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农业、工业分析
@Arvin-Master整理
农业:
农业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农业分布:方位或地形区。
影响因素:
自然条件:
水源、土壤、光照、热量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劳动力、技术、交通、政策
农业分布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气候干旱,气温较低,地形平坦,草场广阔——畜牧业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种植业
河湖众多、沿海地区——渔业
地势起伏大的山区——林业
畜牧业:
欧洲西部:
自然:
(1)以平原为主,草场广布。
(2)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社会:
(3)人口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主要的牧羊带:
(1)粗放牧羊带(毛羊)
(2)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肉、毛羊并用)
(3)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肉羊)
牧羊带差异的原因:自沿海向内陆降水递减,草质越来越差,载畜量越来越小,面积越来越大。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1)地势低平,草场广布。
(2)大自流盆地,地下水丰富。
(3)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的繁殖。
(4)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劳动力充足,消费市场广。
美国:
1. 五大湖乳畜带:
(1)纬度高,气候冷湿,适于牧草的生长。
(2)人口城市密集,需求量大。
2. 畜牧与灌溉农业区:
(1)温带大陆性气候,草场广布。
(2)地形以高原为主。
巴西:
巴西高原牧牛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高原和缓,热带草原气候,草场广阔。
(2)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3)农业发达,饲料充足。
阿根廷: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成为世界著名牧区的有利条件:
(1)气候温和,降水湿润。
(2)地形平坦,草场广布。
(3)国际市场广阔。
中国:
1. 内蒙古牧区(温带草场)
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
三河牛,三河马
(1)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形以高原为主,草场广布。
(2)市场广阔。
2. 新疆牧区(高山草场)
细毛羊、伊犁马
夏:海拔高;冬:海拔低;春、秋:半山腰。
3. 青海牧区,西藏牧区(高寒草甸)
牦牛、河曲马、藏绵羊、藏山羊
(1)海拔高,气温低,草场广布。
(2)地形以高原为主。
种植业:
东南亚:
有利条件:
(1)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气候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人口稠密,种植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
(1)耕地面积小。
(2)旱涝灾害频繁。
印度:
有利条件:
(1)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2)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广。
(3)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消费市场广。
不利条件:旱涝灾害频繁。
俄罗斯:分布在平原南部地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欧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区
有利条件:
(1)地中海气候,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2)夏季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
不利条件:雨热不同期。
撒哈拉以南非洲:
缓解粮食短缺的措施: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3)发展农业科技,培养耐旱作物。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美国:农业特点:地区生产机械化、专业化。
农业区:棉花带、小麦区、玉米带、畜牧与灌溉农业区、小麦和林牧业区、水果和灌溉农业区、亚热带作物带、混合农业区、乳畜带。
棉花带、小麦区、玉米带、畜牧与灌溉农业区:
(1)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热量充足。
(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3)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
巴西:东南沿海地区
(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气候湿热,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人口和城市集中,劳动力充足,消费市场广。
(4)海运便利。
中国:
一、北方地区(旱地——旱作农业)
1. 东北平原:
有利条件:
(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黑土地,土壤肥沃。
(3)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4)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5)机械化水平高。
(6)地广人稀,消费少余粮多。
不利条件:
(1)纬度高,气温低,一年一熟。
(2)寒潮易引发低温冻害。(春、秋)
2. 华北平原:
有利条件:
(1)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2)暖温带,热量充足。
(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4)人口多,劳动力充足,消费市场广。
(5)机械化水平高。
不利条件:
(1)华北地区有春旱问题。
(2)夏季有洪涝灾害,秋、冬、春有低温冻害。
华北地区发生春旱的原因:
(1)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大。
(2)春季降水少。
(3)河流处于枯水期。
(4)冬小麦返青,需水量大。
华北地区冲积扇适于种植业发展的原因:
(1)光热充足。
(2)土壤肥沃。
(3)黄河沿岸,灌溉便利。
二、南方地区(水田农业)
1. 长江三角洲地区:
有利条件:
(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
(1)伏旱(2)夏涝(3)台风(4)光照不足
2. 台湾省:
“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兰花之乡”(“东南盐库”)
三、西北地区(灌溉农业)
1.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有利条件:
(1)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热量充足。
(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
(3)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
(4)黄河沿岸灌溉水源充足。
不利条件:缺水,干旱
2. 新疆绿洲、甘肃河西走廊(绿洲农业)
有利条件:
(1)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热量充足。
(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
(3)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
不利条件:缺水,干旱
绿洲分布特点:分布在河流沿岸及山麓地带。
绿洲水源:河流水和地下水。
河流水和地下水的来源: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四、青藏地区(河谷农业)
青海省:湟水谷地
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江谷地(藏南谷地)
有利条件:
(1)海拔低,热量充足。
(2)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3)河流沿岸水源充足。
工业:
工业:
分类:轻工业、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
分布:方位或地形区
影响因素:资源、交通、市场、政策、科技、劳动力、工业基础等
交通运输业:
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远洋航运、内河航运、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交通线分布:是否均匀?方位如何?
影响因素:地形,气候,资源,城市,人口,工业,农业等。
交通线修建可能遇到的困难:气候、灾害、环境、地形等
交通线修建的意义:促进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一、日本
进口—加工—出口型工业(外向型经济)
原因:
(1)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2)矿产资源匮乏。
(3)便于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制成品。
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二、印度
1. 传统工业(靠近原料产地)
孟买—棉纺织中心
加尔各答—麻纺织中心(黄麻)、钢铁工业区
2. 服务外包产业——班加罗尔
有利条件:
(1)英语普及。
(2)人力资源丰富,成本低。
(3)信息技术发展较早。(政策支持)
特点:
(1)信息技术含量高。
(2)利润大。
(3)资源消耗少。
“世界办公室”:外包产业占全球1/2,服务外包产业占全球2/3。
三、俄罗斯
四大工业区(靠近原料产地):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工业特点:
(1)重工业发达,轻工业滞后。
(2)部门齐全,基础雄厚。
(3)主要分布在欧洲地区。
(4)工业区分布靠近原料产地。
交通运输业:特点:部门齐全,分布不均(欧洲部分密集,亚洲部分稀疏)
交通运输方式:
客运:铁路、公路
货运:铁路、管道
铁路:欧洲部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
亚洲部分:西伯利亚大铁路。
四、中东
石油工业(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
五、欧洲西部
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
这里的工业工艺精,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高,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处于技术和价值的高端位置。
工业中心多,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产油国可发展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
七、澳大利亚
采矿业、冶金业、机械制造业。
(西铁东煤,“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八、美国
美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生产规模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能源、钢铁、机械、化工等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军事工业和尖端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工业区:
东北部工业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
南部工业区:石油化工,航天航空。
西部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
旧金山“硅谷”: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九、巴西
食品加工工业,钢铁、汽车、飞机制造工业。
十、中国
1.工业:开采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2. 我国工业基础雄厚、规模庞大,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钢铁、汽车、化肥、水泥、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
3. 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出口国。
4. 我国工业基地:
(1)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
(2)京津唐工业基地——综合性工业基地
(3)沪宁杭工业基地——综合性工业基地
(4)珠三角工业基地——轻工业基地
5. 我国工业战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
6. 我国工业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
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7. 高新技术产业:
(1)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成为带动我国工业实现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