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义主义】局部的总体主义(3-4-3-4)——终结永恒轮回,背叛尼采主义...

2023-02-06 09:44 作者:自言自语的小谱  | 我要投稿

3-4-3-4 局部的总体主义 Local Totalitarianism终结永恒轮回,背叛尼采主义的后现代投机分子:利奥塔

代表人物:利奥塔

★后现代头子,明确承认:【后现代是现代性的一部分①】,后现代策略只是这些知识分子面对现代性的策略。

●①后现代不是一个时代,因为后现代不相信有“时代”,他们认为时代化的思维方式失败了,人类已经进入了永恒的【现代性(矛盾冲突、游戏)】之中,【现代性危机】是不会消失的。现代性【灾难性 Catastrophy】被他看做是好的,因为【灾难性】在他看来是一种【断裂、崇高】。

○拿着这些东西飞美国,和美国搞系统论、控制论的人打嘴仗,搞了一个后现代国际的东西。后现代讲究一个究极的【平等】,有一个【正义与不正义】的标准,要坚持【绝对平等的、差异化的、对所有话语都包容】的生存姿态,走向1-4宽容主义。

⊙后现代还认为历史不仅终结了,而且历史从未发生过。【历史叙事(讲故事、说经验】在利奥塔看来都是【元叙事)】,而【元叙事】都是失败的,人类永远都是活在【结构主义】的一个【符号体系】中了,人已经活在一个【叙事】中,不存在故事之后的故事。人无法跳出这个【叙事】然后设想有一个绝对正确、总体化的【元叙事】。

▪而【科学】是真理,是认识,不是叙事。

▪任何【哲学、话语】也是叙事,他认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话语也是一个故事、宗教性的话语,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总体化的【宏大叙事】。

————矛盾之处:1、利奥塔反对【元叙事】,却认为可以有局部的【中、小叙事】。这就是设立了一个【元叙事场】,让【中、小叙事】在其中共存、平等地并列,他预设了这种局部的融贯(这种平等是谁定的,这种关系就是幻想),等于是预设了一个【布尔乔亚话语空间】(为了维持科学话语),但这种【局部决定论】是无法维持的。2、他不认同哈贝马斯的公共话语空间、追求一致化、公共理性的姿态,但他自己的姿态却没多大差别(保持局部叙事的异质性、冲突、悖谬。)

★什么都做不深的投机主义者,他年轻的时候是S or B的成员,坚持实践哲学,有革命理想,关心阿尔及利亚。

●在法国大革命之后,他就叛变了,写了三本书《现象学》,《力比多经济学》,《论马克思》,把现象学传统、精神分析、马克思“教”都消解掉了。希望使得【总体主义】裂解,实现【局部性总体主义】。

○德里达、德勒兹、巴塔耶都是要脸的,都认为自己是尼采主义者,要勇敢面对永恒轮回,寻求真正的真理,不承认自己是后现代主义者。

⊙德勒兹想要保持天真的批判哲学百分百的批判功能。德勒兹不承认班级斗争,只有一个班级:奴隶。

○并且他背叛了【永恒轮回】,他不坚持这个最低限度的元叙事:爱命运(包含了伦理张力),他背弃了尼采身上真正的、反启蒙的【批判精神】。这种【批判】不是康德的假批判,而是瞄准了现实的、总体化的道德机制、信仰体系、科学话语体系等。

⊙利奥塔接了克罗索夫斯基的班(还背叛了新尼采主义):永恒轮回是一个伪学说、冒充性的学说。而德勒兹的差异理性失去了二分力,无法把人分为主人和奴隶,也无法把知识话语分为同一性、差异性或纯洁的、肮脏的。

⊙他连最低限度的【外部时空场】也不承认。他就是Being-for-myself,为了维持for-myself,把being干掉。他觉得外部世界没有自我时空化的能力,永恒轮回设定的最低限度本体论:时间和空间(最低限度的自我发生,需要主体性做中介),这种最低限度的【本体论】他都认为不可能,所以他认为不存在being,并且Being-for-myself会导致【主观主义、唯我论】,导致哲学失败。为了拯救【哲学】,他愿意牺牲【存在 Being(世界本体论化的力量)】,要挽救【for-myself 主体的中心性】,一种伪批判姿态,一种第一人称目击真相的话语权。

▪后现代主义没有逃脱观念论的范围,结构主义运动还是站在了for-myself一侧,而不是being。


场域论 3

叙事场 Narrativism② 调和

历史终结(代表历时性)① VS 结构(代表共时性)

★①要言说历史,需要符号化,而结构主义分析(共时性原则)是要把历时性消解掉的,因为历史叙事不能白嫖合法性,历史不能到结构(符号)系统之外去寻找合法性的支撑。

★②把3413罗兰巴特的叙事学进一步,推到极致。【叙事场】不会被反思,不会反思有什么叙事进入到了这个叙事场。(其实是为了吃肉刻意不反思)。

本体论 4

背叛永恒轮回,进入异教时代①:历史终结之后只有【叙事的群魔乱舞】,局部叙事之间竞争、博弈、追逐叙事主导权,统治者要维持其平等关系,让他们死命去玩,不设立【元叙事】,只需要设立【叙事场】即可。

★在永恒轮回(一个最低限度的公共叙事)框架下,世界和历史不断地重复发生,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发生学机制(主体化、客体化、时间化、空间化的力量)。

★①人类重新异教化,充满神话,逻格斯只是神话之一、视角之一,每个【视角(神话)】都是一座完整的城市,有多少观众的【视角】就有多少哈姆雷特,或者说观众就是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本身只是无数个哈姆雷特互相观看的其中一个,只是纯粹偶然地、暴力地、断裂地、没有任何价值地被作为一个中心化的哈姆雷特被观看,其他哈姆雷特只是异质的、不能相互化约的视角②)。一种极端的、去同一化的视角主义①,视角本身都无法维持自己。

●①尼采,莱布尼兹(单子=视角=绝对者观察自己的视角)就是视角主义。

●②没有一个公约数(元叙事),却有一个【公倍数(叙事场)】,这时【叙事场】就成了新的神:【资本主义传播媒介(传媒资本、学术资本、娱乐资本)】。哪些可以成为公倍数乘进去,哪些只能作为公约数被抹除,都是由这个叙事场说了算。

