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里海南岸的兴衰:卡伦、巴文德争雄

2020-04-26 16:38 作者:数学九十分  | 我要投稿


来源自《剑桥伊朗史4》203页

上回说到阿拔斯王朝征服了塔巴里斯坦,以阿莫勒为总督府,对其进行治理。763年总督阿布尔•阿拔斯•图斯(Abul Abbas al-Tusi)在阿拉伯人居住的范围内驻扎了大批守备部队,分散在40多个城镇和战略要地里,以构成基础的防备力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阿拔斯王朝在此地的统治者便稳固了。因为阿拔斯王朝占领的只是里海低地(沿岸土地),对塔巴里斯坦山区(里海高地)有心无力,鞭长莫及。而山区内便有两个称霸一方的小政权——卡伦文德王朝(Qarinvand dynasty)与巴文德王朝(Bavandids dynasty)。
先说卡伦文德王朝。卡伦文德王朝由卡伦家族建立,据说乃“帕提亚七氏族(Seven Parthian Clans)”之一,祖先为卡瓦德一世时期的名相苏赫拉(Sokhra)。苏赫拉之子卡伦(Karen)被库斯老一世封赐纳哈万德(Nahavand,位于里海西南部,今伊朗哈马丹市附近),随后逐步迁移至塔巴里斯坦。阿拔斯时期王朝分长幼两支。长支君主名为文达胡穆兹(Vindadhhurmuzd),统治中部山区,都于拉富尔(Lafur);幼支为他的弟弟,叫文达帕干(Vindaspagan),统治西部山区,驻于穆祖恩(Muzn)。
巴文德王朝由巴文德家族建立。关于其家族祖先巴夫(Bav)的来历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认为巴夫是卡瓦德一世曾孙,随伊嗣俟三世逃难至塔巴里斯坦,在此定居;第二个版本认为巴夫是雷伊城一个祆教祭司的后裔,世居已久;他们居住于东部山区(或称沙尔文山,Sharvin)驻地在沙里亚库赫山(Shahriyakuh)里的菲里穆城(Firim)。当时的统治者为沙尔文一世(SharvinⅠ)。
这两个家族在达布依王朝灭亡后均以其继承者自居。卡伦家族继承了“吉尔•吉兰”与“呼罗珊的伊斯帕巴德”的头衔;巴文德家族继承了“帕塔什瓦沙(Padashwargar Shah)”的头衔,并自号“图哈里斯坦之王(Kings of Tukharistan)”。这两个家族为争夺正统一直争斗不断。不过一开始这两个家族因为信奉祆教,对阿拉伯人均持敌视态度。哈利德•本•巴尔马克(Khalid ibn Barmak,阿拔斯王朝著名宰相)在768-772年任塔巴里斯坦总督期间,尝试采取怀柔政策,与文达胡穆兹交好,并建设了一些城镇,但在哈利德离开后城镇就被巴文德的统治者沙尔文摧毁了。他甚至在山林中进行游击战以反抗阿拔斯王朝的统治。
781年,呼罗珊正值多事之秋。一个自称“蒙面先知(穆坎纳)”的野心家于776年发动了起义,并迅速席卷了呼罗珊地区,阿拔斯王朝顿时疲于应付。而在此同时,巴文德与卡伦两方结成联盟,发动了叛乱。据说塔巴里斯坦的穆斯林在一天之内全被杀光了。当然这只是夸大其词,但是在其统治地区和占领的地方屠杀穆斯林的现象应该是存在的。

阿拔斯王朝当时正忙于应付呼罗珊叛乱,只派了几支规模不大的军队前往平叛,无一例外都被叛军击败了,其将领也被杀死。叛军的急速发展令哈里发马赫迪有些措手不及。在783年平定了穆坎纳起义后,他立马派遣王储穆萨率大军前往征讨,同时还将刚刚平定呼罗珊叛乱的4万军队调往塔巴里斯坦,主帅为赛义德•本•哈拉什(Said ibn al-Harashi)。两面打击之下叛军迅速崩溃,文德胡穆兹受伤。无奈之下,他在穆萨保证他的生命安全后主动投降了。穆萨在785年继位为哈里发后将他带回巴格达,但随即又允许他返回自己的领地。
哈伦·拉希德统治时期这两家又蠢蠢欲动。他们封锁了进出高地的通道,并禁止死去的穆斯林埋葬在当地,沙尔文的手下还谋杀了总督哈利法•本•赛义德(Khalifa ibn Said)的侄子兼副手。805年,文达帕干将总督派来的收税官杀死,此事很快被哈伦知晓。原本他是为了探查呼罗珊总督是否不忠而悄然来到了雷伊,得知此事后立马派使者前往双方命令他们迅速赶来。大概是因为哈里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收到这个消息,令两位统治者误以为大军将要压境,顿时慌了,急忙前往雷伊表忠心,转眼就把文达帕干卖了。在不动武的情况下解决问题也是哈伦愿意看到的,他正式确认了卡伦文德王朝的伊斯帕巴德头衔,并应他们的要求撤换了总督,但指示新总督要时刻压制他们的权威。同时将文达胡穆兹之子卡林(Qarin)与沙尔文之孙沙里亚(ShahriyarI)带往巴格达以作为人质。四年后在前往平定拉飞•本•莱斯之乱时允许他们回去。自此卡伦文德家族逐渐向哈里发靠拢。

