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综合性能上看,米格29是相当出色的。为什么林中将却选择了引进苏27?(转自知乎)

2020-08-24 10:21 作者:战术人形-19式  | 我要投稿

(已经同意转载)

事实上,综合性能上,MIG29算不错,但是达不到相当出色。。。

事实上,最开始,苏方推荐的就是MIG29,比如在,1989年9月苏联《红星报》刊发了一篇对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大将的专访,在这篇文章里,沙波什尼科夫大将向记者表示:如果中国希望获得米格29之类的高性能飞机,没有政治障碍。。su27当时才装备苏联国土防卫军,没有外销过,哪怕是对于东欧方面,这都是一个新玩意儿。

而事实上,当年火烧屁股,对空军有紧急需求的情况下,实际上只要有这一序列“战机”能够引进,兔子们都已经算满足了。。在最初的心态上其实值得玩味儿,不过影响最直接的一件事情估计是:

1990年9月17日,包括多位高级将领在内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参观了莫斯科城外的库宾卡空军基地。此基地是俄罗斯军事航空的重要试飞基地。当时传媒中吹得神乎其神的米格-29做了飞行表演,不想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一架米格-29做低空特技时突然坠毁,机毁人亡。。


当然这之后,苏联原则上同意出售su27之后,技术考察就成了主要的考量了,而事实上林虎本人自然更倾向于su27。。

技术方面(注意这是90年代初期哈):

SU-27的长处

- 航程远

- 载弹量大,包括6枚R-27中距导弹(R-27R/R1,R-27ER, R-27T/ET)

- 信息优势,功能更强大的航程


- 无与伦比的机动性能。
-电传飞控比米格29的液压控制要更为先进

相比之下,MIG-29的有明显短处

- 航程有限

- 最多只能携带2枚R-27(R-27R/R1),依赖于地面控制指挥系统(GCI)

- 处理能力差,抗干扰性能差

故而,当时90年代空军还定位在“国土防卫”的目的上,对于大航程的需求自然由于广袤的国土变得十分迫切。重型空优战机的su27,即使在电子工业比较落后(N001雷达的探测距离是80-100KM(迎头)和40KM(追尾),N-001的扫描范围是±60度,N-019的扫描范围是±67度,N-001的扫描范围是±60度,N-019的扫描范围是±67度。。数据都略好于MIG29的75-85KM和35KM,但是依然不算合格),但是气动外形和设计都是能够满足这些要求的。。。

所以买SU27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是综合考量,远不仅仅是对于航程的执念




当然27妹子的引进,更多的意义还是,这系列产品不仅仅撑起了空军的整个90年代,而且使我们航空工业的真正起步。。



作者:acel rovsio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792239/answer/31862615
来源:知乎

引进苏27而不是米格29,对于兔子空军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米格29的作战效能和苏27不在同一水平上。

米格29是一种轻型“前线战术战斗机”,主要作战任务是国土防空和夺取前线的制空权。严格来说,米格29被称作“机场守卫者”是合情合理的。作为轻型战斗机,其航程小,载弹量少,并不能解决当时中国空军的“短腿”问题。然而苏27航程远,机动性强,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先进战机之一。

1990年,李鹏总理率团访问毛熊。当时缺钱的毛熊敞开了向中国出口“先进战机,例如米格29”的大门,国外媒体的关注点也全部聚焦在兔子是否能够引进米格29上,没有人考虑兔子是否会引进苏联空军也刚刚装备的苏27战斗机。

然而兔子代表团清楚地了解,相比于苏27,米格29只是一款低档的前线战斗机。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毛熊终于同意向兔子出口苏27。兔子购买的第一批是24架苏27sk型战斗机。拥有了苏27sk重型战斗机的兔子空军获得了以往从没有过的远距离空中打击能力。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官方第一次正式报道了苏27sk的存在。