○这个【叙事场】就成了一个【超视角主义】,还是一种【莱布尼兹主义】:单子作为对绝对者的观察视角,每个单子内部都有一个世界,而上帝单子(叙事场)包含所有单子(局部叙事)的全部信息。

认识论 3

悖论逻辑(弗逻辑主义、悖论主义)① 调和

总体化的真理、历史本身(也是一种神话) VS 神话(局域化叙事)

①【悖论逻辑】是利奥塔自己的一套【科学哲学】,【悖论】的地位很高,但利奥塔语言不详,没有对其进行完整的认识论建构,因为他认为没有必要(其实是会和自己的理论冲突,因为建构任何认识论都是一种元叙事、元逻格斯)按照他的场域论来说,【悖论主义】是不可能的。

科学体系是一个彼此冲突又共存的局面,比如爱因斯坦代表的【决定论话语(僵死)】和\n薛定谔代表的【概率论话语(统计)】和普朗克代表的【量子力学(临时决定论)①】,这三者都是在本体论上冲突的,冲突之间会产生【悖论、佯谬】,对佯谬的澄清可以促进科学体系的发展。

①所以他认为【科学】是一个很好的【叙事场】范例,而【临时决定论①】代表未来人类知识典范。它能够包容不同的【本体论预设话语】,不要把其中一个变成【元叙事】,要保留其中的冲突、悖论。

①但在这个决定论内部,它会被看做是决定论的、有总体化倾向的,就会和其他理论体系冲突、形成悖论。

目的论 4

不可微,(人类、历史)无方向性,人类进入后历史状态,要永远面对现代性的叙事话语冲突消解“相当于”、滑动、明喻①(符号学的微分学②)调和

自肯定(差异、差分化(德勒兹)) VS 自否定(耗散(巴塔耶))

★①永恒轮回在利奥塔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结构化的符号系统中【明喻】的运动,就是一个【僵死的转喻】,(Belike 你的脸像苹果一样红)仿佛维持了一种【非差异性、直接相似性】。【明喻】运动代表了符号系统为了掩盖本体论的自我更新,用【明喻】让它的能指链滑动起来。

★②近似、切近无穷小的差异,体现在同一性和它的拟像上,他们直接的关系就是切近关系。后现代主义者,克洛索夫斯基、德里达、德勒兹都认为用【拟像】去把握【符号系统在本体论上的自我更新】是有可能的,不过不能清楚地说出来(半符号化的东西,无法进一步用语言现成地说出)。

但作为for-myself(为我存在)的真理,主体是有可能用某种技巧把握、理解它的。可以用【局部的解构策略】,把绝对者撕开,看到其中不停更新的运动。

但在利奥塔这里【符号学的微分学】就变得不可能了,因为按照他的【悖论主义】,【最小差异】不存在,德勒兹不能预设一个【超语言的法线(自我同一的差异,而不是一个被同一性消解的差异)②】去切近【拟像】,这样【主体性】永远无法理解【最小差异(当前本体论结构和下一个本体论结构的差异)】①。事物存在代表【本体论更新】,每一个自我同一的事物的显现就是【当前本体论】打的补丁,或者说【两个版本的本体论差异】,这就是【存在】。

①德勒兹认为,【不相信总体化、不做符号学奴隶】的高贵的人的【存在、体验、智慧】,可以直接成为【两个版本的本体论差异】。

②这种【差异】是德里达和德勒兹的命根子,被利奥塔消解了,因为他明确说出:现代科学话语中,微分学失败了。代之以【混沌理论、系统理论、控制论(概率性的、局域性的、断裂的(世界本体论化不可微分①))】

①本来可以用【强力意志】微分出(感受到历史运动的方向)两个本体论的【最小差异】,因为他否定【永恒轮回】这个最小本体论预设。

总结

★结构主义必定走到这一步,利奥塔保留了【理论家本身的批判力(for-myself(取消了being))】,但再一次杀死了主体性(作为绝对者的中介)。

【主体性】和【符号学微分学】之间的差异本身可以【主体化】的,主体可以通过【本真的生存方式】对应这个差异,但被他取消了。

★①未:我不承认这种平等主义,不是所有主体化的叙事都是平等的,绝大部分普通人的叙事都是意识形态废话、都是宏大叙事的变种。这些叙事的冲突都是虚假的对立,并不是异质性的关系。真正的【叙事】无法组织起内在的叙事,无法被言说。

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现在讲主义的3-4-3-4 

代表人物是利奥塔

后现代的发言人(这个家伙最后得了白血病嗝屁了)

