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民法开课前:民法当中法考与考研初试的平衡
前言
7月9日也即本周末,民法强化课程即将开始,在开始之前,大家需要厘清民法法考和人大法学考研的关系,才能有登堂入室的可能。民法是一门技艺,需要大家下苦功夫。民法和刑法的课程将贯穿整个七八月份,同时直播课堂中会配助教跟课,更方便做好课后答疑。本文即由民法助教师兄所做,请大家认真阅读。

一、人大法学考研真题考点展示及分析
正式开始说到民法考研初试和法考的关系之前,先展示自2017年开始每年民法真题涉及的考点,便于对民法考研初试考什么有深入的了解。
总则: 17论述:意思表示 18材料:违反强制性规定法律行为效力 18论述:无权代理 19论述:法人的分类 20案例:意思表示构成要素、重大误解 22论述:意思表示解释142条
物权: 17案例:公司对外担保21案例:房地一体 22案例:公司对外担保,未登记担保的效力,出租建设用地使用权
合同: 19案例:合同解除 中介合同 区分原则20:案例 合同的订立 20论述:法定解除权的事由 21案例:报批合同规定规范变迁502 区分原则 21论述:债权让与禁止性保护545
其他考点:民法典溯及力问题(时间效力的规定)
由上可见,人大法学考研民法初试有以下特点:
1.重点突出
由于只有两道大题,不会考察民法比较偏比较碎的地方,从真题可以看到,反复考察的都是意思表示法律行为、合同解除、区分原则等必须掌握的内容,17年-19年每年都是以《民法总则》的重点为考试内容,比如法人分类、违反强制性规定法律行为的效力、意思表示、无权代理等。
2.立足法条
民法初试当中一定考察的是已经出台的《民法典》及司法解释等,即便是在《民法典》没有出台之前,20年也考察的是法条已经明确规定的合同解除的法定事由(《合同法》94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一定要重视法条,至于法条具体学习到什么程度,留到下文阐释。
3.重视细节
其实就是法条的细节,每年论述题20分且指向具体制度和法条,比如合同法定解除权事由(20年考察)、债权转让禁止性保护(21年考察)分别指向563条和545条,也就是必须要对考察的法条细节全面把握,不过也不用过分担心,考察的都是重点法条或者修法内容,知行法学在考前会重点提示这些内容。
4.重视理论
尤其体现在法律行为中,意思表示、戏谑表示等理论问题都在以往的真题考察过,因此都是法条背后的理论,且已经形成一定共识的理论。没有形成共识的理论或者法条尚未明确的理论其实很难考察,比如说物权独立性理论或者以此为基础的不当得利类型化的理论在初试都不会考察。
5.《民法典》后四编几乎不涉及
其实在22年之前,初试民法仅仅围绕的内容都是总则与合同,但是22年三十分的案例全程考察了担保的内容,当然也不是无迹可循的,在2022年初试之前担保的热度极大上升,难度极大《担保司法解释》2020年12月底颁布,且人大的高圣平老师对于担保的研究非常深入,种种都指向担保必须在考前复习到位。因此后四编内容如果在当年热度空前之高,那么也有可能考到,因此22年初试我们也将人格权的内容作为热点推送给大家,以防万一。
6.围绕热点
其实也就是老师的学术成果或者修法热点,大多数初试考察的内容都可以在论文当中找到踪迹,在后期知行也会整理当年的热点内容推送给大家,因此不需要大家自己花费太多时间阅读论文。
二、法考民法考察方式的特点
1.覆盖面极广
法考的重点内容其实也就是修法热点,但是法考的考察覆盖民法的各个角落,尤其是侵权、婚姻家庭、继承等问题都会考察,对考生的要求主要在于广度,而不是重点内容的深度学习。
2.案例形式考察
因此案情识别能力比较重要,法考当中客观题主要是有印象能够选出选项,主观题也有法条辅佐,因此对于记忆和论述的准确性要求并不高,主要是能够将案例在大脑中识别出考点,然后记忆关键词确保能选出即可。
3.难度不会太大
主要是构成要件判断是否满足,得出是否适用法律效果的结论。
4.相对重视结论
即便是主观题也不会太过于注重法言法语和论证思路的缜密,更重要的是适用后结论(争议问题除外)。
总而言之,民法在法考中考察面很广,而民法本身是内容非常多的学科,因此可能付出和回报比不如其他学科。
三、法考与考研的关系
(一)相同点
笔者看来,法考和考研的相同点主要就在于,考研的重点内容一定是法考主观题考试重点,因此只要能将法考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就可以辐射考研,法考的重点内容一定是要比考研更多,但是这仅仅是面上的涵盖。接下来结合《民法典》总则编、物权编和合同编通则,罗列《民法典》中考研和法考共同的重点内容。
1.总则编