这是第一种让兔子有能力夺取台海制空权的战机,甚至是第一种让兔子空军在台湾海峡形成战略威慑的战机。在之后许多年的时间里,苏27一直是种花家空军主力。


另外,苏27作为一种重型战斗机平台,具有优良的可扩展性,也就是发展多用途型号。苏27的载弹量可使其携带米格29系列无法装备的空对面武器和反辐射武器。苏霍伊公司在苏27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大量成功的改进型,最具代表性的有:
苏30多用途战斗机
苏33舰载战斗机
苏34战斗轰炸机(目前4架部署在叙利亚)
苏35战斗机(空优作战飞机,配备矢量发动机,机动性极强)
苏47前掠翼验证机(放在这里只是因为帅)
米格29的改进型,拿出手的只有米格35,仍然是没什么进步的轻型战术飞机。

在吃透了苏27的技术之后,沈飞摆脱了要把歼8II改到Z型的宿命,开始了新的征程
歼11A,B,D战斗机
海航的歼11BH战斗机,歼15舰载机
歼16战斗轰炸机
结合国内先进的航电系统,这些飞机的性能相对于早期型号已经有了质的提高。沈飞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自己的技术实力和重型战机的研制经验。这些进步都是因为重型战斗机平台有着无可比拟的发展空间。如果当时进口的是米格29,兔子空军到现在可能仍然只能担负范围有限的国土防空任务。

前段时间海航的歼11BH拦截美军侦察机时,做出了如下动作:
1. 从鹰军反潜机机腹下方飞过
2. 以90度角从美机正面掠过,展示挂载的武器
3. 机翼对着机翼,在相隔20英尺的距离上与美机并排飞行
4. 以滚筒动作从美机上方45英尺处掠过

以上这一系列动作,只有航程足够远,发动机推力足够大的苏27系列的改进型才可以完成。换成是米格29,最多只能和鹰军侦察机打个照面就必须返航了。

附两张苏27族谱


作者:SKHY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792239/answer/77424717
来源:知乎

当年为了大航程,买了MIG23回来拆解研究,魔改J7,最后才弄出一个四不像的空中蔡国庆,还被人讥笑成人操火箭,就这样还硬着头皮上了加油管。

您可能不太清楚当年搞国防那批人对大航程的艳羡程度。
作为一个疆域极广的国家,小短腿的飞机,是万万要不得的。
MIG29的身板太小,林虎将军怕是看不上。

@Allen Xu


我觉得当时应该没想过啥大国梦,基本上已经是火烧屁股不买不行的地步了。
台湾有F16和M2000,IDF已经上马。
空自的F15入役很久,F2蓄势待发。
越南的MIG23都对中国有过很大的防空压力。
连印度的万国造飞机也对西线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当时买SU27是能满足大航程、重火力的唯一选择。

再说个题外话,当年美男子配加油管以后去南海转了一圈以彰显实力,作为臭军迷,我看得心酸不已。

81192请返航。

PS,更多细节请看我男神

@acel rovsion

的回答,写的比我强多了,请赞他的答案。
Su-27对Mig-29的优势不仅仅是航程和火力。


最近手头事多,提几个关键词,有兴趣的朋友自己研究下。
苏联空中力量有国土防空军和空军的区别,对应的战斗职责不同,对于飞机的选择也大相径庭。
Su27和Mig29对应的战斗任务也是有所区别的。



作者:雅木茶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792239/answer/28365688
来源:知乎

跟综合性能一点关系都没有。

最初去苏联买飞机,就是冲着苏27的大航程去的。目的也就一点,南沙应急用。至于米格29,我们有同档次的j10在研,引进要么重复,要么就会废掉国产三代机研发。一开始就没把它当回事。

所以,一开始苏27只买了24架,也没考虑买生产线。当时军方对未来空中力量的规划还是j10包打天下。

买回来用了几年后发现真香,这时候j10的研制也遇上了发动机等问题,正好空军作战思想又从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转换,大航程、大载弹量的苏27极受空军青睐,向上面打报告要求停止j10的研制,引进生产线把三代机全面27化。当然,这个把空军三代机打造成“全重型机队”(当初老美空军试图拒绝“国会战斗机”时叫嚷的口号)的妄想,在国产三代机研制人员的努力和领导的英明指示下,可耻地破产了(一半),不过三代重战还是引进生产并大量地抢了国产三代机的份额。这也是网上“成沈之争”的根源之一。



作者:金银妖瞳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792239/answer/1373256050
来源:知乎