还有写给儿童的后现代

当然他自己作为后现代的发言人,或者后现代头子

他明确承认postmodernism is a part of modernism 

它是现代性的一部分

他自己也承认后现代策略只是他们这群知识分子用来面对现代性的一个策略

后现代是现代性的一部分

后现代不是一个时代

因为后现代不相信所谓的时代

后现代意味着时代化的思维方式失败了

也就是说后现代意味着人类进入了永恒的现代性

在那个矛盾冲突或者叫游戏当中

也就是后现代是一帮人

他觉得现代的危机不能够……就搞不定了

现代性的危机是不会消失的、不会疏解的

这个灾难是永远永久的

用利奥塔的术语就是这个catastrophe、catastrophic

这个灾难或者灾难性本身被利奥塔看成(it's something good) 是个好东西

他追求灾难性

因为灾难性在他看来意味着断裂

这个东西在它里面是某种sublime崇高、意味着断裂

当然这个灾难性是他的一个哲学本体论上的一种说辞、一种phrase措辞、表达

你觉得他认为就是概念这种东西,或者就……

他是后现代、超级后现代、后现代头头

各地开会飞来飞去

还写给小朋友的后现代

他是一个……也是一个积极的和科学界……

然后拿后现代这些东西积极飞美国

搞了一个类似后现代国际的那种东西

和美国那帮没文化的搞系统论的

九几年,和搞系统论、控制论那帮人打嘴仗

那帮人都是一字头蛇皮

我觉得他真的是为了弘扬他这个后现代大业舍得下脸面和这些蠢人对话

也是平等对话

他自己讲究一个究极的平等主义

就是在后现代那边

他认为在后现代里面是有正义和不正义的标准的

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是有二分

但是不意味着非正义就是要打死的

而是说要坚持绝对平等的、差异化的、对所有的话语都包容的一种姿态

一种知识姿态,或者说一种生活的姿态、生存姿态

后现在意味着一种他又会走向宽容主义,就走向一字头1-4-2的那些意识形态

后现代你就要意识到后现代不是一个时代

为什么?因为他不仅历史终结了而且历史从未发生过

没有历史这种东西

从未发生过历史

在他们眼里没有历史

就是叙事

就是比如说公元1xx年到公元xx年

这种东西在利奥塔这些人看来都是一种元叙事mate-narrative 

元叙事当然有很多种

比如说科学叙事:我讲的是宇宙真理

比如说是历史的实证主义叙事:从历史上真正几年……

这些都是一些元叙事

而利奥塔是认为元叙事是不存在、没有元叙事

元叙事是注定失败的

人类永远都是活在一个结构主义的符号体系里面的

你总是已经在某个叙事里面了

你没办法跳出你的叙事,然后再设想有一个绝对正确绝对总体化了的一个元叙事

然后在这个元叙事框架之下……

所谓的叙事就是讲故事,然后说经验、分享经验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和尚,怎么样……

