在其他音游打了一半的时候也有试着玩过一些DDR,从DDR座学中收获的经验能够放到iidx座学里,也相应的有所收获,如果有干劲的话真的值得练习一下。)
过去的没有办法改变,但是即便效果不明显,从现在开始也一样来得及。
10年之后,现在热衷着的事物将会成为优秀的"过去的经验"。
现在不抓紧改善的话会因为获得经验上的差距被甩得更远的吧。

改善思考模式
性格与思维方式因人而异,改变首先无从下手,其次并不必须。
只考察厉害的人会发现他们之间也有些差别,但其中似乎有些东西比较普遍存在于他们身上,也许可以试着归纳出来。
性格与思维方式虽然不好改变,但与进步密切相关的那些思考方向总归有那么些参考价值不是吗。
这里论述的内容恐怕每个人之间的分歧会比较大,总之当作有这么些倾向的一种参考吧。
1.感受新事物的乐趣
厉害的人似乎更加容易对新发现的内容着迷。
在DBR界(译者注:DBR是double battle random的略称,DB是DP界面两边分别下落SP谱,然后R表示两边分别开随机交换下落轨道)最厉害的那一拨人里面似乎都不喜欢玩已经通关过一次的曲目,往往把目标放在没玩过、没有过关(HARD EXHARD这类标准也算)的谱面上。
对已经练习过几次,熟悉谱面倾向的那些曲目压BP也是一种不错的训练,按游玩时能够收获的经验来判断的话,选择与之前不同方向的那些谱面会更利于成长。
新曲如果出现与以往不同倾向的难点时,我的个人感觉是:越厉害的人,越能够积极地去把握谱面当中的要素。
积极发现新谱面当中的乐趣,这样获得的经验也会比其他人多出许多。
2.不过度意识他人的进步
与对手竞技并成长虽说是游戏性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点,但如果在别人进步势头正旺的时候,很有可能因为看到别人进步而打消了自己玩游戏的积极性。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这个性格对于竞技来说不是个好状况。
每个人的成长曲线各不相同,他人进步的时间段很有可能正好撞上自己的瓶颈期。和别人相比落后的时候更应该慢慢消化自己手头正应该做的那些事情。
不过,进入进步期的人正是因为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才开始进步,这时候不妨搞清楚他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了怎样的练习(比如翻他的游玩履历)。
顺便一提,我觉得我身边那些厉害的人往往在发现别人进步的时候都表现得挺高兴的。当然我觉得他们肯定会感觉到不甘心,我自己确实会觉得不甘心,我认为有竞技意识的人往往会因为打出了什么好成绩而充满干劲。啊,当然这里说的意识是在适度范围内的意识……
3.对他人的提议批判着接纳
比自己玩得好的人的建议也不是100%正确,虽然这一点很容易被无意识地忽略掉。
个人的状况以及思维习惯的不同,最终导致进步时的关键点也各不相同,于是建议也就不能完全覆盖各个人的不同状况。何况建议也有出错的可能,收到建议的时候,在心怀感激接受建议的同时,也应该斟酌一下。
先整体把握得到的建议,然后尽可能早(条件允许的话那就第二天)地去实践它,觉得建议当中可能有些问题的部分总之先保留疑问试试看,然后试完了再把确实符合自己状况的部分保留下来。九州(日本地名)的不正(日本玩家,据个人观察dbr打得很多,这两条为译注)也曾说过类似的话。
影视作品,或者具体讲的话那就历史剧,剧情里面经常出现哪里冒出来个人提出一些推动剧情进展的建议。建议的地位总觉得被拔高了许多,看待这些建议时还是就当作这是剧情需要比较好,不要全盘接受把这种拔高的地位带到现实生活中来。
现在想来,我自己也有过给别人建议的时候搞了些驴唇不对马嘴的经历。当时在讨论特攻Rave*it DBM的一些技巧,我给刚开始入门DBM座学的某位玩家介绍了一下3键以外的全压和5键以外的全压的妥协处理方案。后来他并没有接受我的建议,并开发出了不需要妥协的处理上述两种键型的方式,成为了EXH第一人。
除了反省自己的失败以外,也可以看出,能够适度批判着接纳他人建议的人总归能够更加容易进步。
4.控制着让音游带来的乐趣战胜痛苦
虽然人们常说:"享受游戏的乐趣是进步中很重要的一环",那这也是需要区分从何处感受到快乐之后,才好加以判断的事情。
确实,比起以悲观的情绪游玩,积极而又享受着,用充满乐趣的方式游玩更加利于头脑吸收新知识。
但是,仅考虑乐趣的话,只是听听喜欢的歌曲,打一打喜欢的谱面也是一种不错的游玩方式。对于已经在享受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的人来说,这一条似乎并不能算作一条正经建议。
