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替补
我妈比我爸大三岁,一个单位的,电机厂下属一个叫滨城公司的,他们那会说叫大集体,不如国营好,反正是个建筑单位,我妈是钢筋班班长,我爸办公室文员。
当初我爸年轻那会有个恋人,貌似叫什么萍,交往三年,后来分开了,什么原因我爸没说,当时挺抑郁。
我妈在单位是个热心大姐,那会儿比较关心我爸,经常劝导我爸,一来二去的俩人就互生情愫了,你要说目的特别单纯吧,现在看来也不是,后来我妈也承认这点。
我妈年轻时不漂亮,不对,应该说不好看,而且特别瘦,但是我妈很有气质,人也爱干净,衣服穿的很板正,的确良的白衬衫上连个褶都没有。
她说我爸年轻那会儿长的像瘦版歌唱家蒋大为,从我角度看可能更像张译,尤其戴眼镜的时候,就特像《之乎者也》里被虐的那版,哈哈
(好事多磨)
他们在一起两家刚开始都不同意。
我奶家嫌我妈年纪比我爸大,而且长得丑,另外跟在厂里听说我姥爷外号“孟大炮”名声也有关系。
我姥家开始也不同意,一个是嫌我爸比较穷,这倒是次要,主要是我姥爷反对,说我爸年龄小,以后吃亏的肯定是我妈,结果一语成谶(chen4)了。
我妈当时比较任性,就非我爸不嫁,说是以后咋的都认了,再加上我妈那会都26了还没结婚,后来我姥家也就同意了,但是我奶家一直都不同意,甚至两家家长结婚前都没碰面,因为这个,后来两家关系一直也不太好。
1984年9月2号,我妈26,我爸23,那年他们成亲了。
(挑水)
这事儿在我妈印象里比较深刻,老话说的好,打啥底儿是啥底儿。
婚后为了有个落脚处,他们在三合屯租了个平房,一个院子两户,每个月15块钱。
吃水需要拉车去隔壁屯的水井去挑,冬天脸盆里的水隔夜是要冻冰的,日子虽然艰苦,但是我妈还是对新婚生活充满的期望的。
有些人婚前和婚后是有变化的,现实的例子有很多,我爸也不例外。
那年冬天特别冷,收拾屋子的时候都是隔壁邻居家在挑水,终于安稳下来了,想着让我爸去拉车水,我爸不去,没办法,我妈只好去了。
邻屯的距离比较远,泥泞的土路冻住后显得格外崎岖,我妈推着笨重的平板车和上面破铁桶踉踉跄跄的到了取水点。
我妈年轻时体格特别纤瘦,装满水的车基本推不动,天色渐暗,她只好勉强的往回拉水,据她回忆,一路上,她是哭着拉回来的,新婚的喜悦着实冲淡了不少。
可能,这个底儿,就是那时候打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