中国空军当时的主力歼击机是基于米格-19生产的歼-6;刚刚勉强可用的歼-7II(基于授权生产的米格-21F-13发展的机型);几十年艰苦攻关之后依然问题多多的歼-8白和歼-8I(“双发放大版米格-21”),这些机型有一个普遍的问题,航程短,有效载荷低。中国没有苏联VVS和PVO的分工,空军除了前线制空以为也要负责后方防空截击任务,又长期被苏联高速轰炸机(图-22M)所威胁,所以对高性能大航程战斗机(截击机)有种近乎怨念的渴求。
米格-29是VVS定制的前线战斗机,是要在战术核武器环境下的前线野战机场使用的,对起降性能有近乎变态的要求,同时也兼顾了机动性,但是对航程并没有太高要求(VVS当时没有预警机,超出地面引导能力的航程都是浪费,米格-23系列就属于航程过剩,弄了个米格-23P给PVO倒不错)。这显然不能让中国空军完全满意。
苏-27虽然也是VVS定制的战斗机,但它属于部署在后方机场的远程重型战斗机,航程要求自然就远一些,最重要的是,苏-27在设计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机内有很多浪费空间,苏霍伊设计局把这些浪费空间改装成机内超载油箱(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保形油箱),原本设计只有5.2吨多内油的苏-27S一下子最多可以带8吨以上内油,航程大大增加。对于当时的中国空军来说,苏-27不仅具有优良的极速和机动性,还有极大的航程和有效载荷,简直是对中国空军战斗机需求的终极解决方案。甚至很多军方人士认为没必要研制J-10全力生产苏-27更好(被J-7III和J-8系列坑出阴影了,而最终J-10以优异的性能证明了自身价值,当然这是后话了)。


作者:军用橙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792239/answer/92123528
来源:知乎

对于武器好坏,大多数军迷只看重性能数据的对比,用了多少先进技术,这种思路很印度。但是对于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最高指导思想的中国将军来说,不止要货比三家,是否适合国家和空军的现状和未来才是主要的。所以当时,不只是林虎支持,另一位付司令,抗美援朝的英雄“空中坦克”李永泰也支持苏27。

尼哥29,是不错,相对苏-27更简单,便宜,容易维护,作为一款前线战斗机,紧急起飞拦截方面非常优秀,格斗也不错。

这款飞机在实战中遭遇多次美国F-15和F-16击落,根本原因是装备它的国家太渣,没有一个完整的防空体系,缺乏系统支援,

米格-29战斗机最大的优势是:爬升特别快,接到信号能快速起飞,快速爬升,早早拦截敌机,这一点和美国F-15战斗机类似,比苏-27更强,按照海平面最大爬升率,米格-29战斗机高达330-340米每秒,和F-15战斗机几乎持平,而苏-27战斗机由于机体太重,飞机推重比小,只有305米每秒

而且从格斗来说,米格-29战斗机最大可以做9G机动,而苏-27战斗机仅仅能做8G

大家都知道它有机场围墙保卫者的外号,是取笑它航程之短,米格29在不携带任何副油箱、全武装升空和发动机开加力机动的情况下不到500公里作战半径却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虽然米格29仍然被世界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和华约东欧国家购买。但是,“你瞅人家谁谁都买了,咱也快买!”这么选择就是正确吗?

首先人家国家领土才多大点?有一个团米格29足够保护全国,而中国领土有多大?买米格29就需要在中国领土建设一条米格29航空兵团防卫链,这要花多少钱?而且对邻国和台湾以东洋面没有纵深威胁感。最重要的是各路小国没有挑选的本钱。而中国当时还是能挑一挑的。

其次,在购买数量上米格-29总共制造了1600架,苏军装备了700架,其余出口到东欧、印度等诸多国家。米格29实际扮演了外贸机的角色,冷战结束30年了,俄军只剩下不到200架米格-29在用,在前两年,俄罗斯还向盟友——塞尔维亚和蒙古赠送了多架库存米格-29。

俄罗斯空军过去20年很少购买米格-29。因为阿尔及利亚指责米格公司用苏联时代的旧机身来制造这些看似全新的米格29SMT而退货,俄罗斯空军第14歼击航空团扮演了接盘侠的角色。