按我的话再具体一下这个话题,大概是指"在希望进步的时候,感受到进步的快乐以及探索出如何进步的快乐非常重要。"
每个人感受到乐趣的点不太一样,这件事似乎也没必要多言。但在我们看起来进步比较迅速的那些人似乎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种乐趣吧。
按我的观点看来,如果希望追求超脱世俗眼光的更高层次的乐趣,想把音游带来的乐趣连骨髓都打算挖出来嗦两口的时候,不妨考虑考虑进步时的状态,以及探索进步的轨迹。
Rave*it!! Rave*it!!DBM敲起来的舒适感在日常生活中是体验不到的。
☆11DBR是一个越玩下去就越会感觉到充满乐趣的东西。DP☆12刷刷AAA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大概吧。。。)
当然在为了进步而不得不去经历的那些过程中,除了乐趣以外也免不了各种痛苦。
试着想象一个天平,往两边分别摆上练习的痛苦与更加深入获得乐趣的欲望,后者在厉害的玩家的脑海当中恐怕会获得压倒性胜利。完全感觉不到这种痛苦的人感觉也是存在的。

改善游玩环境
创造能够练习的环境自然很重要,身边有厉害的玩家本身也会对进步带来不小的帮助。虽然说这一点提到的内容跟买彩票似的,似乎不太像是自己能够决定的事情,但是有机会的话可以试着努力一下,或许会有所帮助。
#1.创造在家也能练习的环境
如果家里有网,然后价格合适的话可以选择CS版本IIDX或者折腾一下INFINITAS,这样在家里也可以练习beatmania,此外BMS也是一种备选项。
像我一样拿纸制作控制器面板部分,对照着纸控制器敲textage上看到的谱子,在家能够座学,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练习。
当然,如果可以花上很多时间在机厅进行练习的话,那也没有强行在家折腾的必要了。但如果没有频繁出入机厅的条件,或者是想把路上的时间都尽量节省下来的人,那么在家准备一套能够练习的环境或许是必要的。
对于创造环境有困难的人:
没钱---找点活干
村里没网---你怎么看到这篇文章的?
噪音不太好解决---如果想找的话应该是能够找到解决噪音问题的方案的,找点折腾过的人问问相应的措施,噪音问题肯定能够有所缓解。如果和家里人一起住,可以试着商量发出些噪音也没问题的时间段,然后限定着时间段游玩,降低噪音的影响。
懒得折腾设备---用纸贴上按键的原尺寸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模拟原有的练习环境。谷歌里搜"beatmania寸法"应该就能找到尺寸参考了。仅仅是在纸控制器上反复敲DENIM段1357-246-1357的交互都能够获得练习效果。对着别人的游玩画面隔空游玩似乎也能提升读谱能力。
2.保持与其他音游玩家的交流
周围有许多音游玩家的情况下会大幅提升自己的游玩环境。
只是看别人玩也能获得许多情报,如果还能够交流各种体会也就能收获更多有益的情报,而且社交对于保持干劲有很大的帮助。
在机厅里找玩家搭话可能对自称社恐的玩家来说难度太大了(当然我的话不会有这方面心理障碍),在微博qq群之类的地方维持交流关系或者线下面基(当然现在由于疫情影响会比以前困难些)也能拓展自己在音游圈子内的见识,对于情报获取以及干劲提升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译者注:原文为推之类的sns,直接替换成了国内的情况下更容易接触到的平台)
如果重视进步,那么"不仅仅"关注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也应该试着关注比自己厉害的人,或许可以瞥见上位者才能见识到的世界。
如果不是很适应网络社交的话可能会担心搭话时的各种问题,不过绝大多数玩游戏厉害的人也只是游戏玩得好点的一般人罢了,所以不需要有太多顾虑,用平常心对待就好(被拉黑了也不会影响到地力就是了)。(译者按:日本网络上的社交平台好像有无言follow可能会被拉黑之类的说法,详细内容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不提一句感觉这里的发言会变得很奇怪x)
当然了,sns网站的利用方式毕竟是因人而异的,这里提到的能够拓宽交流范围的建议也只是对于没意识到这些事情的人的一种提案,仅此而已。
3.将他人视作潜在对手
如果觉得维持社交关系很累那也不必勉强。
