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刘备率兵讨伐东吴,群臣纷纷劝阻,诸葛亮为何沉默不语?

2020-05-03 13:33 作者:纵横五千年  | 我要投稿

219年,关羽率军正与徐晃鏖战之时,后方传来消息,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偷袭并且占领了荆州。关羽率军撤退时,遭到东吴军队的截杀,被俘后惨遭杀害。消息传到成都后,刘备悲愤交集,决定亲率大军讨伐东吴,一要夺回荆州,二要替关羽报仇。此时,群臣纷纷出面劝阻,但是诸葛亮却沉默不语,一言不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刘备称帝后,就开始部署伐吴事宜,朝中大臣几乎全都表示反对,赵云就站了出来, 劝谏道:“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

但刘备不予理睬,反而不让赵云随军出征,让他坐镇后方,驻守江州。结果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损失数万人,几乎全军覆没。当诸葛亮得到刘备兵败的消息后,叹息道:“法孝直(指法正)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句话耐人寻味,也就是说诸葛亮当时并没有劝阻刘备,因为他知道即使劝阻,刘备也不会听。

这就奇怪了,诸葛亮当时是蜀汉的丞相、录尚书事,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身为蜀汉重臣,东征这么大的一个事情,诸葛亮为何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发表意见呢?诸葛亮说只有法正能够制止刘备东征的那句话,透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刘备当时并不信任诸葛亮,对此诸葛亮非常明白,所以他才保持沉默!

当年刘备对关羽、张飞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刘备怎么会不信任诸葛亮呢?事情还得从隆中对策说起,当时诸葛亮的战略规划是“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也就是说,在“对外”关系上诸葛亮主张联合孙权,换言之他是“亲孙派”。当阳之战后,诸葛亮作为刘备的使者,前往东吴,促成的孙刘联盟。

有意思的是,孙权集团内部也有一个“亲刘派”,代表人物是鲁肃。正是由于鲁肃、诸葛亮两人的努力,刘备、孙权才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盟友关系。在刘备生前以及刘禅在位期间,诸葛亮一直奉行的是“外结好孙权”的政策。由于荆州的丢失,诸葛亮的外交政策严重受挫,引起了刘备的不满,从而引起这种不信任感。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因素也非常重要,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在东吴做官,是孙权的亲信。吕蒙死后,孙权干脆任命诸葛瑾为南郡太守,镇守荆州。诸葛瑾还奉命给刘备写了一封信,劝说他不要东征,这更让诸葛亮更无法说话。假说诸葛亮此时也出面劝阻,刘备很可能认为诸葛两兄弟串通一气。

诸葛亮是何等的聪明,对于这些事情他非常清楚!所以在当时,诸葛亮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保持沉默,什么都不说,既不出面劝阻,也不极力赞成,凡是都是陛下您说了算,臣照办就是了。经历了夷陵之战的惨败后,刘备一病不起,但他的头脑却清醒了过来,他明白诸葛亮才是最值得托付的人,所以才有了白帝城托孤。

参考资料:1.《三国志》;2.《资治通鉴》

刘备率兵讨伐东吴,群臣纷纷劝阻,诸葛亮为何沉默不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