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神农本草经-字幕版

金匮懂了,也要会用药量,那么我们先学了神农本草经之后,一看金匮就知道他在说什么
张仲景是经方的发扬家
神农本草经是一段时间的著作,而不是某个人的创作,是一个时间段许多人的结晶。
并且张仲景也是经方的发扬者而不是创造者。
神农本草经比较好一点,最起码药物可以找到。不会跟本草纲目那样,东西太多,太混乱了。所以我们讲神农本草经,才能学而有用。
开处方就好像打仗要的战术,把药物放在不同的位置,就好像战阵里面要有刀枪剑戟,就是处方的作用。知道各个作战单位的特点,才能打赢。
要学会变化,才能百战百胜。
要学会巧妙地用药,敢用药,用对药。
千万不要被处方给捆绑住,到了伤害金匮的时候,要听着病人的陈述就把药方开出来。


怀山药和淮山药是不一样的么?
主要是古代繁体字比较麻烦。



藏红花入脑,川红花入下焦


一种不给卖药,一种就是瞎卖好了。
有的药有别名,一定要知道,打个括弧号


丸剂力量缓,用力专一。

汤剂的力量比较大,加上草药就是扫荡了

散是为了更好地到达病的位置。
药散是为了治疗喉咙
一种药膏是茯苓膏,秋梨膏等为了向内服用
另一种膏药是为了最好的黏在皮肤上,治疗肺部或者皮肤疾病
比如守宫丹
丹药和丸剂稍微不一样。丸剂是暴露在外面的,丹药是丹炉提炼的丹药,是外面有黄蜡封住的。
汉朝的制度和我们现在的不太一样。



本草钢木的作用就是这个,提醒我们汉朝的一两就是一钱。,一钱的计量差不多在3.3g
一升主要是古代体积的占比

随后倪海厦教授会给大家一个使用药物的标准和计量,请大家不要惊慌。
生药。
药物没有经过任何的炼制之前,他的药性是最足的。但是有的时候呢又需要进行炮制,比如说附子就最常用的它分为生父子和刨父子两种。许多人都说通过炮制是把他的毒性给去除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生附子去里寒
表阳虚,流汗不止用炮制附子


炮制之后的药物,它的药性会发生改变。


2+1是3,奇数
2+4=6,偶数。



用药熟悉了就敢大胆用好了

基偶数看的是最终的那个和的结果。


一下手不是严重就是治疗好,要是不了解药性,怎么敢下手呀
古代竹简处方的保存容易出错,精通药物之后要敢设定处方。
药物大概分三类
养生,
遏制病情
祛除邪气

八角一定是没有药性的,就是调料。
一定要先学到本事,不要管别人的定义。
比如大黄制作成大黄钉
有了本事就会有办法 ,别人争输赢。
学会灵活运用就好了
过去病的名字和现代的名字是不一样的。倪海厦教授都做出了统计,大家去看就好了。
这就是我们要有一些基本概念。

本草辈要和《神农本草经》都要共同具备。同时学习,就能够辨别药物的真假以及药物的取用和剂量

五种口味的药,要学会记忆其中的特点就好了。
也就是酸甜苦辣咸
这是我们祖宗的智慧,要不然罗列出来再对应药性 怎么都记忆不住,还增加那么多的记忆负担。

人工酸味,合成的不能算进去。比如人工醋

食物腐坏的酸味就坏了。

上浮在水面的都是新鲜的。是阳性的。就好像浮在水上面的是痰,在水下面的是脓液
细胞里面75%都是水,放在水里还能沉淀下去,说明里面有杂质,病毒呀。
神农常百草,嘴巴麻木就是中毒啦
抽筋说明了着急上火,这个时候用甘味去缓解下来就好了。



。


男人爱吃甜的,蛋糕,啤酒,所以秃头的比女人多。
中医是化繁为简,西医是化简为繁,最简单的水都制造不出来。就不要听其他制造出来的东西了,就是一点点科技。而不是科学。
酸味就是收敛,药性,酸的吃了之后脸都难看了,聚集在一起。
乌梅是梅子泡在醋里面。
长舌人,小人不要乱用,故意调侃一下也不为过。因为他们的舌头就是这样,而不是有病。

拉肚子和出汗,👅吐出来收不回去都是一种下利。用乌梅一吃就好了。太滑了,就来酸涩一下。
苦泄燥坚
燥热,湿气重的时候用这个
变硬。许多壮阳的药。
固精和壮阳是不一样的药。
宣泄,食物中毒了,吃了坏的东西
滋补,
和,去缓和相克制的药物
缓,太着急的时候,癫痫,抽筋等拘急的时候
走路停不下来也用甘味的药。
散,让药在身体里横行没有阻碍。
发表,让汗出来
润,让嘴唇不再干燥。
便秘,下利,要苦味的药,火药
肺里干燥,要靠辛,金药。
这个时候就是用和药的时候,也就是甘草之类的脾脏药
软坚,能让硬块变软,肿瘤,等
莲子,薏仁,
淡味的药再进行划分。
根据颜色去划分
比如玉米入脾脏。
人工盐吃了有积水,下半身肿大,就跟我的下半身差不多。

