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魔童降世》反应的中国精神
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提现——神话传说。而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其中之一便是《封神演义》。哪吒正是这一神话故事中最为经典的人物之一,也是《魔童降世》这部电影的主角。 《哪吒:魔童降世》于19年上映,是由《封神演义》改编而成的动漫电影,他几乎全完全颠覆了原著,豆瓣评分8.5分。并一举获得了最佳动画长篇奖金奖,最佳动画导演奖,最佳动画编剧奖最佳动画配音奖四大奖项,这也是该影片上映后在国内首获殊荣。而取得这样成就的根本是它充分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提现了中国精神,与人民内心相契合,从而产生了共鸣共情的效果。 在整部电影的剧情中,中华文化里的孝,义,仁,善,爱,体现的淋漓尽致。其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等经典台词更是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敢于拼搏,不畏艰难,宁死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 片中,李靖夫妇为了消除百姓们对哪吒的偏见,每天四处奔波斩妖除魔,就连和哪吒踢毽子的时候都还在想着工作的事情,而哪吒虽然嘴上表达着不满,但还是体谅父母,选择让母亲离去。在电影最后,当哪吒知道身上的符纸可以就自己的姓名,但是代价是父亲一命换一命的时候,毫不犹豫毁去了符纸,显然他希望父亲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虽然于现实生活中不至于一命换一命这种情况出现,但这种孝的中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并传承下去。 “朋友”这一词汇是如此美好让人向往,因为那代表了中国精神中的“义”的精神,也是“侠”的精神。哪吒因为没有父母陪伴,独自出门玩耍意外结识了敖丙,在不打不相识的情况下成为了朋友。在最后一刻他们选择同生共死,这种义气的精神与朋友之间的信任,加强了对中国精神的体现,这是我国团结互助精神的体现,在最后即使面对百姓的偏见,哪吒也选择与朋友共同保护他们,这就是侠义精神,是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是我国社会中使人立人于世的精神力量,被人们所传承着。而对于百姓们的保护,其实也暗含了另一种中国精神,仁,善的精神。哪吒虽然身为魔丸转世,但是却有一颗仁善之心,虽然受魔丸影响,性格暴躁,喜爱破坏,但是却本性向善,想要成为拯救世人的英雄,但却不断被人误解,但最后他仍然坚持本心保护钱塘关百姓,终于取得了人们的理解,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也成为了他自己心中的英雄,这正是仁,善精神的体现。告诉我们面对误解与阻碍,我们不要抱怨或者自暴自弃,要保持仁,善之心,不被别人的评价所束缚,挣脱语言的枷锁,找到真正的自己,活出自我,才是聪明人做的事。 爱的精神在片中体现的略显复杂,表面上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李靖夫妇对哪吒的爱,那是中国传统父母对孩子的爱,每天为了哪吒四处奔波斩妖除魔,为了哪吒四处求取仙术仙法,宁可牺牲自己只为换得哪吒的性命。这无一不透露出李靖夫妇对哪吒的爱。但是这种爱真的是哪吒想要的吗?很显然不是,哪吒知道父亲以命换命的事,气得撕掉了身上的换命符。哪吒离世前,说的那句“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跟你踢毽子”惹得李靖红了眼眶,许多父母感同身受。也泪洒现场。这一处处的“爱”,让人们更懂得了爱的精神含义。 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悠久而漫长的历史,让文化有了深厚的沉淀,在日常生活中,蕴含中华文化的中国精神处处体现着。这部电影,很好的通过一个我们妇孺皆知的传统神话故事,改编成了一个新的故事,利用中国的创新精神,体现出来了一个个传统的中华文化精神。而这部电影本身,也是一个优秀的中国精神的体现,也就是改编原著所需要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