就这种叫叙事narrative 讲故事

他认为就是说不存在一个故事之后的故事mate-narrative 

就不存在故事之后的故事

你不能从一个说科学它不是讲故事

科学是不是叙事科学是真理、是认识

它是知识,它不是叙事

这种二分在利奥塔看来是不合法的

他也不能说,你也不能说任何哲学都不能宣称自己不是叙事

比如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当然他不哲学的

他背后有哲学的作用

我举个例子

任何话语不能宣称自己不是叙事

他就认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话语背后也是一个讲故事

也是一个犹太性的一种、宗教性的一种话语

弑父情结这种东西

然后他认为这个马主义,它也是一种叙事、也是一种讲故事的

就是他反对所有的宏大叙事、总体化的宏大叙事

讲一个大故事

这大故事里面把一切都包含在内了

所以我把他的这个3-4-3-4叫做局部的决定论 ……

我想叫他一个更挑战性名字

他应该叫局部的总体主义local totalitarianism

他希望以这种方式使得总体主义裂解,局部的总体主义

后现代就是使得总体主义裂解,而实现一个局部的总体主义local, partly, partial 

局部性的原则是被他坚持到底的

利奥塔的这个哲学当中比较出彩的……其实它没什么东西出彩的

利奥塔始终是个投机主义者

这个我们要说清楚

他年轻的时候是socialism or barbarism的成员

所以他是坚持praxical或者practical philosophy 的

他是坚持praxical实践哲学

他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很有革命理想的人,实践哲学

但是他主要关心的也是阿尔巴尼亚问题

因为他好像是阿尔巴尼亚人

他实际上是一个……阿尔巴尼亚人

这个家伙有倒民心态

我跟你讲

这家伙有点见风使舵,倒民心态

他第一本书就是《现象学》

当然说他在那之前他没写书

他以写书为耻,就是他们这帮人……在那之前

他第一本书就叫《现象学》

也是嘲讽现象学的

跟视角主义什么扯在一块

最后把现象学运动给它消解掉了

然后第二本书……

就是后面在那个运动之后,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某个法国的一个事件之后

这家伙就是叛变了你可以看成

基本上就可以定性为叛变

很明确的

然后还出了一个《力比多经济学》,出了一个叫论马克思的

反正把这三个传统都消解掉了

把胡塞尔现象学传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传统,还有马克思的结构主义

他觉得马克思主义太结构主义

他还认为马克思主义最终就是christianity的一种变种、西方religion的变种

基本上就向整个后现代运动……不叫投城

他是发起者,但他哪是投城

而是他这个而且他把这个东西庸俗化,某种意义上讲,或者说我这样说

在德勒兹

哪怕在我昨天讲的那个克罗索夫斯基那边

德勒兹、克罗索夫斯基、甚至德里达、巴塔耶这些人那边

他们作为尼采主义者还是要脸的

他们作为尼采主义者还不太愿意承认自己是什么后现代

他们要面子的、他们是要脸面的

就是说他还要……哲学家要勇敢的去面对那个永恒轮回

就是他还承认永恒轮回这个假说

历史会重复,我们会无限次地……

所以我们要追求真正的那个真理

当然实际上他们都追求真正的真理

比如说德里达的那个……他能描述书写、痕迹学、什么幽灵学

这实际上还有就是他的那个增补的逻辑、增补的辩证法

这些东西背后他都是想要能够撕开一个被总体化所压制的一个隐秘的……

就是说德里达那边有点像诺斯替主义

而德勒兹他实际上是想把自己的、想把差异哲学给政教化

他想要去设立一个非常天真的差异哲学

德勒兹是想设了一个天真的差异哲学

这个差异哲学是可以保留百分之百的批判功能的

他可以非常精确的分辨出什么是反动的、什么是主动的、什么是能动的、

它保留百分之百的批判功能

就是说他们还是要脸面的

因为他们要面对永恒轮回

就面对这个世界当中的伦理和道德上的各种创伤和张力

它的无限循环、要去拯救它

这个姿态他们还有的

但是利奥塔在这里就背叛尼采主义者了

他背叛了他朋友

就克罗索夫斯基那边已经出现对端倪了

他这个尼采主义的特征已经……

就在克罗索夫斯基那边,他最后……

所以我说的克罗索夫斯基是后现代的顶峰了

其他那些就是……

利奥塔这种人和克罗索夫斯基的差别就像雅斯贝尔斯和这个海德格尔的差别

利奥塔没文化、利奥塔很挫的

他的思辨张力很有限

他是个投机客

他在什么东西上面都做不深

我是很不喜欢利奥塔的

在国内好像有一本我在图书馆看过什么后现代的什么……后现代运动……

反正利奥塔写的一本后现代的综论性质的书

你就知道这家伙就是一个投机客

什么东西

他的好朋友……也不叫好朋友

我不知道他们人际关系怎么样

他的那些同伴都被……

第二天一下子热情就消退了、回潮了、都被这个给吓住的那些知识分子

德里达、德勒兹、克罗索斯基这些人

他们后面的吃相没有那么难看

他们继续去寻找一些突破性的

德勒兹和加塔利的合作,继续反俄狄浦斯……

但实际上是把这个批判叙事和拉康派精神分析

加塔利是个拉康派精神分析师结合起来

还想趟路、还想找路

但是基本上已经全面布尔乔亚化了

其实德勒兹在反俄狄浦斯里面是不承认

德勒兹是不承认class struggle的

他认为只有一个class,就是slave

主奴辩证法基本上也抛弃了

这种东西就是可以看成一个回潮、智性知识分子上的一个回潮

但是没有人像利奥塔这么跳起来,到美国去

他是开始搞科学哲学这种蛇皮东西

就是I dislike him

然后他关键的是背叛了永恒轮回

他不承认有永恒轮回这码事儿

就是一个最低限度的元叙事,他不坚持了

这个最低限度的元叙事里面包含的那种伦理张力

就尼采身上那种启蒙精神

尼采身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反启蒙的真正的批判精神

尼采主义真正的批判精神

不是康德那种假批判

而是真正瞄准现实的、总体化的道德机制、信仰体系,还有科学话语体系

对它进行真正的批判

比康德的批判要真实的批判

康德只是给你挑刺儿

尼采是要杀了……掀你的根基的(Yeah, toppling idol is his handiwork!)

这个姿态是蕴含在永恒轮回里面的

永恒轮回导向那个爱命运

这还是有一个最低限度的元叙事

这个最低限度的元叙事是在克洛索夫斯基那边

永恒轮回的内在逻辑变成一个“相当于”的那个逻辑

相当于什么

不过是相当于什么

永恒轮回本身的学说性质

就在克洛索夫斯基这边认为永恒轮回本身也不过是一个相当于

它是一个伪学说、冒充性的学说

然后在克洛索夫斯基那边,差异学说……

就是那个德勒兹的差异理论本身也失去了他的二分力

他没有办法把人分成主人和奴隶

也没有办法把知识话语就分成哪种是同一性的对立化的那种话语,哪种是差异性的话语

他就没有办法了……

哪种是辩证法,哪种是反辩证法

哪种是被污染的,哪种是洁净的、纯粹的、天真的、纯洁的

在克罗索夫斯基那边,他已经……那他的那个机制我上一讲已经讲过了

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在利奥塔这里

他基本上就是接了克洛索夫斯基的班

然后就是抛弃了永恒轮回

然后背叛了尼采主义

甚至说背叛了新尼采主义

那些人可以说是新尼采主义

这个就是说你如果是一个尼采主义者的话

你不反利奥塔

然后竟然会愿意和利奥塔所代表的那种白左后现代媾和

那你不配叫安

那你连安都不配

那你就是纯布尔乔亚叛徒

这个要弄清楚的

利奥塔的话

基本上就是说他把新尼采主义最后坚持的主要论域永恒轮回都掀掉了

永恒轮回有好几个版本

它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读

我前面都已经讲过了

我在德勒兹里面讲过、在这个巴塔耶那边讲过、在这个克洛索夫斯基那边都讲过

包括我在讲尼采的时候也讲过

就是说尼采主义那边生存论那边我也讲过这永恒轮回,我反复讲过好多次

我差不多有8到9讲这个永恒轮回

所以当你们要挑我的错的时候

说你有永恒轮回讲的不对

你告诉我哪个版本讲的不对?我哪个人讲的有问题?

这个体系或者思想实践本身、这个学说本身它也是有不同的解读的

我个人的解读……

我不屑于去解读这个东西

我甚至要说,由于我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

我个人的解读我不认为是可以有一个最低限度的元叙事

是因为时间和空间本身是需要本体论的发生学机制

所以我要去用辩证唯物主义去探讨时间和空间的本体论发生学机制

但是我的这种姿态不是说就掉入到利奥塔那种就是反对一切元叙事,不是

那我说你反对元叙事,那你为什么又变成一种局部的总体主义?

就是说他反对元叙事

但是他另一个方面也有天真的认为可以有局部的叙事、有一些局部的中小的一些局部叙事

但是问题是当你说有中小的局部叙事在一个元叙事场里面共存的时候

你不是一样?

元叙事场,就是好像没有元叙事

我承认,这好像就是去总体化了

但是你利奥塔不同时又在幻想有一个元叙事的空间

包容不同的局部叙事、小的一种描述整个世界的就是那些小的话语、那些局部的话语

你不是在幻想这个元叙事场?

你自己的理论好像没有针对你自己?

你讲的你这些这种后现代主义的这种所谓的断裂的、灾难性的

或者说悖谬性的悖论、扬缪性的paralogical

你的这种叙事学也不叫预设了一个叙事场、元叙事场

也就是说预设了一个布尔乔亚的一个讨论空间

虽然他不认同哈贝马斯的公共话语空间或者公共理性,或者说追求认同、一致化的姿态

但是你好像没多大差别

你就是说我们要保持各种差异、各种局部叙事、小的叙事之间的异质性

他们之间是冲突的、是有异质性的、是互相之间会有悖谬的

但是你好像又在支持

或者又在天真的就相信有这么一个场存在可以让他们并平等的并列

而且这个利奥塔他还始终坚持这些元叙事是需要平等的并列

但是问题是谁在维持它们平等并列,或者说它们的平等并列关系本身是不是一种幻想

哪可能平等?

比如说你一个亿万富翁讲故事

有那么多媒体给他发通稿

一个穷人讲这个亿万富翁昨天早上怎么羞辱他、打了他一顿、怎么迫害了他

他讲这个故事,有任何媒体会给他发通告吗?

不会有的,他叙事权本身是不平等的

你这叙事学……光研究叙事学没用的

你要研究传播学

你要研究传播的权利

我觉得利奥塔在这里……

所以说他是个投机主义者

他的思维肯定不仅仅……

他活到七十多岁,没活到80岁

他活到那么大的年纪

你以为他不懂这个东西吗?