总则编中,法考和考研共同的重点一定是法律行为和代理的全部内容,《总则编司法解释》确定的规范也是今年初试的重点,次重点包括胎儿利益保护、法人的分类、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等,法考客观题、主观题都可能考察,但是考研初试考察的概率并不大,从这一点来说,法考的重点其实并不如考研重点突出。但是要注意考研当中极其注重《民法典》修法当中体例编纂的争议以及很多制度修改的立法目的和总结,尤其是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创新,这些在法考当中较少涉及,因此需要大家认真阅读蓝皮书开头民法概述部分,对修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解。
2.物权编
(1)担保物权
物权编在考研以往真题中考察的不多,但是担保物权部分内容在考研当中重要程度极大提升,因此担保这一部分必须结合《民法典》和司法解释的具体规范重点掌握,根据2022年真题,这部分内容考察的也非常细致,要求能够对《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的规范记忆准确。
(2)除了担保之外
法考还会重点考察物权变动、共有、物权请求权、善意取得、居住权等重点内容,这些内容在考研考察的概率不是特别大,因为不是很好出大题,但是可以结合在案例当中,比如19年案例就可以顺带考察房地一体的规则,同时物权变动、善意取得的内容是很多民法制度理解的基础,物权变动是整个物权的核心,因此要充分学好物权编,必须要学好这些内容。居住权也是修法的热点,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
3.合同编通则
(1)典型合同和准合同
这部分并不是人大法学考研的重点内容,典型合同中其实有很多复杂的问题,比如融资租赁、保理合同以及《担保制度司法解释》中明确的保证期间和保证债权诉讼时效的起算衔接问题,由于技术性太强,不太适合在初试的综合卷中考察。但是法考其实非常喜欢考典型合同的内容,主观题甚至会大幅度地考察买卖、租赁等细节内容,这一点来说法考和考研在民法上的区别非常大。
(2)合同通则
合同通则是考研的重中之重,可以说《民法典》整个合同通则的内容全部都是考试的重点,首先从合同通则起到债法总则的理论争议,然后从合同的分类、订立(要约承诺、缔约过失责任)经历合同的内容与格式(合同漏洞填补、格式条款)、合同的履行(双务合同履行抗辩、第三人履行等)、合同的保全(代位权和撤销权)、合同的转让(债权让与、债务承担等)最后到合同的消灭(合同解除、违约责任),一整个合同发展的过程都是考研的重点,从以上就可以看出法考其实很少去串联各个知识点的逻辑,但是考研十分注重制度背后的逻辑,比如合同履行抗辩权、合同解除和违约责任不同的制度功能。
4.其他各编
其他各编初试虽然不太可能考到,但是也列举如果考到,考研可能会涉及到的重点内容。
(1)人格权编:一般人格权、肖像权、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等
(2)婚姻家庭和继承编:夫妻共同债务、结婚无效可撤销要件和代位继承(尤其是代位继承修法变化)
(3)侵权编:侵权编考研只会考到侵权编总论的理论部分,而这部分在法考不会考到,也就是侵权归责原则、共同侵权、侵权免责事由等
(二)不同点
1.考研重深度
法考重广度,这个区别是最重要的,因为这就需要大家就考研的重点内容仔细回到教材和讲义深入阅读,把握制度的原理。
2.考研需要输出
考研的题型为案例题和论述题,经常也有同学询问要把制度掌握到什么程度,其实就是论述题的程度,能够写满一道20分的论述题,确保制度的每项要件和分类都能够准确输出,就是考研的要求。
3.考研重视细节
尤其是法条变迁的细节,这部分内容法考很难面面俱到,因此一定要仔细阅读法条观察法条的变迁,文章最后笔者会将所有重点法条全部列举。
4.考研重视《民法典》体系逻辑
这一点已经在上文重点描述,在之后的民法辅导中也会重点渗透,民法考研要求大家一定要对民法典的制度编排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比如说到用益物权有哪些需要脱口而出。对于我国《民法典》提取法律行为公因式、人格权独立成编、侵权独立成编、合同通则起到债法总则作用都必须要有一定的认识,这些在蓝皮书概述部分都有重点论述,大家一定要认真看。
5.考研更加注重法条的精准识记和理解
其实就是法教义学,即便是理论还是观点争鸣,都是基于法条产生的解释问题。
四、学习方法建议
由于很多同学需要通过法考来提升考研水准,也需要通过复习考研来通过法考,那么接下来,对大家的复习策略提出一些建议:
