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二卷的摘录和笔记(四:商品资本的职能,商品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

第二册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篇 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第一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
3.第三阶段 W'-G'
1、商品,作为直接由生产过程本身产生的已经增殖的资本价值的职能存在形式,就成了商品资本。如果商品生产在它的整个社会范围内按资本主义的方式经营,那么,一切商品从一开始就是商品资本的要素,不论它们是生铁,还是布鲁塞尔的花边,是硫酸,还是雪茄烟。至于商品队伍中,由于属性不同,哪一类应升为资本,哪一类应列为普通商品,这个问题不过是烦琐经济学自己制造出来的一个可笑的难题罢了。
注:哪怕商品不是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但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按资本主义的方式经营”,那么它也是商品资本的一部分。
2、资本在商品形式上必须执行商品的职能。构成资本的物品,本来就是为市场而生产的,必须卖掉,转化为货币,也就是必须经历W-G运动。假定资本家的商品是10000磅纱。既然在纺纱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是372镑,创造的新价值是128镑,那么,这些纱就有500镑的价值。这个价值表现在这些纱的同名的价格上。这个价格要通过出售W-G来实现。是什么使一切商品流通的这个简单行为同时成为一种资本职能呢?在这个行为内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商品的使用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因为商品是作为使用物品转到买者手中的;商品的价值也没有发生变化,因为这个价值没有发生任何量的变化,仅仅发生了形式变换。这个价值先存在于纱上,现在存在于货币上。因此,在第一阶段G-W和最后阶段W-G之间,出现了一种本质的区别。在前一个阶段上,预付的货币执行货币资本的职能,是因为它借助于流通而转化为各种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商品。在后一个阶段上,商品能够执行资本的职能,只是由于在它的流通开始以前,它已经现成地从生产过程中取得了资本性质。在纺纱过程中,纺纱工人创造了 128镑的纱价值。比如说,其中50镑,只是为资本家在劳动力上的耗费形成一个等价物,78镑(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是156%)则形成剩余价值。因此,10000磅纱的价值,第一,包含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本的价值,其中不变部分 =372镑,可变部分=50镑,二者之和=422镑,=8440磅纱。但生产资本的价值等于,等于它的形成要素的价值,即在G-W阶段上处于卖者手中与资本家对立的商品的价值。——第二,这些纱的价值,还包含78镑的剩余价值=1560磅纱。因此,作为10000磅纱的价值表现的W=W+ΔW,W加上W的增殖额(=78镑),我们把这个增殖额叫w,因为现在它和原有价值处在同一个商品形式上。10000纱的价值=500镑,也就是=W+w=W'。使作为 10000磅纱的价值表现的变成W'的,不是它的绝对价值量(500镑),因为它的绝对价值量,和作为任何另一个商品量的价值表现的任何另一个W一样,都是由其中对象化的劳动量决定的。使W这个变成W'的,是它的相对价值量,是和生产它所消耗的资本P的价值相比较的它的价值量。这个价值量包含生产它时所消耗的资本价值加上生产资本提供的剩余价值。它的价值大于这个资本价值,多了这个剩余价值w。10000磅纱是已经增殖,已经添进一个剩余价值的资本价值的承担者,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产物。W'表示一种价值关系,表示商品产品的价值和生产它所消耗的资本的价值的关系,就是说,表示它的价值是由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构成的。10000磅纱是商品资本,是W',只是因为它是生产资本P的转化形式,因而处在这样一种联系中,这种联系本来只是存在于这个单个资本的循环中,或者说,只是对那个已经用自己的资本生产了纱的资本家来说才存在着。可以说,使10000磅纱这个价值承担者成为商品资本的,不是任何外部的关系,而仅仅是一种内部的关系。它带着的资本主义的胎痣,不是存在于它的价值的绝对量中,而是存在于它的价值的相对量中,即存在于和它所包含的生产资本在转化为商品以前原有的价值量相比较的它的价值量中。因此,如果这10000磅纱按照它的价值500镑出售,那么,这个流通行为,就它本身考察,等于W-G,只是一个同样的价值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但是,同一个行为,作为这个单个资本循环的特殊阶段,就是商品所承担的资本价值422镑+它所承担的剩余价值78的实现,也就是W'-G',是商品资本由它的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