比如说他要吃饭

他就是个投机主义者,我再明确说一点

他和那好多传统都不搭

他好多传统他都没有非常近的师承关系……所以他在那个

 

我们直接看他场域论

我不想多废话这个家伙

场域论上是这个3

就在他这边历史本身终结了

因为历史要符号化

历史本身你要说有个历史

你得符号化

如果符号化……

然后左边是结构

历史和结构这两个东西是对立的

因为(结构)这是代表共时性

(历史)这代表这个历时性

结构是会把历史给消解掉的

结构主义分析是会把历史给消解掉的

因为历史没有办法支撑它的历史性的叙事的效力

一种历史叙事没有办法白嫖合法性,没有办法到那个结构之外

这其实……就是系统

他们结构主义者喜欢用的那个词就系统structure或者system 

就是历史无法到系统之外去寻求的合法性,It's impossible 

就是说一种叙事没有办法跳出它本身

没有办法跳出这个符号学的这个结构、

没有办法跳出这个符号系统去获得另外的支撑

支撑它这个叙事有所谓的根据

你再怎么……你在说怎么你有根据

那这不就是讲故事

继续把这个叙事扩大

那你还是在叙事里面

你没有办法真的跳出叙事

以一个上帝视角去观察,真的发生这东西

你要体验到那个上帝视角

那个上帝视角本身也是被某种结构、某种系统、某种符号性的规则所结构起来的

它也是一种叙事

你会觉得上帝视角,它不也是一种凭空捏造的叙事?

所以在这里起到沟通(调和)作用的是一个叙事narrative 

它这种叙事性的narrativism

还是用叙事主义,叙事

在叙事当中……

就是泛叙事主义是之前的谁?我们在3-4-1-3里面讲过一个人

非常有名的,他的那个评论集被集起来叫做神话集的那个家伙

那个也是研究……喜欢研究色情的罗兰巴特,范叙事主义

应该是罗兰巴特……

他把叙事学给他复数化

他那边的叙事学是一个结构主义

结构化非常良好的分层的一个叙事学

最后是抄了这个结构主义老巢,使得这个分层关系本身没办法维持他自己

所以只能变成一个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所以在罗兰巴特那里看来

我们会看到它会蔓延到利奥塔这边

利奥塔这里只是把罗兰巴特的叙事学进一步……推到极致

或者在本体论上他抛弃了尼采主义的永恒轮回

就他连最低限度的一个实证化的一个场都不愿意承认

就是最低限度的外部时空场,他不承认

在这里利奥塔他相当于这种那就是说……如果我们用当代法国哲学这本书文森特德贡布

就利奥塔这种人就是live for myself、being for myself

利奥塔这种人他就是为了维持这个东西(for myself)

把这个东西(being)干掉

就是说他就觉得外部世界都没有自我时空化的能力,就这么简单

永恒轮回它设定的一个最低限度本体论就是时间和空间

还有它的里面所有一切都自由组合的

时间和空间这两个框架是世界本身它是有发生学机制

它是可以自己发生的

但是它是有一个发生学机制的

这个发生学机制是需要主体性做它中介的

永恒轮回需要主体进行做中介

但是这种最低限度的本体论,在利奥塔那边都不可能的

所以他在being上化了

他就说being-for-myself

这个会导致主观主义,或者会导致唯我论

就是一切事物最终都是being-for-myself,这会导致哲学的失败

为了挽救哲学

他宁愿牺牲being、牺牲存在、牺牲这个世界本身的本体论化的力量

他要挽救for-myself

就是在哲学他要挽救主体性

挽救好像批判的一个姿态

挽救一种伪批判姿态

挽救一种第一人称目击真相的一种那种话语权

挽救我的for myself为我存在

世界以我为中心

主体的中心性

他不敢跳出这个主体性的……

所以我归根结底就是后现在依然没有逃脱观念论的这个范围

或者说结构主义运动整个的他还是站在了for-myself 那边,没有站在being那边

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在本体论上当然就是4了

这个本体论这个4它是比前面我们讲的那些4还要狂野

前面那个4至少他们还真诚的面对这个永恒轮回

在永恒轮回的框架之下

就是说世界或历史的发生学机制

历史本身会不断的重复发生

也就是说历史本身有自己的发生力

它有自己的主体化、客体化、时间化、空间化的力量的

它有这个力量的

而在利奥塔这边

他都不承认的

他连永恒轮回本身这个最小的公共叙事……

他永恒轮回可以看成是一个……

他不能叫元叙事

永恒轮回这个叙事应该叫做一个公共叙事

最低限度的公共性的公共叙事、公共性的一个公约数叙事

连这个叙事他都不认为他是个本体论的

就是说他是背叛永恒轮回,就这么简单

利奥塔的特征就是他背叛的永恒轮回

那就是说进入了异教时代

就是说历史终结了

他认为历史终结了反而是……历史终结之后只有叙事的群魔乱舞

这些叙事之间是一个群魔乱舞的故事、是彼此竞争博弈

然后追逐叙事主导权的一个故事

但是我们……就是哲学家或者说这个统治者要做的就是维持它们的平等关系

让他们死命去玩

不要设立任何的元叙事

设立这个叙事场即可

但是关键问题是……

所以上面那个场域中间的那个叙事

所以场域论里面的那个中间那个叙事就这个叙事场,是不被反思的

而且这个叙事场的入场券也不会被反思

什么样的话语才能进入到布尔乔亚的叙事场里面成为叙事?

成为能够注册到其中、作为平等的参赛选手的、competitor竞争者的?

这个东西不反思的

就是利奥塔这个已经是个投机主义者了

已经是一个吃猪油的一个家伙、吃猪肉的吃肥肉的一个家伙了

我们就用卢某人的话、卢员外的话来说

他一定是吃猪油的一种状态

就是他是国际的那种学界

特别是美国当时很有钱

他代表法国文化跑过去跟美国人

那个时候美国在八几年、九几年的时候

在这个冷战上胜利在望

敌方水晶已经没血了

利奥塔立刻就跑到美国去

就是非常明显的这家伙

然后就是办各种学会、参加各种研讨,就是搞讲座、然后还出书什么的

这家伙联动、巴黎纽约大联动什么

所以你说他没有反思?我不相信他没有反思

他肯定是有反思力

但是他吃到肉了,这家伙

宏大……就他就俨然有点雅斯贝尔斯那个味道、那感觉

因为雅斯贝尔斯也是那种腔调的人

雅斯贝尔斯就是“轴心时代、人类大时代,又来了一次轴心时代”

利奥塔是一个反雅斯贝尔斯、另外一个版本雅斯贝尔斯

“历史终结了,后面就只有叙事了”

