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提升下属能力:正反馈和动力段位,化解情绪~

2023-07-14 14:34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让团队不同的人怎么变的越来越强,见众生中的“团队管理”

带队伍的过程中,通过见众生,也能照见自己,也能修正自己

分为三部分:激发意愿,化解情绪,提升能力?

上篇,如何激发意愿

在上一篇里卓越团队的标杆激励,人性上的利益共同体,这一篇里面讲要跑笨功夫循环,会讲什么内容呢?具体的执行?跟上一篇有什么区别?

笨功夫的驱动力,是正负反馈,这决定我们会把事情做到什么程度

能力跃迁动力源:正反馈——意思是怎么表扬鼓励下属?

类似于父母夸孩子,使人自信

举例一:信念被验证的正反馈

有信任的人说了一个信念,到某个时候什么美好会发生,到时候就真的发生

这个其实在自我可控的学习上的有效的,现实事情就没那么简单,因为不可控

这感觉有点像吸引力法则吧,但这个标题个人觉得不准确,应该叫“相信崇拜的人给的方法”,类似吧,相信的牛人指导的方法,自己会很愿意去做,方法本身有效+实践,自然就有好的结果

我相信叶教,相信陆教,所以他们说的东西,我有感触的就做的动力很大,收益也很多^_^

管理者的艺术:把负反馈变成正反馈

基层是脆弱的。。。。容易起情绪的,

下属的思路不靠谱,变成:你觉得再加上什么要素,事情就可以做成——不要对错好坏,怎么才行

下属做的不好,变成:这个结果没有发挥出你的水平——怎么才行

下属交付还是不够好,变成:比上次有提高,打算怎么迭代——怎么更行

无论事实如何,往怎么行、怎么更行的方向,再加点业务能力达标点的认可,都可以给下属正反馈——领导一定要知道事情的更好的做法,才能做到这样的指点,认知层次一定是高于下属的。。。

从基层摸爬滚打上去的管理层,才具备与各种各样人打交道的能力,叶教说的国内的政jie升职机制,国外的选举机制对比,包括以前讲过的继承人一定也建议从基层做上去而不是直接做高层,都讲的是这点——见众生的重要性,跟智商一样重要

能力跃迁源:负反馈

这让我想起以前流行的报刊故事,聪明的学生不好好学,老师就说,你这种人要是有出息,我就怎么怎么样,各种鄙薄语气,然后学生不服,奋发图强,后来有成——这叫刺激吗?肯定是慎用的,任何方法都有适用条件嘛,看看叶教这里怎么说

强烈的负反馈有可能帮助破境——我倒是每次情绪很低落的时候会反思一些真正的底层和本质,也知道有时候自责反思后,会是新的成长

叶教说是契机,比如自我感觉良好但停留在二段很久了,这时候给个负反馈可能打破认知,冲到四段

案例二:比较,为什么那个blingbling的人不是我

叶教朋友,见自己、见天地都到八段,但见众生四段,只能跟自己价值观非常投契的人打交道,自我道德要求特别高,对合作者也是各种觉得道德不行,导致谈判总是不能达成,感慨是:社会黑暗人性复杂。。。

各种负反馈来的时候,他的复盘:我道德高,你们人品不行,要坚持自我

直到一个重大负反馈,让他对自己的价值观产生怀疑,去学了心理学,新认知:所有的价值观归根结底都是偏见

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向下兼容,认可他人的需求,认可人性

当下属在卡点卡着一直不能破境的时候,可以给个打击——慎用

终极动力源:内心动力,是能力跃迁的第一动力

激发别人的内在动力,这里讲动力的发育过程——段位表里面,好奇心,持续性,热爱,坚韧,定见——不走偏

^_^,对起明,我是有定见的。。。但是现阶段是否适合呢,不知道,但我还是想这么做

热爱的时候就能扛一点负反馈了

那要根据下属的长短板来具体的给正负反馈,在相对短板上,只能给正反馈,但是绝对短板上,下属完全没有动力,拒绝解决,但是这个短板不解决,下属就会卡住的,这时候,给强烈负反馈可能才能点醒,相对长板上可以给一点负反馈但主要还是正反馈,在绝对长板上才能直接讲现实不顾及情绪