1.选择一位自己适应的法考老师,听课的同时自己做笔记,以加深印象,原因在于民法的内容非常多且非常细,只是走马观花过一遍课,对着讲义勾勾画画很难有深刻印象,因此建议做笔记或者思维导图促进听课同时进行思考。但是要注意,一定要以考研的内容为民法复习的主线,就法考民法来说,内容过于繁多,且很多非重点内容考研不会考察,以考研为主线,抓住重点内容涉及的法考题同样可以在法考中考到高分,且很多同学希望能覆盖全面,反而导致每个细节都不能把握好,考的甚至不如就重点内容理解清晰的同学。
2.上文提到的考试重点内容,要仔细阅蓝皮书加深理解,蓝皮书中的内容相对法考要深入很多,尤其是一些重难点问题,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是高圣平老师编写,其中一些内容甚至直接来自于老师的论文,朱虎老师和王轶老师编写合同通则,合同通则建议大家一定要看蓝皮书(重点内容看看),不过合同通则涉及很多较难问题,比如以物抵债协议的内容、抵销的溯及力这些实证法没有明确的问题可以不用看,简单来说就是重点法条明确的内容一定要对应蓝皮书重点学习。
3.重点法条建议直接背上,当然民法内容非常多,记忆必须建立在能够完全理解运用的基础之上,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把重点法条复习完善,一定会命中20分的论述题,案例题一般案情更加复杂,也会涉及一些理论问题,因此可能难以拿到很高的分数,但是论述题拿到接近满分对大家来说完全是可行的。
4.用论述题检验学习成果,上文说到对基础知识完全理解运用的基础上记忆,在强化阶段就需要重视用论述题检验每一段学习的掌握程度,很多同学喜欢学完法考用法考真题检验学习成果,这其实对于考研的收益很低,一方面法考真题就很大的滞后性,考察的都是过去的热点和经典问题,考研重视目前的热点,因此不能精准起到巩固考研的作用,另一方面,考研重视输出,选对选择题并不能证明什么,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更需要锻炼法言法语和逻辑能力。
5.重视考研会考的重点内容,抓大放小,民法的内容是要比其他部门法多得多的,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重视民法,但是由于考试任务极重,大家时间也很有限,要更加注重把目光放到考试会考的题目上。民法的学习很容易走上弯路,很多喜爱民法的同学会喜欢读一些专著,很多专著喜欢重点围绕着传统民法的内容展开,但是人大法学考研是一个极其注重本土规范的考试,因此不能将太多时间放在研究物权行为、给付风险、不当得利等内容,上岸之后,再重点阅读。
五、写在最后
民法的内容非常多,人大法学考研民法当中三十分的案例也十分复杂,因此民法要拿到高分(40+)是比较难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自行分配,可以说其他科目比民法的性价比都要高,另外每年的二十分的论述题都是属于基础内容,因此大家要对论述题重点准备,拿下这二十分的基础上,民法争取拿到接近四十分。
最后,本文是从功利的角度为大家破解民法中考研和法考的关系,但是民法博大精深,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务都极其复杂,要学好民法需要精耕细作,深入思考。祝愿大家最后都能圆梦人大法学院。
文章最后罗列出笔者认为《民法典》和《担保司法解释》所有的重点法条:
民法典:
1.总则编:10;118;133;142;146;147;153;171;172
2.物权编:313;369;388;392;401;406;414;415
3.合同编:464;468;478;495;496;497;500;502;509;515;516;519;520;522;524;525;527;528;533;535;536;537;538;539;545;546;547;548;549;552;563;566;580;695;700
《担保制度司法解释》
1;2;7;13;17;36;37;42;44;46;52;54;56;57;62;66;67;68
新版发布
新版发布丨中国法律史讲义第四版修订说明: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新版发布丨刑法讲义第四版修订说明: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学术型辅导团队,日常发布人大法学考研最新消息,提供法学考研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专业、有方法、有温度、有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