直到2018年,第14歼击航空团完成2个中队24架苏-30SM战斗机的列装工作,这些米格-29SMT即将全部转入俄空天军训练单位,由此米格-29彻底退出俄军的一线作战序列。据称俄罗斯把这批米格-29和苏-24M战斗轰炸机送给盟友叙利亚。又因为质量问题被退货。而印度又接受了一批二手米格29

海军航空兵另外购买了24架米格-29K/KUB舰载战斗机。而俄罗斯空天军并不打算继续购买新的米格29,而想用苏30系列一统天下。已经购买了100架苏30系列。

米格29还一个缺点是电子设备不行,必须依靠苏联空军强大的地面预警系统做保障,这和歼7的作战模式差不多,但是中国空军不可能为了米格29再买一套地面预警系统。而入21世纪,米格29的不足开始暴露出来,实际上基本型米格-29,哪怕是加大航程的米格-29SMT,作战能力是很糟糕的。

雷达不行,导弹落后,基本没有精确对地打击能力,曾短暂部署在叙利亚的米格-29SMT,被发现只能携带“铁炸弹”轰炸敌方,比起同时代的歼10A可以发射霹雳-12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能够使用500公斤级激光制导航空炸弹,这些米格-29完全处于下风。

总得来说,米格29灵活的像一只擅长爬树的猴子,但是有腿短、近视、拳软,骨架弱的毛病,这是无法和拳击手对抗的。

1992年第一个团的24架苏27全套装备,来自苏联空军的一个团,花了60亿,当时是天文数字,那时一个解放军士兵的津贴才20元。贵有贵的道理,苏-27的优势在于,飞机空间庞大,内油特别多,最终打造了三代机中无与伦比的超远航程,以及无敌的升级潜力,这就是打动中国空军的最大看点:腿长。

苏27大航程的优势在于,只要在中国中部部署就可以涵盖全国范围,当年从莫斯科到巴黎中途不加油直飞不是吹的。因为航程大,苏联还和种国有约定,不能部署在长江以北。

苏27在设计时就以超越F15为目标,飞行性能打破多项世界纪录。在苏联空军手里也是宝贝疙瘩。所以它可以很好的震慑日本F15j,美海军F14,台湾F16不再猖狂。而米格29的目标是对抗早期的F16

此外,解体后俄罗斯对苏27的多种改型,也说明它是一架优秀的潜力巨大的飞机,在中国预警机系统不够的情况下,中国空军摸索出利用苏27优越的雷达,让它了和歼8编组,由27提供预警指挥和助攻做头狼。歼八做助攻当群狼的战术。这是眼亮

虽然俄罗斯飞行员建议中国人不要买苏27,因为它在技术上已经过时了,应该选择未来的米格1.41。但是我们不是印度,我们单纯是吃透苏27的飞行性能、维护经验、生产技术就用了20年。现在得中国空军可以为马来西亚的苏30做维护指导了,因为我们有亚热带的使用经验,越南的苏30可能俄文的维护规程上还写着如何防冰雪的内容。印度大量的苏30出动率也不高。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中国设计师最早设计歼10时希望能赶上米格-29的水平,因为米格29被认为可以对抗台湾的150架F16。因此当空军决定选米格29还是苏27时,成飞据理力争把歼10项目保下来了,把有限的经费用于重型的潜力更大的苏27。未来中国的天空会有轻型歼10和重型歼11形成高低搭配的格局。而不是让苏联货一统90%的亚洲天空。现在我们做到了,歼10A已经超越了米格29

歼7/米格21曾经被西方评为“改进的最好的过时飞机。”在有歼20的前提下,中国苏27/30/歼11/15/16是否会重获“”殊荣”。我看有可能,因为歼20产能跟不上,中国又买了一个团的苏35作为过渡机型,延续苏系飞机部队的使用经验。



作者:知无不言者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792239/answer/1267909501
来源:知乎

厄里特里亚泪流满面,不堪一击。
1999年至2000年,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间爆发大规模战争。除了惨重伤亡和拙劣的战术一度令外界震惊外,这场战争的细节乏人问津。不过,正是在这场战争中,同出一源的苏-27“侧卫”战机与米格-29“支点”战机展开殊死对决。这也是迄今为止苏-27战机唯一的实战记录。

