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倚天》开播,苏有朋喊话:收视破7%,我裸奔,贾静雯来也行
当年《倚天屠龙记》开播,作为主演的苏有朋喊话观众:“只要收视破7%,我就去裸奔,如果大家还不满意,我让贾静雯来看,让大家欣赏。”
金庸对马景涛版的《倚天屠龙记》十分满意,这让老爷子极为欢喜。
而且这个版本的收视率高达26%,这让马景涛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
导演赖水清说,我以后会翻拍这部作品。
到了2003年,就开始着手翻拍了,苏版《倚天》导演赖水清表示。
“翻拍”首先需要的就是年代契机:一部剧,起码要过几年,甚至十年才会有翻拍的条件。
因为技术环境和演员班底都不同了,再加上剧本的精练,就会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面貌。
对观众也是一样,重温这部剧,看到不一样的演员,他会有一种回味的情怀。
所以苏有朋,贾静雯,高圆圆,张国立,王刚,张铁林,陶虹等等。
一大批海峡两岸和香港的红星,全部都来了。
由此可见,这部作品的实力强悍,为此,剧组也找来了毛阿敏来演唱电视剧中的“插曲。”
就是这些元素,形成了老戏新拍的价值。
苏版《倚天屠龙记》从酷暑开机到最后成片,历时半年。在几个重大场面上,现场群众演员多达二三百人。
据剧组人员透露,出工一天最少的成本也要十几万元,多的一天要四十多万元。
导演在刻意突破以前几个《倚天屠龙记》版本的框框时,对制作要求十分严格,外景地几乎遍布北京远近郊区。
可是苏有朋和贾静雯,高圆圆等人苦不堪言,剧中魔教光明顶的秘密隧道,其实是在十三陵水库的一座山上,取景的都是真实的。
而且十分陡峭,全体演员都得自己往上爬,灯光师还要扛着硕大的射灯一起上,困难可想而知。
这帮人吃了不少苦头,但还是坚持下来了,可是在拍摄过程中,贾静雯不太适应剧组生活,还是苏有朋照顾她多一点。
没想到,经过了一年多的拍摄这才杀青。
可是一开播,苏有朋就着急了。
因为这部剧最先在台湾地区开播,然而收视率那是真的低得离谱,而且很多人吐槽说没有马景涛的好看。
毕竟马景涛是琼瑶选出来的男神,在台湾是真的火,而新版屠龙记采用的是内地拍摄手法。
和过去的模式格格不入,属于创新。
因此收视率一度连5%都没有,这让男主角苏有朋十分担心,就当着媒体的面喊话。
“大家快去看屠龙记,如果收视率超过了7%的话,我可以去裸奔,如果大家还是不满意,我可以喊上贾静雯,你们快去看吧。”
这一波喊话,不得不说,还真的有用,不过收视率还是差一点点才能破7,不过一到了内地开播,就不得了了。
所以03版的《倚天屠龙记》收视率一路飙升,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苏有朋放下赌注,实则是对自己,对队友的不自信,最后穿上不喜欢的衣服,也算是一种惩罚。
所有版本《倚天屠龙记》中,豆瓣评分最高的居然是TVB吴启华版。
你觉得合理吗?
豆瓣8.0分,高于其它所有版本,我一直以为会是配乐首首经典的马景涛版,或者是存在感最高的大陆苏有朋版。
经典美女云集的电影版居然评分低于以上三版。
2009年版《倚天屠龙记》由张纪中监制,于敏执导,邓超、安以轩、刘竞等主演。
结果被骂惨。
网友说,谈不上先入为主,我刚开始看的是吴启华版的,记得那时候还是分开的,不是倚天屠龙记,而是屠龙刀,倚天剑,拍得很经典。
尤其是黎姿啊,真的是美爆了,后来看的苏有朋版的,也相当不错,抛开先入为主的加成,个人认为,苏有朋版更胜一筹。
吴版和苏版我觉得不相上下,不同的魔改方向不过见仁见智。
邓版太低了,6分以上,打光正常可以7分以上,历代最贴近原作的是这版本。
马景涛高了,最魔改版本,琼瑶剧风,但是歌曲碾压历代,在武侠剧史上都是超一流的强。
第一名:2001年吴启华版,豆瓣评分8.4分。
第二名:2003年苏有朋版,豆瓣评分8.3分。
第三名:1986年梁朝伟版,豆瓣评分7.9分。
第四名:1994年马景涛版。豆瓣评分7.8分。
倚天屠龙记是金庸作品中被翻拍最多的,但实事求是的说,没有一个版本能够反映原著精髓。
后面的就不说了,越拍摄就越烂。
真的没法看,我觉得还是苏有朋版本好,制作,演员,剧情上都是不错的。
吴启华版也可以。你们喜欢哪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