即便如此,"他人"依然是激励自己进步的动力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要素。
在机厅或者网上遇到的人或许可以参考他们的成绩,也可以找稍微比自己厉害一点的人拿来加rival,或者看作竞争对手刷他们的分。在ereter.net也可以找到其他玩家的分数或者点灯的一些参考。参加Weekly Ranking(译者注:iidx的每周排行榜,或许可以理解成iidx内置的每周课题)也能更加容易地找到和自己水平相近的人。
如果扩大自己的视野,把大概是最顶端的那一拨玩家也考虑进去的话,或许能在玩游戏的时候采用更加无欲无求的心态游玩吧。
把自己所厌恶的人当作对手或许也能够刺激自己的进步欲望。但就个人而言,把负面情感当作进步的动力很难说是一种理想化的解决方案,即便这种方案或许确实有用。

改善阅读方法论时的方式
诸如这篇文章在内的各种介绍如何提高音游水平、或是论述游玩时如何进步的文章已经挺多的了。读过上位玩家写的方法论的玩家想必也不少,但最后变得相当厉害的玩家总归还是其中的少数。
我们所理解的比较理想的情况是看了文章而取得进步,嗯,这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事实却往往不会这么简单。利用进步理论的时候还需要后续的实践过程,拿理论优化自己进步的过程的人应该不在少数,我自己也是其中之一。那么该怎么使用这些理论呢。
1.将方法论翻译成自己水平的内容
在阅读这些理论的时候,有时会发现他们论述的是超出自己水平的话题。认为"擅长的人果然不一般啊"的话这个话题也就结束了,然后免不了被人甩在身后。
即便是远超自己水平的上位玩家的经验,或者是与自己所期望进步的领域完全无关的人,他讨论的内容中也想必会有某种可以利用的共性。
将所讨论的内容替换为目标难度或者目标领域,或许会发现某种暗示进步路线的内容。
比如说
在讨论背馅蜜谱面的话题时产生的一些方法,或许能移植到ChaosQ高速段背谱时的经验上产生什么帮助(虽然是馅蜜的方法,但或许对打分有些帮助)
bpm130左右的gachi押(译者注:gachi为认真,这个词指不太容易用别的方式进行处理只能认真读铺认真按好每一个键的配置,比如bpm合适的情况下,拍砖中混着短纵连的配置)中的一些方法,或许能在Mare NectarisDPA尾杀段馅蜜时有所帮助(虽然是gachi押的方法,但或许对馅蜜有所帮助)
卑弥呼EXH时的要点讨论了关于轴的配置如何处理,或许能够对挑战这首歌的段位产生一些帮助。(少参考纵向的情况进行按键,轴其实比直观感受到的要来的慢一些,这些情报或许放在段位里也是相通的)
Rave*it!! Rave*it!!DBM的要点,对于不擅长大拇指运指的人可能会有所帮助。(即便这首歌这么打很难,完全没有挑战的可能性,这个话题下的内容也许能够成为新运指模式的参考)
在进步理论当中,并没有划定了框架就得往里面跳的规矩。拓宽视野然后找到有利于自己进步的要点是很必要的。
就读后感而言,或许可以理解为从"这种歌如此这般就可以怎么怎么样"就结束的状态,转变为"如此这般处理歌曲的思路对于我目前的种种挑战是否有所启发"转变。
2.进行取舍后“立即“付诸行动
东西读了之后,差不多三天左右就会忘掉了。
我经常能在写了差不多内容的文章下面看到同样的"原来如此!"之类反应的留言。对于提升干劲的读物而言看过了也就过去了,这种利用方式也不能说不行。不过就文章的价值而言总归没有利用充分。
如果想充分利用方法论的话,有必要先对其区分以下三类:"有用的部分"、"虽然确实有道理但对于目前的状况而言没有太多用处的部分" 以及 "不太对劲的部分"。
"有用的部分" 应该尽快尝试。如果有列出推荐曲目应该尽快,或者晚一点的话第二天进行练习。
"虽然确实有道理但对于目前的状况而言没有太多用处的部分" 只保持了解的程度即可。
"不太对劲的部分" ,关于这点,如果有 "其他的思考方式" 存在的话也就不必勉强改变。思考方式完全相同的情况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状况选择符合的部分进行参考即可。
但是,如果并没有其他的思考方式,又由于各种奇怪思考的干扰,导致进步速度反而下降的情况,或许可以考虑一下"即便是上当受骗也就试试看"的思考方式。
比如说分析一下下面一段音游方法论。
"讨论一下如何通过皆传。第一首翡翠一般不会出什么状况。灼热用53半固定扛住复合连皿部分。24分拍的皿用16分来打的话也没关系。卑弥呼的纵连、轴、低速很容易暴毙。交叉纵连段因为容易多按导致连BAD应该间歇性舍弃一些按键。至于轴可以找轴倾向性强的歌曲开随练习。低速用调速解决。要注意冥前半4545交互复合按键的段落,记得是从反拍起手。加速段的纵连通过S乱提升连打耐性。冥比较容易手癖,记得不要打太多,可以用高速曲目开随机的方式进行练习。