作战背景   

非洲之角习惯上是指非洲东部的突出部,位于此地的是毗邻的埃塞俄比亚(简称埃国)和厄立特里亚(简称厄国)两个东非国家。埃国是最早独立的非洲国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组建了军队,并在二战中顽强抵抗入侵的意大利军队。二战结束后,联合国授权埃国对尚未独立的厄立特里亚地区进行托管。但埃塞俄比亚国王海尔·塞拉希于1962年宣布将厄立特里亚吞并。对此,厄立特里亚组建了人民解放阵线,同埃国展开长期武装斗争。   

20世纪80年代末,埃国被迫承认厄国独立,但两国关系持续紧张,双方不断向美、苏等国寻求援助并引进武器装备。1998年5月,两国因为关税和领土问题爆发大战。   

战争前期,两国空军装备老旧,难有作为。为了加强空军力量,埃国在1998年12月初从俄罗斯购买了15架苏-27战机,还高薪雇用一批俄军退役飞行员组建苏-27中队。   

厄国也不甘落后,同年夏天以单价2500万美元采购10架米格-29战机。这批战机在12月14日交付厄立特里亚空军(简称厄空军)。   

至此,各自掌握先进战机的两国空军剑拔弩张,一场空中较量即将上演。1999年2月,两国谈判陷入僵局,新一轮战争再次爆发。   

作战过程   

1999年2月21日至23日,埃塞俄比亚空军(以下简称埃空军)出动米格-23BN机群对厄军狂轰滥炸。2月23日6时,在炮兵与航空兵火力准备后,埃陆军发起“日落”战役,从三个地区向厄军阵地发起攻击。由运输机改装的安-12“轰炸机”反复向厄军阵地投放“炸弹雨”。卡-50“短吻鳄”武装直升机定点清除厄军的装甲车辆和火力点。数架米格-23CK用炸弹掀翻了厄立特里亚阿萨布机场的大片跑道。   

“侧卫”战“支点”,三战两胜   

面对不利局面,厄总统伊萨亚斯决定出动米格-29。2月25日9时21分,4架米格-29编队飞向前线,途中遭遇2架埃空军的苏-27。“支点”与“侧卫”展开首轮对决。   

当时双方处于同一高度,2架苏-27见敌众我寡,试图撤退,但战机内的警报同时响起,它们遭到R-27空对空导弹的锁定。苏-27立即进行大幅机动,成功躲过多枚R-27导弹。这时,苏-27编队长机抓住机会向2架米格-29发射了2枚R-27,米格-29也躲避成功。之后,米格-29不得不贴近苏-27厮杀,原因是R-27导弹打光了(米格-29只能带2枚R-27,苏-27可以带6枚)。在接下来的近距离格斗中,苏-27用1枚R-73近程格斗导弹成功击落1架米格-29。   

受到击落米格-29的鼓舞,2月26日,埃军的米格-21和米格-23BN战机群变本加厉地空袭厄国的哈尔谢利指挥中心、阿萨布机场和海水淡化站,极大地破坏了厄军的后勤系统,使前线厄军面临补给困难,厄军不得不再次出动米格-29战机驱逐敌机。   

2月26日15时21分,2架米格-29与2架苏-27再次在前线相遇,互射R-27导弹后展开近距离格斗。双方最初势均力敌,但由于米格-29的燃油较少,不得不撤退,苏-27展开追击,最终用1枚R-73近程格斗导弹击落1架米格-29。   

3月20日下午,苏-27和米格-29进行了第三次交锋,双方均无功而返。也许是为了自我安慰,厄军于第二天宣布击落1架埃军的米格-23BN,埃军否认。之后,双方的小规模空战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   

5月16日6时30分,埃军出动一批战斗轰炸机对厄境内的马萨瓦港进行高强度轰炸。这次轰炸4天前,厄政府刚刚发布全面动员令。为了给厄军新兵一个下马威,埃空军还轰炸了厄军的新兵训练基地。   