然后那个异教

人类进入了一个不叫时代的

就是人类重新异教化

然后就是充满了神话mythos 

用mythos代替之前的那个logos (这下真的前现代了)

或者反过来说logos本身也只是一种mythos而已

就是说这个时候你就是视角主义被拉满了

这个本体论上你可以说是一种极端的视角主义,或者说一个……

视角主义本身就是一个去同一化的视角主义

这个视角主义是一个连视角本身都不能维持它自己的视角主义

视角本身都会……就是尼采视角主义,或者说莱布尼兹视角主义

每一个单子它都是一个视角

都是一个上帝、就绝对者观察他自己的一个视角

都是一个视角的一个数目

但是在利奥塔这里或者说在这种后现代主义背叛了尼采主义的那种极端视角主义者那边

就比如说逻各斯话语只是视角的一种,视角之一

逻各斯本身也就是神话之一、视角之一,一个视角而已

它不代表真正那个东西本身、不代表你观察的这个……

如果我们用视角的话

我们喜欢说用城市视角

但是他还更进一步

每一个视角都是一座完整的城市

你观察这座城市都是一座完整的城市

有几个观众就有几个哈姆雷特,或者说观众就是哈姆雷特

有几个观看哈姆雷特的视角就有几个哈姆雷特

观看哈姆雷特的就是哈姆雷特

乃至于那个被观看的哈姆雷特本身也是这无数个哈姆雷特相互观看的其中的一个

只不过他很偶然的、非常偶然、非常巧合的

就是纯暴力、纯断裂、纯偶然、纯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的

它作为一个中心化的哈姆雷特被其他哈姆雷特所观看

其他的哈姆雷特……

就是说所有这些哈姆雷特都只是一个视角、只是竞争性的视角、彼此异质的一个视角

不能相互化约的

但是我们要看到他背后有个真的能够相互化约的……

就是这虽然没有一个公约数叙事

但是却有一个公倍数

你有没有看到

没有一个公约数的一个元叙事

但却有了一个公倍数的叙事场

这个时候这个公倍数的叙事场就又成为了新的神

它就是资本主义的传播媒介、资本主义传媒

就资本主义的出版界、出版业资本、学术资本,还有媒体娱乐资本这东西

资讯平台

它没有那个公约数的一个元叙事

是因为所有的数都没有谁是谁的公约数

大家通通都是不可约的

没有公约数

因为大家通通都是不可约的、不可化约的

这意味着不会有总体化的那种危险

但是另外一方面又……我们看到另外一种总体化

你把所有的这些公倍……

这些不可约的这些质数给它乘起来

就变成一个公倍数

公倍数就是资本主义的叙事场

这个叙事场哪些有机会乘进去、作为一个公倍数乘到里面去

这是由这个叙事场说了算的

你们现在就很好把握这个东西

就是说这个叙事场实际上就成为一种超视角主义

它实际上就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

因为这还是一种莱布尼兹主义

因为莱布尼兹那边的单子作为对于上帝的观察视角、单子作为对绝对者的观察视角

然后每一个单子都是一个视角、每个单子眼中都有一个世界

每个单子它都是封闭的,它不可约、互相不可约

每个单子内部都有一个世界

但是莱布尼兹再说了

这个华老哥是所有单子的一个所有单的总和

这个里面包含所有单子的全部信息

所以这个就相当于是公倍数

你这不又变成一种莱布尼兹主义了吗?

这个绝对的单子作为大全的这个单子里面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

所有的观察他的视角的可能性

那你至高的这个单子不就是你利奥塔所预设这个叙事场?

预设的异质性的、那些不同的、小的叙事之间相互冲突竞争、平等相处并列的叙事场

这个叙事场不就是莱布尼兹主义?所以我把它叫做local totalitarianism

我觉得一种本地的局域的或者叫做一个局域的总体主义

所以它归根结底是一种总体主义

只不过它把这个总体主义伪装成一个局域性、伪装成一个局部化的、伪装成局域化的

这个利奥塔是一个标准的投机主义分子

他连那些新尼采主义者都不如

他连德勒兹都不如、他连巴塔耶都不如、他连克罗索夫斯基都不如

 

然后在认识论上是3

这个我们还是要写成那样

就是左边是这个知识,或者叫真理

右边就是神话

那么协调这两者的话就是……他认为真理也是一种神话

但是这里他有他的科学哲学

然后利奥塔的科学哲学他有他自己那一套

这科学哲学就是我们刚说的

就是叫做悖论逻辑,或者叫做paralogicism弗逻辑主义,或者叫悖论主义

在利奥塔这边,他给予悖论以一个特别高的地位

右边这个就是叙事

叙事就是讲故事

左边这个真理或者就是历史本身

认识论上这对于场域论里面……

但是利奥塔有一套科学哲学来协调

在绝对的真理,或者总体化的真理和那种局域化的叙事之间的一个张力

它叫做悖论主义

这个悖论主义利奥塔是语焉不详的

利奥塔没有说清楚何为悖论主义

他语焉不详的

他没有对他进行完整的认识论建构

因为没有必要

因为按照他的本体论姿态、按照他这上面的那些符号学姿态的话

所谓的他的场域论姿态,也就是他的符号学姿态的话

悖论主义本身是不可能的

你要讲清楚什么样的悖论

那他什么叫他的悖论主义?