牛奶本来挺好的,但是给牛加了其他东西。
气和味在药物学上就定义了阴阳。
寒热温凉是说气。阳
酸苦甘新鲜就是讲味 阴
气单薄主发泄
厚味的发热,发温
当归,单吃一个就下泻,油脂大,单吃就下利。 熟地也是味道很厚
辛甘发散为阳
酸苦泳协为阴。
阳气走上翘,阴气走下窍。
沁阳发走哩,壮士四肢
,隐浊走五脏。,强壮六腑。
药物的升降浮沉。
清虚就浮起来,上升。
蝉蜕,蛇蜕辛夷花
表皮不舒服就这样。
熟地等是下降的药,熟地专治疗肾脏。
上面的肾脏用熟地上面的肾脏就是扁桃体 特别像
两个很像的,所以开个玩笑记忆一下蝉蜕和熟地黄
咸味的药下沉
心甘是浮躁的,治疗鼻子,往上发散。



,这个就是
毛孔放开就能拍出水来。
一发散,一吐就能尿出来,就能下来。
以上讲的是本草辈要的药性总义。
树枝为了到达四肢。

皮的就是为了皮肤的病
中心就是为了内脏。比如肉桂就是桂心
质量轻的走皮肤表面
中通(中空)发表(麻黄,通草),内实攻里(大黄,甘草)
枯燥的入气分,夏枯草
腰痛通过颜色辨别药物入的是五脏的那一个
然后通过五味 酸甜苦辣咸知道药物的药性是什么,就有了大概的方向。
白色,入肺。看看质量轻重就知道入表还是入里
辛夷花,等都是为了治疗鼻子。
苍术(头上),白术(入下面)都是。
打粉后隔着两三天特别干,就像石头一样。
这个就是燥热的药物。
肝胆互相为表里,这里在针灸里面都讲过了。
石硫磺吃了活命(内服)
土硫磺吃了死掉(外敷可以)
针灸里面
实则泄气子
虚则补其母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药材。
要学会因地制宜,用当地的药材去治疗当地的疾病。
就好像沙漠的沙漠化就是因为甘草被人大量的攫取。就算是官方明令禁止,那黑市更加猖獗。
心脏要软下来,太硬了出问题。
咸味的药能够让心脏软下来。
就好像引擎里面没有机油,没有水箱空转那么很快。引擎就坏了。
脾脏自己是主管湿润的,但是如果湿润过了头的话,他就会难受,负担太大。
用苦味去燥热他。
肺跟大肠表里。
心脏跟小肠表里。
肾脏和扁桃体表里
用菟丝子,无花果等里面的子去滋补精子,这也是一中类用。。菟丝子快绝种了,那么用覆盆子也是一样的效果呢。
用药要活,不要太死了。
风是移动的,甘缓,辛发散
用咸寒之,配合甘苦,用酸🍋收,以甘苦发之
中间骂了一会温病派

内痔疮,先流血再排便
外痔,先排便再流血,在卫生纸上看见血
大肠炎,便混合着血
小孩子多记忆这些有好处
蔬菜类都是微微苦,仅仅甘淡渗利,只有味道厚重了之后才能入药而有用。
口渴与否判断血液浓不浓
肾脏功能差了,口渴,
口渴吃甜的,蔗糖
用红糖喝水
药的分类有名字,气质,味道等等分类方法
用火制作的有四种
煆xia,就是用火去烤
小火煨就是焖,沙土烧热了药焖在里面
炙甘草不放油,生药下去,蜂蜜弄下去,颜色改变就好了
芍药白术,
黄土增加土味。补脾胃。
红土去除心脏积湿
干炒就是熟用,让药性变得缓慢一些
生药的药性凶猛
浸
泡
洗

熟地黄九蒸九晒

药性取性,九蒸九晒,厚重
酒制作之后取提升的药性。酒制作都往上走
姜制作都是温散。
攻坚用盐
童子尿,目的是让药物毒性和燥烈性去掉
醋,酸,收敛
米水去掉燥性
乳制作,奶治品去掉干燥
麦冬莲子去芯目的是取出烦躁,不让病人更加烦躁
好看的药物吃下去没有啥用
明白了阴阳才会治疗
上经没有毒,可以常常吃
朱砂,丹砂
取出灰尘,杂碎后用吸铁石把铁屑吸出来。
把灰放入水中
好的朱砂会沉入水底
经过三次之后就是纯朱砂
火一烧就变成水银了


看见不干净的东西,心神不宁,朱砂一用,宁心静神,就是杀恶鬼。
一斤的药丸,抠鼻屎的指甲一点点朱砂下去,整个一斤的药丸全部都是红色的,就这么强的效果
化学分析药物还是不知道药物的特点
但是千年名家的注解综合分析一下就有了大概的药性。
讲的是基因的遗传,这个病会遗传。
云母是大理石的一种
直接铁锅空锅烤的红亮,等待温度下降后敲碎就是炮制好了
没有加工的时候才能吃。

吃黄色的钟乳石,晒干了就是黄白色
酸味,寒性
白矾烧的冒泡 保留下来的就是枯矾。
枯矾和麝香用五十比一的比例
硝石指的是那种会爆炸的,一过火就会火很大🔥,道士吓人用的
芒硝味咸,软坚,攻坚用的
大黄去实,大黄和芒硝
攻坚就是打散,切片。
芒硝就好像胡椒粉,一点点,最后加
芒硝不能煮,煮了没有力量,都是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