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找工作存在哪些问题(教育学)?



(一)就业期望过高
教育学硕士大多数都期望在大城市工作,对工作、地域、职位、待遇都有较高的要求,但是与期望值过高相对应的是,教育学硕士对自身能力估计不准确,因此,导致他们高不成,低不就,错失很多就业机会。
(二)就业心理欠佳
1.“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大多数家长对女生要求较松, 希望女生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行,因此,在此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独立人格主体观念较为薄弱,存在着“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在就业过程中,对就业很迷茫,没有自身的想法,害怕和别人竞争。
2.“铁饭碗”静态心理。
罗伟指出,女研究生就业去向以稳定为首要考虑因素, 具有畏难倾向,她们通常将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作为首要选择, 反映了其在就业时求稳的心态。不止女性研究生,男性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同样在职业的选择上保持求稳心理,缺乏挑战精神。
3.“重功利,轻奉献”心理。
受到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许多研究生将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在就业影响因素的第一位,一切就业行为以自身利益出发,忽视职业的社会价值和国家需要,缺少服务意识,没有相当的社会责任。
(三)就业道德缺失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部分教育学硕士,寻求就业时,功利心切,加上诚信意识淡薄,利用虚假信息为简历“增光添彩”,欺骗用人单位,甚至有时与多家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以供自己选择,从而导致违约的事实,给学校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四)创业意识淡薄
教育学硕士因其专业特点,男女比例不均,女生比例大于男生,而大多数女性的就业观念较于保守,在选择上,她们更倾向于工作稳定,在创业意识方面比较淡薄,对风险和收益并存缺乏认识。
(五)职业规划不明
有专家指出:“研究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对个人爱好和就业意向的认识并不比本科生透彻,对学习和未来的工作都缺乏中长期规划”,教育学硕士在从事工作之前基本上都在学校度过,没有就业经验,加上自身专业知识、技能不扎实,他们的就业目标不明确,就业方向茫然,有时还存在就业恐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