5月24日,厄军集结4个加强步兵旅,沿梅雷布河左岸猛攻埃军包围圈西段,试图打开缺口。战斗持续两昼夜,厄军阵亡400多人,1500多人受伤,却未能如愿。   

1999年7月雨季来临后,双方都停止了军事行动,再次展开谈判。   

“左钩拳”击破厄军防线   

2000年5月12日,战争硝烟再起,埃军突然发起“左钩拳”行动。在行动前夜,一支埃军悄悄渗透进入厄军阵地纵深。13日晨,埃军从正面、侧翼、敌后同时进攻,迅速将厄军阵地的第一梯队包围,在随后的两昼夜内,埃军全歼被围厄军。在厄军后撤时,埃军动用2架苏-25TK强击机,从低空猛烈扫射厄军,造成严重伤亡,厄军车辆也在埃军直升机打击下全毁。   

5月16日,埃军的2架苏-27奉命拦截2架厄军的米格-29,不料落入米格-29的伏击圈。为了扭转劣势,苏-27迅速进入低空飞行后,突然向高空发射了几枚R-27中程空对空导弹,成功击落厄军编队长机。其余的厄军飞行员无心恋战,向己方的阿斯马拉机场逃去。苏-27乘胜追击,但米格-29很快就进入了己方机场防空圈,并准备降落。由于畏惧厄军在机场周边部署的防空导弹,苏-27不敢靠近,但仍发射了2枚R-27导弹,其中1枚击中1架即将降落的米格-29。这架米格-29冒着黑烟勉强降落。   

埃军没有给敌人留下喘息之机,装甲旅迅速从5个方向展开追击,使两国边境线中部的厄军再也未能建立起牢固的防御阵地。   

5月17日,埃军打到厄立特里亚西部的政治行政中心巴伦图。这时,厄立特里亚人加强了防空火力。埃军1架米-35直升机被击伤,勉强返航迫降;另一架苏-25UB被炮火击落。   

“左钩拳”行动一直持续到5月17日才基本结束,埃军击溃厄军8个旅,并重创另外7个旅。   “立方阵”不敌“白嘴鸦”   

5月19日,厄军首次向前线投放苏制2K12型“立方阵”机动防空导弹系统,却被埃军的2架高空侦察的苏-27发现。埃军很快通过空中侦察和情报分析摸清了厄军的底细。他们认为,新部署的“立方阵”防空导弹并不能改变前线的空中态势,但还是决定尽快消灭这些不祥的“立方阵”。 

打击“立方阵”的作战任务交给了埃空军的“白嘴鸦”(可发射反辐射导弹的苏-25战机)。埃空军派出的攻击编队由2架苏-25TK组成,每架飞机携带2枚重磅炸弹、2枚Kh-25MP反辐射导弹、2枚Kh-29T电视制导导弹,以及2枚R-73近距格斗导弹,4架苏-27为它们护航。攻击编队出发后,苏-25TK很快发现目标。2架苏-25TK在距离目标30千米处发射了反辐射导弹,厄军侦察雷达和目标指引雷达都被击中。随后,苏-25TK发射电视制导导弹打击厄军防空导弹发射车,将其完全击毁。任务完成后,攻击编队还顺便轰炸了厄军新兵训练营。   

第二天,厄军的第二个“立方阵”防空阵地再次被埃军发现并摧毁。埃军付出的代价仅仅是1架苏-25TK受创,但该机仍成功返航。   

阿斯马拉基地被摧毁   

经过“左钩拳”战役后,埃军队下一个目标是位于厄立特里亚中部的重镇门德菲拉,如果该地易手,厄军前线中部重兵集团间的联系就会被切断。5月24日,战役正式打响,埃军地面部队发起进攻,防区内的厄军部队被全歼。有意思的是,进攻期间,埃军还玩了一个战术欺骗动作——几架安-12运输机在厄军预备队阵地附近空投“伞兵”,厄军预备队迅速出动,结果只发现数百个装满沙土的布袋。随后,暴露在野外的厄军预备队遭到敌军战机和重炮的集中打击,很快丧失战力。   

