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桃花
1、



2、植被:桃花
桃花,蔷薇科桃属的多年生乔木植物桃树的花,树干灰褐色,叶椭圆状披针形,单叶互生,边缘具有细锯齿,花单生,先叶开放,核果近球形,花期3—4月,果期6-9月。桃花的名字来源于《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花原产于中国中部及北部,栽培历史悠久,后来逐渐传播到亚洲周边地区,在法国、地中海等温暖地区都有种植,喜温暖、湿润及光照充足的环境,耐寒、耐热;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质土壤,不耐碱土。桃花一般通过播种或嫁接繁殖。
桃花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既可作为食物用,又可作为药用,《岭南采药录》记载:“带蒂下药,能凉血解毒,痘疹通用之”。古人曾用“人面桃花相映红”来赞美少女娇艳的姿容,其实桃花确实有美颜的功效,《神农百草经》里就谈到,桃花具有“令人好颜色”的作用。桃花色彩艳丽,是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人们也用它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3、文化元素:
①如果说玫瑰花是西方人爱情的象征,桃花则是中国人爱情的象征,“桃花运”就是指爱情。《诗经》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描述的是新婚场景。千古名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描写了意中人的模样。《红楼梦》里林黛玉葬花葬的就是桃花,也是她逝去的爱情。
②桃花还是健康长寿、富贵的象征。《太清方》曰:“三月三日采桃花,酒浸服之,除百病,好颜色”。古老的桃符则用来镇守家园,赶走妖魔鬼怪。虽然时至今日已不流行桃符,仍然有人在家里摆束桃花,以求带来好运,因为盛开的桃花还有“花开富贵”之意。
③“桃李满天下”用来赞美老师的学生遍布天下,以桃花送给老师也是非常合适的。
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歌颂了桃树谦逊的品质。
⑤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世外桃源,桃花也成为美好生活的象征。
⑥桃花在传统文化中寓意吉祥,大宋官窑《桃花瓶》把桃花元素融入作品中,小口,瓶身大且浑圆,肩部浮雕桃花,细颈似花枝,犹如桃花盛开,象征“花开富贵”。桃红客若至,定似昔人迷。桃花瓶清新亮丽,即使在料峭冬日,仍难掩红蕊含笑。釉色含蕴晶莹, 优美动人,亭亭玉立。

4、旅游主体文化特征分析:
①赵赳昂:小时候看《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偷吃蟠桃,“小桃树三千年一熟,人吃了体健身轻,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树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飞升,长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寿”,就喜欢上了吃桃子,后面逐渐了解到桃树桃花,桃花不仅有很强的观赏价值,还能制成桃花糕、桃花丸、桃花茶等食品,用桃花入酒,制成佳酿,形成“桃花酒”。
②朱鸿立:我认为桃花反应的文化是中国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
③余德杰:桃花对于我来说象征着:桃李满天下、爱情的奴隶、美好生活等。可将其送给喜欢的女生,表达内心的爱慕之情;桃花的寓意是:花开富贵、大展宏图,高中时期的许多创作都牵挂向往着桃花一丝浪漫诗意的感情,外表鲜艳亮丽,寓意浪漫美好。
④唐思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桃是一个多义的象征体系。在人们的文化观念中,桃蕴含着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的原始信仰,有着生育、吉祥、长寿的民俗象征意义。其形成原因一是在食用方面的喜爱,桃实、桃仁、桃花、桃叶、桃茎等无不可以当成药物。桃的果实既美味又能治病,深受我的喜爱。二是宗教信仰方面,我认为桃是驱鬼避邪、长寿的象征。三是受文学作品影响,桃花在文学作品中可作为美人、美好春光的意象。这种文化内涵一方面是由于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探索的过程决定,另一方面是由特定的社会风尚赋予其特定的精神层面决定的。桃代表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