读这一段时可以这么进行解读:
"有用的部分"
24分拍的皿用16分来打的话也没关系
->诶?那我明儿个试试去。
交叉纵连段因为容易多按导致连BAD应该间歇性舍弃一些按键
->诶?那我明儿个试试去。
至于轴可以找轴倾向性强的歌曲开随练习
->周末之前的这几天就找些带轴的歌练练吧。
"虽然确实有道理但对于目前的状况而言没有太多用处的部分"
灼热用53半固定扛住复合连皿部分
->因为自己是用的片手处理这个段落的按键所以这句话和我没关系。但是对于皿复合来说可能确实是不错的练习,也许可以试试看用这种手法练习一下。
低速用调速解决
->自己平时不调速而且这种程度的低速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扛得住的。但是如果遇到更加困难的变速可能确实调一下速会比较好。把调速练出来可能能派上用场。
要注意冥前半4545交互复合按键的段落记得是从反拍起手
->目前还没感觉到冥癖了的情况,所以不在意这一点应该问题不大。不过如果之后真的癖了的话这条建议可以一试。
"不太对劲的部分"
加速段的纵连通过S乱提升连打耐性
->解决冥的连打,通过研究谱面是更有效率的解决方式。S乱除非打到非常高的难度,不然没有训练效果,只是自我安慰罢了。这里我有自己的思考方式。
冥比较容易手癖,记得不要打太多,可以用高速曲目开随机的方式进行练习
->虽然有"解决冥的连打,通过研究谱面是更有效率的解决方式"这种自己的思考存在,但是这种思考可能会造成地力锻炼不足,所以高速曲目开随机似乎也可以当作一种应对,值得一试。
没有把读到的东西全部一条条试过的必要。
即便是只得到一条新情报,最后尝试了确实有用,这样也算是足够充分的利用到了别人的理论。
3.不期待练习的短期成果
再怎么有效的药也不可能一瞬之间就把病给治好。方法论也是同样。
说到底,音游进步理论这种东西,总归是已经经过练习变强了的人,回顾过去的练习经历,再对有效的练习方式进行一种简单概括,是一种结果论的视角。即便是完全照着做,也并不一定能够很快获得提升。
对同一条建议而言,也有潜台词没有包括进去,比如说"应该练习到什么程度"与"配合某某练习一起做的话效率会更好"等等各种其他说法。
比如说这一条建议:
为了HARD Clear冥DPA,可以尽可能多地进行lv.10~11的高速曲DBR练习。
看到这条建议之后,估计就会有人跑去打上一个星期的高速曲DBR,这种程度的练习估计并不会有明显的反馈,短期看不到成效之后,可能就会觉得这条建议没什么用,于是就放弃了。
如果列举一下的话,上述的那位应该去做的事情可能有这么些方面:
lv.10~11的高速曲DBR练习,以一个月120局的量进行训练。(正确的练习方向不考虑量的话也就没有用了。)
lv.10~11的高速曲DBR练习,目标定在50BP以下,刷各种各样的歌。(练习时的目标很重要)
实际上冥的加速段,bpm150~160的部分也很难,所以DBR中速带轴的曲目也应该进行练习。(采用横向一致的对比视角可以拓展练习曲的范围)
"只要把这几首歌练会了大概就可以了。"这样轻描淡写的描述也是建立在非常大量的练习的基础之上的,将目标分割成小目标的意识也往往是很重要的事情。他人的进步理论往往会不经意间把这种描述淡化,照着做的时候很自然的会以比应当做到的更加轻松的心态去执行。
除此以外,为了打冥而练习高速曲的理由也应该反思一下。冥的整体bpm是200,所以练习高速曲是妥当的。但是这是一首变速歌,加速段中间的bpm150左右的部分也很难,也应该用同样的理由提升中速曲目的地力,这一点也很重要。
对着各种建议,反推着用 相同的视角 去考察其他的练习要素、练习曲是否必要,这种考察方式也很有用。
提出建议的人可能有遗漏的部分,或者这个人恰好非常擅长150BPM段落的处理而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会卡到谁,于是最后认为没有写出来的必要。
如果被推荐了一首歌应该横向拓展思路找另外的十首歌来练习。

总结
这篇文章最后写了很长,之前就想着写一整篇关于音游如何进步的文章,列出各种值得改善的要点的相关意见。如果有哪些点会让人感觉到确有其事而又浑然不知最后恍然大悟,那么这些可供改善的地方或许可以进行一些尝试。
译 / Elrig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