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学名:Spodoptera frugiperda),又称秋行军虫(英语:Fall armyworm)、秋粘虫、草地夜蛾、伪黏虫,是夜蛾科夜盗蛾属的一种蛾。本种可能正发生同域种化,渐分化为分布地区与外形没有明显差异的两个亚型,其幼虫分别以玉米和水稻为主要食草。生物研究中常用于表达真核蛋白质的细胞株Sf9细胞与Sf21细胞即是来自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在农业上属于害虫,其幼虫可大量啃食玉米、水稻等多种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发育的速度会随着气温的提升而变快,一年可繁衍数代,一只雌蛾即可产下超过1000颗卵。本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具有很强的迁徙能力,虽不能在零度以下的环境越冬,但仍可于每年气温转暖时迁徙至美国东部与加拿大南部各地,美国历史上即发生过数起草地贪夜蛾的虫灾。2016年起,草地贪夜蛾散播至非洲、亚洲各地,并于2019年出现在中国境内,已在多国造成巨大的农业损失。另外本种的幼虫除了食用植物外,还有同类相食的行为,惟其演化意义仍不清楚。
2019年1月,我国监测到有草地贪夜蛾入境,至6月以对一些地区造成重大损失,国家农业部门火线布控,“粮食保卫战”正式打响!
未来的散布趋势
根据国内专家预测,东北区面临着被草地贪夜蛾侵入的危险,所以东北玉米产区应该提前布置调查,特别是辽宁南部,增加调查频次,调查心叶正面是否卵,是否有心叶为害,幼虫头部3龄后头部典型的倒Y型,第8腹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各黑斑点
危害性
这得由草地贪夜蛾危害说起。草地贪夜蛾属于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寄主范围广,适应性强,迁飞能力超强,对部分农药抗性表现明显,是个典型的超级害虫。草地贪夜蛾不存在滞育现象,完成一个世代需要24-40天,雌蛾多次交配产卵,存活2-3周,产卵900-2000粒,幼虫孵化后分散为害,人为聚集幼虫会相互残杀,所以单株极大多数只有1头虫为害,为害茎和心叶等。成虫迁飞能力强,可达1600公里,部分迁飞后仍有部分留下继续产卵为害,世代重叠现象极为平常。目前迁飞我国的是玉米品系,为害玉米、高粱、棉花等作物。国内已有的杀虫灯、性诱剂、食诱剂对草地贪夜蛾使用表现均欠佳。
祸不单行
5月下旬以来,内蒙古等地越冬代草地螟灯下虫量高、田间发生面积大,部分地区已见一代虫卵。截至6月17日,内蒙古成虫发生570万亩,幼虫发生80万亩;山西成虫发生89万亩,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成虫量较低,未见虫卵。
6月份,东北、华北、西北等大部地区降水较多、气温基本正常,气候条件对草地螟发生有利,预计一代草地螟在内蒙古中东部及其周边地区有重发可能,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会出现一定为害,预计发生面积达300万亩,幼虫发生盛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
这次考验十分严峻,要严格树立可防可控可治的心理,绝不能产生恐虫心理,坚决打赢这场有关人民利益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