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作者被哈利波特迷“开除”!政治正确,是霸权武器?

在中文词库里存在着这样一个词汇“魔幻现实”,它描述了在现实世界中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外星人突然降临地球,也比如某城市的居民在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不见了。
但凡在现实世界出现如此不可理喻的事情,我们都总会用上述4字来形容,好以表达内心的那份惊讶---

《十二大战》里的主战城市便发生了居民一夜之间全部消失的魔幻现实事件...
当然,外星人和人口消失目前也只存在于想象当中,但这不代表现实世界就魔幻不起来了。
恰恰就在最近,一件极为荒诞魔幻的事情便降落到一位超级知名的作家身上了---

01.《哈利波特》作者被哈利波特粉丝“开除”!
作为一名90后,我相信各位不可能不知道《哈利波特》这四个大字,也不可能不清楚它的创作者JK罗琳,她和她的这本创作在小说界的地位就如同《圣经》般的存在(总销量已累计超5亿本),也没人会在看完《哈利波特》之后不会被罗琳对魔法世界的脑洞构想(既天马行空又逻辑缜密)拍案叫绝。
但即便如此,罗琳终究因为一番“不当言论”而遭到了海量粉丝的抨击,乃至被全球最大的两家《哈利波特》粉丝网站公然开除了“会席”,被明确表示除了《哈利波特》书籍之外,不会再展示罗琳的其它作品,也会用“#JKR(罗琳名字的缩写)”来标记与罗琳相关的新闻标签,方便网友对相关资讯的屏蔽---


这两家网站名为MuggleNet和破釜酒吧,两者均建立在千禧年前后,也代表它们支持罗琳已达20年之久了...
之所以会引发如此大的动荡,归根结底都在于罗琳在自家推特上转发一篇名为《为来月经的人创造一个更平等的后疫情世界》 文章的时候,附加上了这样一番话---
“‘来月经的人’,我相信曾经有个词是用来形容这些人的---女人”

随即这番话便被网友认定为罗琳否决“跨性别人群”可以作为女人的可能性(即没有月经这个生理特征,就不该被认定为女性)。
但我们都知道,在LGBT群体中是存在着不少生理特征为男人,但思想和内心却与女性无异的人群存在的。也就是说,罗琳的这番话直接否定了LGBT群体的女性化诉求,而你们要知道,罗琳所处的可是西方世界,是一个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将扶持弱势群体当做政治正确”运动的地方。
那可想而知,罗琳的此番否定,必然也就遭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抨击---

除了上述两个全球最大的《哈利波特》网站之外,包括知名作家斯蒂芬·金、哈利波特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等大咖均表达了自己对罗琳看法的不满(如今的罗琳可谓站到了好莱坞的对立面),认为罗琳就是公然对弱势群体予以歧视...
一边是排山倒海的抨击声浪,另一边则是孤立无援的罗琳一人,那难道罗琳可真的是大错特错了?
我不知道你们的想法如何,但至少在我看来,此番争吵也只是西方的大多数人借用所谓的“政治正确”武器去实行霸权而已。
02.假阴性和假阳性
西方世界的民众对于政治正确的诉求无疑是深入骨髓的,除了这次谴责罗琳歧视跨性别群体之外,同样甚嚣尘上的一定得属“黑人之死”事件。
自一位名为弗洛伊德的黑人被白人美国警察暴力致死之后,整个美国都陷入至水深火热之中,直至今天都仍未走出阴霾---

不仅如此,在影视领域我们甚至能够看到《小美人鱼》《花木兰》《海绵宝宝》等深受二次元观众喜爱的作品也均被出版方披上了一系列的政治正确色彩---爱丽儿换成了黑人,花木兰撤掉了李翔,海绵宝宝被官宣是LGBT群体---