他的意思就是说科学的进步、科学体系……特别在一九xx年

就是一九六x年以后,数字科学革命之后的科学体系是个彼此冲突的话语但是又共存的

彼此冲突的话语,但是又共存的一种状态、一种局面

比如说像爱因斯坦为代表的那种决定论的话语

和比如说薛定谔为代表的这个统计力学、波动力学,那种统计性的话语、概率论的话语

这两个东西在本体论上是绝对冲突的

更进一步说量子力学

更不要说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那种不可测

就是说普朗克这些人所代表的量子力学

它这三种话语都是冲突的

统计、概率论和决定论,僵死的决定论和量子力学里面的根本就是说有点……

有点让物理学去本体论化的

这三种话语都是互相冲突的

互相冲突之间就会彼此出现很多的悖论paradox 

确切讲应该是叫扬缪

表面上看……会出现很多的扬缪

就是说理论体系内部它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然后对于这些扬缪的解决

我们可以澄清,让科学进行发展、让科学进行提高

在这个意义上讲

就是他就认为科学本身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就是它的这个叙事场的一个范例

就是一个什么样的好的叙事场空间

能像科学那样包容不同的本体论预设的话语,能够结合到一起

不要消泯他们

不要把其中一个总体化

其中一种话语、其中一种叙事给它变成元话语

给它变成一个宏大趋势

不要这样

而是要保留他们的冲突、保留他们之间那个扬谬、他们之间的那个悖论

就他是个悖论主义来协调这两个

所以局部看也就是说……在他的那个里面

他认为比如说局部决定论

量子力学会采用一个局部决定论的一个策略,或者就是临时的决定论

就是他这个规范场发生出来的那种规范性秩序是临时的局部的发生的

他就认为这种临时决定论、局部决定论就是他的一个悖论主义的典范

他认为这个东西代表着未来人类知识的一个典范

但是他也没有把它唯物主义化了

因为他对这个的姿态就是完全就是先预设有一个高、大、全的叙事场

它就可以包容这些东西

局部上看在那个理论自己内部它会是决定论的

在一个小的叙事内部它会是很认真的

很严肃的把自己当成是决定论的、把自己当成有总体化的倾向的

在那个内部会把自己总体化

但是它总体化到一定线路就会和主流话语,或和另外一个理论体系会冲突、会怎么样

比如说就会和它冲突

在这个时候就会形成悖论

这个悖论反过头来就会调整这……

他的策略就是他的悖论主义就是先假设有一个棋盘,就这个叙事场

然后会下棋

就是说你的任何一个局部的决定论,或者局部的一个小的叙事

它就相当于下了一个棋子在这边

它对于整个棋盘上的一个态势的影响不是整体性的

而是它只是影响了一小部分,或者影响这一路,或者影响一条大龙,或者怎么样的

就影响了这种东西

就是他语焉不详的

他生命来不及让他把这些东西说清楚了,我感觉

或者他没有那个认识论能力

一方面,我可以说利奥塔没这个认识论建构能力

他辩证法很蛇皮

另外一方面,他没有这个意愿,或者他没有这个资格了

他前面讲的这些话已经让他到这里

他没有办法建构某种认识论机制了

因为他建构任何认识论机制都是一个元话语

都这是一个元叙事、都是一个元认识论那种元逻辑、元逻格斯又来了

你自己不是扇自己嘴巴子?

所以他活着时候就没搞这个东西

他的这个悖论主义就没讲清楚到底是个啥

无论如何

这个悖论主义在我们看来他认为

比如说一些小的局部的叙事的发生会导致整体的灾难性的、断裂性的

然后它内部的就会产生什么就是什么……

不管了,他也没讲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这些故事讲出来是用来去恰美国人的饭的

因为美国人当时有一个库恩搞了什么做题阶段和科学革命的一个二分

他就是类似作为法国思想大思想界的一个代表、入流的一个代表

到底入不入流也没什么多好说的

 

最后一个是他的目的论上的这个运动就使得我们昨天讲的在克罗索夫斯基那边……

克罗索夫斯基这边的目的论就是自肯定和这个自否定

自顾自的否定就是耗散,消耗

它不是为了肯定而耗散

它就是为了否定而否定

自顾自的肯定就是所谓的差异的哲学、差异,或者叫差分化、差异、强力意志

在这里这个自肯定就是他那个主人的姿态

这边(自肯定)是德勒兹

这边(自否定)是巴塔耶

在克洛索夫基那边调和这两者的是一种……

我们用的那个叫“相当于”

或者我们是要滑动、不停的滑动

明喻

如果用符号学术语的话就是明喻

它一个换一个,明喻

就是永恒轮回在克罗索夫斯基这边,已经变成了一个结构化的符号系统

结构化的符号系统里面那个明喻的一个运动

它就是一个很僵死的转喻了

你的脸像苹果一样红

就脸、苹果直接摆出来了

就是这种明喻仿佛维持了一种非差异性

直接把这两个东西就是相似,直接的相似起来

它是一种直接相似性

在克洛索夫斯基里面直接相似性……

就这个明喻它代表符号系统的它的一个本体论不停的自我更新

这个符号性的秩序在不停的自我更新

它为了掩盖它的不停的自我更新

它就是不停的用明喻

然后让他的能指链滑动起来

我昨天在讲克罗索斯基里面已经跟你讲清楚这个东西了

你如果不理解的话请你看上一期

这基本上是一个符号学的微分学

在克鲁索夫斯基里面起作用的是一种符号学的微分学

微分学就意味着近似、切近

你们学过微分就是一种无穷小量、近似切近一个无穷小的差异

这个无穷小的差异就是体现在同一者和他的simulacrum上面、同一者和他的似象上面

或者同一性identity和simulacrum之间是一个微分学的切近的一个关系

就是后现代在……至少在克洛托夫斯基、德里达这些人手上

乃至在于德勒兹手上以似象去把握这个符号系统在本体论上的自我更新还是有可能

只不过它没有结构化

只不过它不能够清楚的说出来

但是作为for-self的真理,for-myself、for me为我而存在的一个真理

主体是有可能理解它的

我不能够说出它

但是我可以理解它、我可以把握到领会到、我可以用某种技巧

用德里达的文字学技巧、用他的解构的策略、局部的这些策略方法

把同一者硬生生的撕开

撕到把他的似象给撕出来

似象就意味着他在本体论上不停的更新的残余、不停更新的痕迹、马脚

把他马脚给露出来

虽然我不能说出他的马脚

因为这个马脚本身是一个半符号化的,或者半本体论化的一个东西

他没办法进一步的用符号性的语言把它现成的搞出来

但是至少我主体、我的主体性可以理解它

我这个人……不说人,人也死掉

德勒斯那边人被取消掉

但是至少我这个写作活动

我这个运思活动是可以切中它的,或者不叫切中它

我可以陪跑、伴随着他的

但是到了利奥塔这边,这种无穷小差异的近似、切近微分学

就符号学的微分学就失去地位了、就变得不可能了

因为利奥塔认为现代科学革命,或者就是按照他的那个悖论主义paralogism

这个符号学的微分学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意味着就你德里达还预设有一个法线可以去切近,或者怎么样的