战局每况愈下,民众怨声载道,厄政府提出谈判。与此同时,厄空军开始实施代号“埃德尔”的反击行动,目标是埃塞俄比亚提格雷省的省会默克雷,那里有埃空军苏-27战机的基地。然而,厄军机群把炸弹错投到了默克雷郊外的居住区,这起误炸事件反而激起了埃国民众的仇恨。   

5月29日中午,埃空军的4架米格-23BN突然出现在厄国阿斯马拉空军基地和国际机场上空。将塔台、燃油库、机库、跑道、配电站和阿斯马拉基地大楼全部摧毁。厄军虽然勉强起飞了1架米格-29UB,但未能成功拦截这批米格-23BN。   

事后,厄军承认,此次空袭“让厄空军完全退出了战场”。   

各国施压,战事落幕   

6月1日至2日,埃军的米格机群反复轰炸阿萨布港。埃军3个加强旅也于6月8日22时30分发起第三次进攻。战斗一直持续到11日子夜,埃军推进到距离本次行动的最终目标——阿萨布港仅37公里处。此时,西方国家、联合国和非统组织一起施压,要求立即停火。   

6月18日埃、厄两国签署停火协议,不过,战斗并未完全停止。10月25日,埃军的苏-27编队再次击落1架厄军的米格-29战机。   

2000年12月12日,厄总统在邻国帮助无望、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在《完全和平条约》上签了字。   

作战评价   

这场战争让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两国都损失惨重,战争期间双方有12万名军人阵亡,埃军被俘近千人,厄军被俘2500人,150万人沦为难民,双方因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亿美元。但双方有争议的领土问题依然没能解决:厄立特里亚没能得到特克泽河与梅拉布河之间的肥沃耕地,埃塞俄比亚也没有获得梦寐以求的出海口——阿萨布港。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空军开始接触米格29战斗机,其优异的整体性能还是非常让中国空军心动的,毕竟当时中国空军主力是歼6,也就是苏联的米格19,而当时苏联已经都准备开始淘汰米格21/23了。从机型先进程度来讲,米格29先进了中国空军整整二代不止。但是通过接触与介绍,中国也发现了米格29的一些致命的缺点,这些缺点对苏联空军来讲并不是什么问题,而放在中国空军身上,问题就大了。
首先,苏联空军装备米格29是用来争夺前线制空权的,作战区域是西欧空域。纵深约800公里左右,每天苏军地面部队推进的距离约在150公里至200公里左右。米格29被设计成,携带二枚R27中程空空导弹加四枚R73近距格斗导弹,执行在500公里半径内进行争夺制空权的战斗机。当时米格29有着良好的空战性能,不过对地能力非常薄弱,毕竟苏联空军有大量的对地攻击机,从苏17一直到米格27以及苏25攻击机可以执行对地攻击。

苏27的改进潜力大,主要是航程大,载弹量也大,也因此,苏27很快即发展出了苏30,甚至大改为苏34,中国也自行发展出了歼16.相比之下,米格29的改进虽在性能上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多用途性受先天影响依然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俄方之所以积极推销米格29战机,实为留了一手,希望以此限制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仅限于防御作战,而不是适合于进攻行动。从俄方最终出售苏27时,提出的附加条件之一,中国不将其布置到中苏边境一线的要求,显然俄方对于苏27的大航程也是相当顾及的,

不过,中国空军却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对地攻击能力只有强五一型攻击机,整个空军对地压制能力相当薄弱,而且就算米格29后来拥有的对地攻击能力,其弱小的载弹量在执行对地攻击时也是有心无力。然后就是较小的航程,米格29航程短是出了名的,一直有着机场保卫者的称号,航程之短可见一斑。
但是,中国国土面积巨大,许多地方都没有机场,但情况又必须让你战斗机前往执行任务,所以中国对短程的战机已经吃够了相关的苦头,不会再吃一次苦了。最后就是80年代末,中国已经上马了一批类似米格29的轻型战斗机,歼10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中国不买米格29也在情理之中了。因此,从这些方面来说,中国拒绝采购米格29战机是明智的选择,这一点今天才能看出当时的用心良苦,也让军迷感到恍然大悟。


作者:奋武鹰扬洪承畴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792239/answer/16311961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综合性能上看,米格29是相当出色的。为什么林中将却选择了引进苏27?(转自知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