3、现在,W'的职能是一切商品产品的职能:转化为货币,卖掉,经历流通阶段W-G。只要现在已经增殖的资本保留商品资本的形式,停滞在市场上,生产过程就会停止。这个资本既不会作为产品形成要素起作用,也不会作为价值形成要素起作用。由于资本抛弃它的商品形式和采取它的货币形式的速度不同,或者说,由于卖的速度不同,同一个资本价值就会以极不相同的程度作为产品形成要素和价值形成要素起作用,再生产的规模也会以极不相同的程度扩大或者缩小。第一册已经指出,一个一定量资本的作用程度,是由生产过程的各种潜能规定的,而这些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和资本本身的价值量无关的。这里指出,流通过程推动了和资本的价值量无关的新的潜能,即资本的作用程度的新的潜能,资本的扩张和收缩的新的潜能。
4、商品量W',作为已经增殖的资本的承担者,还必须全部经历形态变化W'-G' 。在这里,出售商品的数量,成为决定性的事情。单个商品只是表现为总量的不可缺少的部分。500镑的价值存在10000磅纱中。如果资本家只能卖掉价值372镑的7440磅纱,他就只补偿了他的不变资本的价值,即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如果卖掉8440磅纱,他就只补偿了全部预付资本的价值量。要实现剩余价值,他就必须多卖一些,要实现全部剩余价值78(=1560磅纱),他就必须把10000磅纱全部卖掉。因此,他在500镑货币中获得的,只是和他所卖商品相等的价值;他在流通中所做的交易,是简单的W-G。如果他付给工人的工资不是50镑,而是64镑,那么,他的剩余价值就不是78镑,而只是64镑,剥削程度就不是156%,而只是100%,但是,他的纱的价值仍旧不变,只是纱的不同部分之间的比例改变了。流通行为W-G ,仍然是10000磅纱按照它的价值500镑出售。
注:至于商品究竟卖不卖得出去或能够卖出去多少,和只在生产领域内负责的无产者无关,甚至不受资本家本人的控制,而受所谓“自由竞争”的支配。
5、W'=W+w=(422+78镑)。——W等于P的价值或生产资本的价值,这又等于在购买生产要素的G-W中预付的G的价值,用我们的例子来说=422镑。如果商品总量按照它的价值出售,那么,W=422镑,w=78镑,即剩余产品1560磅纱的价值。如果我们把用货币表现的w叫做g,那么,W'-G'=(W+w)-(G+g)。因此,G-W···P···W'-G'这一循环,用详细的形式表示,就是G-W<(A,Pm)···P···(W+w)-(G+g)。
注:要注意,公式中的“-”并不是指减号,而是指资本的形态变化。
6、在第一阶段,资本家从真正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取得了使用物品;在第三阶段,他把商品投回,但只是投回到一个市场,即真正的商品市场。而如果他通过他的商品从市场又取得了比他原来投入的价值更多的价值,那么,这只是因为他投入的商品价值大于他原来取得的商品价值。过去他投入价值G,取得相等的价值W;现在他投入W+w,取得相等的价值G+g。——用我们的例子来说,等于8440磅纱的价值;但他在市场上投入了10000磅纱,因此,他投入市场的价值大于他从市场取得的价值。另一方面,他能够把这个已经增大的价值投入市场,只是因为他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剥削劳动力,生产了剩余价值(作为产品的一个部分,表现在剩余产品中)。这个商品量,只有作为这个过程的产物,才是商品资本,才是已经增殖的资本价值的承担者。由于W'-G'的完成,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都得到了实现。二者的实现,是在商品总量的分批出售或整批出售中同时进行的,表现为W'-G'。但是,这同一个流通行为W'-G',对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来说是不同的:它对二者来说代表着它们各自流通的不同阶段,代表着它们在流通领域所要经过的形态变化序列中的不同阶段。剩余价值只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它是第一次在商品市场上出现,并且以商品形式出现;商品形式是它的第一流通形式,因此,w-g行为,也是它的第一流通行为或它的第一形态变化,因而还要由相反的流通行为或相反的形态变化g-w来补充。
注:简而言之,有买就要有卖,反之亦然;否则,市场就会出现混乱乃至发生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