你还在预设着有一种无限接近那种似象本身的、另外一个在你的哲学的超语言当中

在你这个哲学家、结构主义哲学家的超语言当中

这个似象本身或者说是差异本身、自我同一的差异

而不是被同一性本身所消解掉、扬弃掉的差异

在德勒兹那边

这种东西在利奥塔的这里看来都是一种微分学的思维

你要拟制一个最小差异

也就是在利奥塔这边最小差异goodbye 了

你不能再去设想一个最小差异

也就是说最小的差异和主体性之间的可理解性就断掉了

这个最小差异是啥?就是当前本体论结构下的,或体验,或者怎么样的

和下一个版本的、就是更新过后的那个本体论之间的一个差异

就是事物本身的存在就代表这种本体论更新

旧的本体论要更新成新的本体论

通过什么方式?通过事物的存在

每一个显现的事物都是打的补丁、都是本体论的补丁

每一个自我同一的事物实际上不是事物

实际上都是意味着版本差异、意味着两个本体论之间的版本差异

这样你好理解了

两个本体论之间的版本差异就是存在

在德勒兹那边

至少这种两个本体论之间的版本差异

就它的更新的那个实质性内容是可以被一个高贵的灵魂

可以被那种不再相信总体化

不再跪下来向一个符号学空间、符号学的结构……

就不再做奴隶的那些主人是可以直接成为这种差异的

不叫理解这种差异

直接就是这种差异

他的生存、存在直接就是这种差异

他的体验、他的智慧、他的所有的活动就是这种差异

但是在利奥塔那边

这种主体性和这种最小差异的这种同一,不可能的

他不认为这种微分学是可能的

这个微分学是德里达、德勒兹他们的命根子

在但是在利奥塔这里就没有了

因为他明确科学范式……就是科学话语里面、现代科学话语微分学这个范式已经失败了

反过头来就是那些朋友的哲学体系的本体论预设也失败了

代之以什么混沌理论、系统论、控制论里面那些断裂的、概率性的

局域性的、比喻性的、就断裂性、就断裂的不存在可微分的

就是世界的本体论变化是不可微的

不能用主体性去微它

它这个本体论就是永恒轮回的……

永恒轮回如果画成一个圆的话

它这个上面就是不能微,这边不能微

本来是可以用那个人的、就是超人的、就是那个强力意志他的自我体验去微这个的

微出他的那个最小差异

就感受到聆受的

就能够感觉到这个历史运动的那个方向可以把它把握出来、可以把它体验出来

那到利奥塔那边就goodbye 了

因为他否定永恒轮回这个运动

这个最小本体论预设被否定掉了

所以他在目的论上就是写不可导、不可微、没有方向性、无方向性

人类不再在历史里面了

它没有方向性的

历史并不是说一个线性或者是圆形,或者说是什么螺旋形

它根本没有方向,断掉了

那么人类就进入到一个后历史的一个状态

这个后历史就是永远要面对所有的现代性的那些异质性的冲突

不同的异质性的那些话语和叙事之间的冲突

永远要面对不同价值观的就是一个永恒的群魔乱舞的修罗场的

利奥塔……这个理论体系……

我觉得你结构主义一定会走到这一步

也就说在利奥塔这里又……他看上去保留了

看上去他以这种方式保留的这个理论的批判力、保留了理论家本身的for-myself

为了我存在 for me,being-for-myself 、being for me

他把being 干掉了

本体论全消掉了

只剩一个for-myself

就理论家的批判里就是他本人

他作为利奥塔可以去指点江山骂一切

但是它主体性和符号学的微分学之间……

主体本来代表就是……

就是本来这个差异可以主体化的

或者说本来主体性就可以一种某种本真的生存方式对应着这个差异

但这个差异、这个纯差异、最小差异和主体性之间的扭结被干掉了

所以我认为在利奥塔这里面

它意味着就结构主义再一次杀死主体性

它再一次干掉了主体主义、中心化,或者中介的那个地位

主体性的中介地位

它作为绝对者的中介的地位再一次被干掉了

得到的只是利奥塔这个蛇皮理论家的一个历史地位

他换来的就是利奥塔理论家本人他的批判力

他可以局部的、暂时的、骂骂的一些美国人

骂骂系统论、控制论这些东西

但代价太大

法国哲学这些后面没饭吃了,我跟你讲

就是后面就学乖了

大哥话不能说的这么透,我们还要重新去怎么样的

我觉得它还是可微的

但是微不是由不是有所有人的主体性去微他的

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讲,我反倒是不承认一种平等主义

我反倒不承认有一种所有每一个主体化的叙事都是平等的,no……

有绝大部分的叙事它都是废话

它都是另外的元……大的叙事的变种

它们形成一个叙事群

绝大部分的普通人讲的故事都是意识形态的废话而已

我们会看到没有什么大叙事和宏大叙事和中小叙事

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小叙事都是大叙事的变种

或者说这些叙事就是虚假的对立、虚假的冲突

它们不是异质性的关系

真正的叙事、真正的它甚至都没办法被叙事、都没办法被言说

它无法进入到叙事

它甚至都无法组织起自己内在的叙事

就是说在这个局部总体主义这里面

利奥塔预设的叙事内部应当是融贯的

但是恰恰他小叙事它内部都无法融贯,或者说叙事里面的……

它局部决定论这东西是没有办法维持的

因为你利奥塔还是要维持一个科学话语的

所以他这里利奥塔自己露马脚

因为他在讲叙事理论的时候强调叙事本身是可以里面混乱的、里面不一致的

但是他又讲到后面的这个局部决定论的时候

他告诉我们大家什么叫他的悖论主义的典型

他说是局部决定论、某种科学话语

但是局部决定论和他的叙述叙事又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

局部决定论至少是……你可以看成它是一个exemplification

它是一个例子example of 

它是一个宏大叙事的一个局部的应用

他忽视这种跨叙事的关系

所以我觉得就是说利奥塔就是有点缺主体间性这方面的

或者他缺那个文本间性这方面的思考,不管了

我不想为他……他也死了

我给他提这个建议,让他去修改他的理论,没有任何意义

那就先讲到这里

【主义主义】局部的总体主义(3-4-3-4)——终结永恒轮回,背叛尼采主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