艾玛,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问题,陆教当初指点我的时候,在我的绝对短板上,其实他用的是定论:如果不突破见众生,这辈子换到哪里都一样,当然在那之前,对我选择的岗位他给了正反馈

所以,我这种低段位敏感型,还是得给信心,然后才能给强烈负反馈

陆教说的话我一直都记得的,只是,突破真的是很难,我也不适合“突变”这种要求,做不到啊。。。

中篇,化解情绪

基层的主要问题就是情绪,原来是在这里说的,所以基层管理花费最多时间的,就是化解下属情绪

典型12种情绪模式,来,学习一下,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抽出逻辑。。。

典型情绪一:惯性评价

发生了一件事情,直接就下定论,谁对谁错,好坏,肯定是因为什么。。。

艾玛,这应该叫直觉下定论,我就是这样啊,昨天小伙伴跟我说,比亚迪去拜访了优必选,我就立马下定论,一定是打算开拓这个方向,小伙伴说车厂很多都在关注机器人生产,但是我昨晚还是在想,按自己的了解,肯定还是新方向

。。。。然鹅其实我既没有去搜集相关认知,也没有去问小伙伴拜访内容,啥都不考据,就要坚持自己的直觉定论,这是在干嘛呢。。。。我就是对的?这件事本身是个小事,但背后的问题很大,我跟同事沟通也很多这种惯性思维的。。。

哎,很想捂脸,叶教举例,当阿里有新闻的时候,群众就对马云很多点评了,哪里对哪里不对,管马云本人是圣级神级人物,反正我就要点评你,定论你。。。唉。。。我不也是类似的吗?好一点在于叶教提到的高段位的人,我就不会去“点评”了,知道自己不配。。。但其他很多时候,都是这种啊,改啊改!!!以后要不当键盘侠!!

叶教说互联网上非常多的文章名为《如何评价***》,嗯,的确,你谁啊,评价个啥,逻辑底层在哪里,在哪个专业有多少年的深度积累吗?认知架构是什么?这种爽文,就是把自己放在了自恋高位,被评价者踩到低位了——踩在脚下

如果真的要去看一件事情,理性的方法是什么,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我能从中学到什么,决策行动,之后复盘收获

叶教早期举了键盘侠认知级和刻意练习级的区别,用的是特朗普当选例子,其实那个利用这个信息决策买黄金然后资产增加巨大的人,我现在知道了就是叶教自己,牛!

然后现在我想说,之前自己其实也做过类似的事情,那段刚学了邹神的《学习力、思考力、表达力》,get了逻辑的真意,然后特别兴奋,就用来理解文章,当时梁孟松离职,有一篇长文写的很好,但是自己总是觉得读不出来东西,于是就用逻辑法梳理了一遍,试了几个逻辑,最终用搜集时间线梳理,最后对着逻辑图思考,然后醒悟了一个收获——见众生啊!!面对一个随时会带着全部团队跑路的、虽然实力超群但比较傲气的高层,boss怎么去更高信任呢?

虽然发到起明人小程序里面叶教点评,还是关注下工作相关的学习,但是对我个人而言,能够读懂文章了,真的是很兴奋

要知道,我曾经可是一本书读几遍都感觉囫囵吞枣没法搞清楚到底讲了什么的人。。。除非逻辑框架给的很明白的,比如富爸爸穷爸爸的四象限,比如叶教的课,真让我从一本没把底层的底层展现出来的,哪怕目录看似很清晰,我读十遍也不能从中收获能指导行动的认知——比如《不羁的灵魂》

所以呢,以后自己要是要惯性下点什么结论,先想想自己有没有搜集足够信息,最起码在B站上写篇主题论文吧

看我现在喜欢的up主们,沈奕斐教授,武志红老师,瞻云云,他们哪位在就热点事件发言的时候,不是前因后果、各种时间线梳理、实证考据评估,分析了大量的素材,结合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最后分享出自己的一些结论和延展思考呢?

我想成为自己喜欢的人那样,所以,现在就尽量靠拢吧

三思而后言,三思而后行,把这变成习惯

先over~

提升下属能力:正反馈和动力段位,化解情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