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地面还给双脚 2017年 江苏卷 满分优秀范文爆款文案鉴赏
把地面还给双脚
我们刚生下来时是光着脚的,临死前眼睛一闭,两腿一蹬,白花花的尸体送入火葬场后,唯一存活的证据——骨灰,放不满一个巴掌大的盒子。而中间这一生我们都不是赤脚的,我们穿上了鞋子,嫌鞋子磨脚,又套上了袜子;嫌走路麻烦,又开上了车子……
整个人类进化的过程几乎可概括为我们的脚离地面越来越远的过程。经过我的切身经历,汽车的舒适程度最高,其次是摩托车、电瓶车、三轮车、走路。与外界隔离的程度越高,就越舒适;越密不透风,就越舒适。于是我们不断地把装备往身上套,不认为那是沉重的铠甲,而是能够自由呼吸的象牙塔。
而我偏要反抗,在所有人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地穿上铠甲时,我偏要一层层地把它剥离出去。我要抛开那沉重的屋顶,让头能够直面外面的风,让新鲜的活力直直地灌入内里,如深呼吸后的一声长叹。用四肢震碎牢不可破的壁垒,最后留下空空的一个我。
我光着脚,和出生时一样,这是我与野性相碰面的时刻。在众多铠甲中,我是被选中的那一个。曾有汽车广告说道:它能带你去到任何地方。然后就是汽车飞跃天涯海角的画面。但是在车窗里面的人,隔着一层玻璃和几层钢板,难道不觉得骇人吗?在天涯海角飞奔的汽车参与了,吓怕了,可是你没有。如果从汽车中走出来,哪怕是把手探进海水里的一刹那,你就会发现——你比你想象中的更自由。
我不能把走路当成一种原始和野性,我也不能为开车戴上“文明”的高帽子。撕掉这些标签,我们最缺的究竟是什么?大概是一种参与感吧。旅游时我们在车内,我们与旅途无关;上班时我们在地铁上,我们与车厢内所有人无关。我们看似与社会有着巨大的联系,不可突破又没命奔波。可细究其中的联系,我竟发现我们与任何一个物体都没有关联。于是,思想开始迟钝,行动开始缓慢,如白开水冲淡血质的黏稠,精神上再也尖锐不起来。
我们需要清醒,需要让脸上的毛孔参与车窗外的风,需要双脚着地,参与结实抑或满是泥泞的路面。这样的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更自由,更是为了接近那个最真实的我们。
这篇作文通过对穿着鞋子的比喻,强调了回归本真、参与现实的重要性。以下是对这篇文章评为满分的分析和解读: 1. 观点鲜明:文章明确表达了反对过度依赖舒适和隔离的观点,强调参与现实世界的重要性。观点独特独到,传递出对自由和真实的追求和呼唤。 2. 比喻生动:通过穿着鞋子和移动工具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和隔阂。比喻生动形象,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和体验。 3. 深入思考和见解独到:文章展示了对现代生活中与社会的关系和自身状态的深入思考。见解独到,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出发,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人与自我之间的失去联系和真实追求的迫切性。 4. 简洁明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遣词造句简练,没有啰嗦和冗长的描写。 要写出类似的满分作文,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1. 观点鲜明:明确表达自己对主题的态度和看法。观点要独特新颖,传递出对现实参与和自我追求的思考和期望。 2. 比喻生动: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让读者产生共鸣和体验。 3. 深入思考和见解独到:通过对主题的深入探讨,展示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见解独到之处。思考要深入,见解要独到,从不同角度探讨问题,能够引发读者对问题的思考和共鸣。 4. 简洁明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遣词造句简练,保持文章的流畅性和可读性。避免啰嗦和冗长,保持文章的紧凑性。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考能力。通过广泛阅读和平时的观察,积累素材和启发。在写作过程中,注重自我表达和观点的阐述,灵活运用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同时,通过反思和修改,不断完善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写出如此优秀的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