815年,文达胡穆兹去世,其子卡林继位。哈里发马蒙要求双方带领军队参与他对拜占庭的战争。沙尔文一世出于谨慎拒绝了,而卡林则率军前往,大胜归来,且马蒙对其出兵的举动十分赞赏,对其诸多宠誉,令曾同为质子的沙里亚十分嫉妒。

817年,沙尔文和卡林都去世了,沙里亚一世(ShahriyarI)继位,而卡林之子马兹雅(Mazyar)则继承了卡伦文德的统治。沙里亚联合文达帕干之子文达•乌米德•本•文达帕干(Vinda-Umid ibn Vindaspagan)将其驱逐。马兹雅被迫逃往阿拔斯哈里发马蒙的宫廷寻求庇护,并改信伊斯兰教,取教名阿布尔•哈桑•穆罕默德,以此获得了马蒙的信任。822年3月,他在塔巴里斯坦总督穆萨•本•哈夫斯(Musa ibn Hafs)的护送下回到塔巴里斯坦,马蒙给他留了两个城镇供其统治。但他不甘心屈居于此,于是在825年沙里亚去世后联合穆萨迅速出兵,先是击败其叔文达乌米德,后击败沙里亚之子沙普尔(Shapur),并将其杀害。进而吞并了卡伦文德王朝的大部分领土,成为塔巴里斯坦山区的霸主。他在领地内兴建清真寺、抗击德拉姆人,企图将山区建设为国中之国。他的统治遭到了本地贵族及阿巴纳人(Abnas)的反对。

阿巴纳人,即阿拔斯王朝从呼罗珊迁移来驻守的波斯穆斯林,在长久时间里逐渐定居于此,并与当地人通婚。他们因身负抗击不信伊斯兰教的德拉姆人与部分山区居民而拥有税收方面的特权。马兹雅统一高地后将这些人的税收特权废除,令阿巴纳人十分不满,他们企图中伤马蒙与马兹雅的关系,然而却无功而返。于是他们在826年穆萨死后裹挟着新总督、穆萨之子穆罕默德在阿莫勒发动了反对马兹雅的叛乱。马兹雅听闻此消息后立马出兵围住了阿莫勒,经过八个月的围攻后将其攻陷,平定了叛乱。而一些叛军首领被杀死,穆罕默德则被关押起来。马蒙听闻后便承认了他对塔巴里斯坦的统治权。而马蒙之弟穆塔西姆继位后也承认了他的权力,他成功在塔巴里斯坦建立了短暂的霸权。

然而后来他与阿卜杜拉•本•塔希尔(Abdullah ibn Tahir)产生了冲突。阿卜杜拉·塔希尔是塔希尔王朝君主、呼罗珊总督,身经百战,其父子均为马蒙的得力干将。他声称塔巴里斯坦属于他的统治范围之内,要求他将赋税送往塔希尔处。而阿卜杜拉与现任哈里发穆塔西姆关系恶劣,若这样做必定会与哈里发交恶,因此他拒绝了这个要求,将赋税交给了哈里发的使者。同时不接受阿卜杜拉对他与穆罕默德的调解,没有将他释放。屡次被驳面子令阿卜杜拉十分不爽,于是他打点关系在穆塔西姆面前说他的坏话,并支持阿巴纳人与他的反对势力,而马兹雅为统治稳定对阿巴纳人采取的措施越来越专制。于是一些阿巴纳人控告他叛教,企图联合当时风头正盛的巴贝克运动领导人巴贝克(Babak)推翻哈里发统治,阿卜杜拉以此为借口向塔巴里斯坦出兵,穆塔西姆对此似乎持默认态度。

此时的巴文德君主为沙里亚次子卡林一世(Qarin I,《伊朗通史》为高伦,可真难找),蛰伏已久的他听闻阿卜杜拉大军进袭,立马前往进见,献上了自己的忠诚,充当带路党;同时阿卜杜拉还暗中收买了马兹雅的弟弟库赫雅(Quhyar),许诺可令他代替其兄。库赫雅利令智昏,出卖了马兹雅的行踪,导致他被擒获,送往萨马拉(Samarra)处斩。

库赫雅虽然得以继位,但手下的德拉姆人士兵恨其忘恩负义,将其杀死。卡林一世趁卡伦文德王朝群龙无首之际迅速吞并了卡伦文德家族的大部分领土。自此卡伦文德王朝逐渐衰亡,其家族延续至11世纪后便消失于史籍中。两雄争霸,巴文德家族最终笑到了最后。

参考资料:《剑桥伊朗史4》
《The new Islamic dynasties:A chronological and genealogical manual,Clifford Edmund Bosworth(克利福德•埃德蒙•博斯沃思)著》

《伊朗通史》,阿宝斯•艾克巴尔•奥希梯扬尼著,叶亦良译

维基百科

里海南岸的兴衰:卡伦、巴文德争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