再加上在大学录取时的分数扶持,以及工作招聘时的特定配额要求等等作为,西方世界算是完成了全方位的对弱势群体的帮助,而需要实现如此划一的行为体现,那就绝对不可或缺所谓的思想纲领的影响,而这就是所谓的“政治正确化”操作---但凡出现不同声音便会被视为异类,是必须剿灭的存在。
如此骇人的思想,显然在本次《哈利波特》事件中又再度得到了更为淋漓尽致的诠释。
表面看来罗琳确实对跨性别人群予以了不公的歧视,但事实上罗琳和大众思想的差异也仅仅出于“假阳性和假阴性”的价值取向而已---

注:假阳性描述人们将原本不是确诊的人视作为病人,是一种宁可杀错不可放过的价值体现,假阴性则相反...
罗琳坚持性别划分可不是自私和哗众取宠的体现,相反在其后来的言论中,我们能够明确看到她之所以反对将跨性别人群视作为女人,离不开这样一番苦衷---
“如果你对于任何相信或感觉自己是女性的男性,敞开洗手间和更衣室的大门,你就相当于对任何想进来的男性都敞开了门,这是事实。”

可以看到,罗琳的政治观念的坚持离不开对女性群体权益的保护,她不希望看到一位拥有男性生理特征的人,却借“内心是位小公主”的理由去对女性同胞行不轨之行径。
除此之外,罗琳甚至还坦白了自己曾在20岁遭到的一次侵犯,而这次遭遇的影响直至今天都仍然徘徊在脑海,让她一直“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愤怒和失望,因为我相信我的政府对于女性和女孩儿的安全措施,做得不够好。”
事实上罗琳自始至终都没有表达过她对跨性别人群的否定,甚至她还多次表示自己对这个群体的重视,也希望他们的权利能够得到完好的保障。
但重视和保障的前提在于,罗琳所处的女性群体的权益能够得到相应的维持,而非在放任跨性别人群进来之后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由此可见,罗琳的坚持并非自私,她同时带有着一份毋庸置疑的公义考量,是为女性群体权益的争取。
相反回看力挺跨性别人群的那部分网友和大咖,他们对弱势群体采取了假阴性的价值观(承认人心向善,即便允许跨性别人群进入女厕,也不会出现乱象),但他们坚持的所谓的扶持弱势群体的公义根本站不住脚。
跨性别人群是弱势群体,那曾被侵犯的女性又能不能算作弱势群体呢?除了罗琳之外,究竟还有谁能够去好好体谅后者呢?

美国知名的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曾提出过这样一个理论:所有伤害都是相互的,不是一方伤害另一方,而是双方对同一稀缺资源的争夺。
由此可以看到,所谓的《哈利波特》争执事件其实就是以罗琳为代表的女性群体和各路大咖为代表的跨性别群体对“女性概念解释权”的争夺,而罗琳的坚持会损害跨性别人群的权益,反之则会给前者带来相应的风险。
这本身就是一件“平等的博弈”(双方都有正义的考量,而且双方都有弱势群体,因此博弈应该建立在双方都得有利益让步的情况下交谈,如力挺跨性别人群的大咖应该拿出部分自己的薪酬去长久支持弱势群体,或者给女性群体补助),
但看过前文的你们应该知道,力挺跨性别人群的那群大咖压根就是在夸夸其谈,饶有一股何不食肉糜的傲气,而这无疑就是有意或无意忽略了如同罗琳那般的女性受害者而导致的价值走向---

说白了,罗琳至少是坦诚的(清楚自己在捍卫什么以及会伤害什么),但谴责罗琳的人却是虚伪的(只能看到自己的追求而不知道自己究竟在伤害什么),这个事情不仅发生在女性和跨性别人群的争吵中,哪怕在对黑人的扶持过程中其实也会对“贫穷的白人群体”造成极大的利益伤害。
如今学界已经慢慢传出一种声音,美国真正贫穷的人,应该是生活在底层的白人,因为黑人至少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扶持---

那你们说,所谓的政治正确的扶持,难道不就是一种专制霸权的体现吗?
只希望西方世界的民众能够尽快悔改,也能够尽快给JK罗琳正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