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眼泪
有人说宇宙的尽头是哲学,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老师讲古代哲学就是心理学的前传,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类的胆汁血液粘液对应着宇宙的土气水火,盖伦提出了气质类型说;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孟子说人本善,荀子说人本恶,世硕说人有善有恶,告子说人无善无恶。宇宙无解,哲学最大,那就让我这个心理咨询师在一只猫咪的故事里开始我们的情绪日记之旅吧。每天一个小故事,每天一点心理学的小知识,我的情绪我做主。
我最近在看一本书《宠物医生爆笑手记》,作者是一名宠物医生,肖特医生说他就像一台故事机器,他的诊所每一天都充满了人和小动物的至情互动,在动物身边人们往往展现出他们最具人性的那一面。他说他见过冷酷的男人在爱狗离世后哭得死去活来,他见过孤独的老妇人向他倾诉、她这一辈子给予猫咪的笑容远多过她这一生遇到的任何事物......而这些故事里的小动物们却稀里糊涂的在人类的世界里上演着各种戏剧和喜剧。它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超级迷人且极富感染力,同时还有着神奇的身心疗愈灵力。、

我家就有一只大橘猫,它是个小男生。它是闹钟,每天负责叫早;它是舍管,就寝时负责检查门窗;它是苍蝇拍,家里要是有小虫子无论飞的爬的都能逮到,还不用充电自带清扫战场功能;它还是哄睡神器,它趴在你身上呼噜呼噜的振动超具催眠功能。
肖特医生的书里也提到了猫咪的咕噜声,他从医学的角度给了一个较为可能的解释:咕噜声源于喉部的振动,它由大脑中神经振荡器的节律性脉冲控制。咕噜声类似于微笑,它会促使内啡肽的释放,这就解释了猫咪不仅在高兴的时候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在它受伤的时候也会如此。猫咪所产生的25-50赫兹的振动、实际上会促进组织的愈合。内啡肽就是体内的疼痛缓解剂,可以制造快乐的感觉。比如无辣不欢,比如开饭前嘹亮的拉歌、还有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都会释放内啡肽让我们快乐。有点类似于多巴胺。这两者都能带来快乐,前者是先苦后甜,后者是先甜后苦。由多巴胺引发的快乐容易上瘾,而快乐之后确实更深的空虚,比如刷手机打游戏。
除此以外,人类释放压力、缓解痛苦、对抗坏心情的机体自产物质还有什么?

血清素,近几年很流行的一种说法,这个制造快乐就更简单了,吃饭时的细嚼慢咽(不要看手机的那种),散步晒太阳三十分钟以上,瑜伽的腹式呼吸都可以产生。那你有听说过血清素还是产生褪黑素的原材料嘛?就是那个造成我们失眠、抑郁和衰老的褪黑素。小孩子白天玩得精疲力竭晚上困得早、睡得香,就是因为他们作息严格遵守了褪黑素的“生产流程”(褪黑素通常在晚上9~12点间分泌)。只有有效分泌了褪黑素的睡眠才有消除疲劳、抗氧化、防衰老的功效。很多熬夜的女生皮肤不好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太晚入睡或者白天没有充分的释放足够的血清素,导致睡眠里没有充分地分泌褪黑素来处理白天产生的活性氧化素(活性氧化素就是类似于燃烧后的煤灰,是造成皮肤不好的一个原因),褪黑素在这里发挥的是抗氧化作用。
除了上述三种物质,还有一种神奇的物质可以把造成我们兴奋的交感神经工作模式切换到是我们放松的副交感神经工作模式,那就是眼泪。这世界上有三种眼泪,滋润眼睛的基础分泌眼泪、冲洗洋葱刺激的反射性眼泪,还有只有人类才有的动情之泪。孩提时的悲伤之泪、青少年的自尊之泪、成年人的感动之泪,都是我们用来释放压力的天然工具。偶尔是一种很好的自我疗愈方式。
有一首歌叫《男人哭吧不是罪》,曾经年少不爱哭的你一定记得要告诉自己的孩子:要哭,要充分的哭。只有在孩童时期充分体会过各种情感而哭过的人,长大以后的成人之泪才有共情和同感的能力。

“人在日日夜夜撑着面具睡,心在生命线上不断的轮回”,如果可以穿越过去,我想见到那个时候的华仔和他说:叔,你唱得那么动情是不是抑郁啦?哭吧,凡事不要等到懊悔的时候无泪的时候,情绪就化了气侵体伤身了。哭在当下,释放掉压力和情绪,一切都是有迹可循,有道可解的。记住哦,凡事至少都有三种以上的解决办法,这可是心理学定论。不要被情绪堵住了通往未来的通路。
觉察情绪聆听自己,识别情绪聆听他人。我是心理咨询师小升,让我们一起阅读、一起聆听、一起找寻生活的本质,探索生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